耐克與阿迪達斯向科技品牌轉型后的PK戰
最近,阿迪達斯宣布將推出全新智能手表產品miCoach,針對跑步愛好者人群,可通過手表上的屏幕、振動和藍牙耳機提供反饋和心率訓練指導。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天,耐克也發布了旗下最新健康追蹤腕帶Nike+ FuelBand SE。
這不僅是兩大運動品牌之間的較量,這也是新技術對傳統行業滲透的表現。在IT技術能夠提供人們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時,耐克和阿迪達斯早已開始了新的探索。在越來越多的“快時尚”品牌對他們形成了威脅時,當體育用品行業整體萎縮時,正在轉型的耐克和阿迪,以及幕后的那些支持他們的IT巨頭,均希望借助新的方式,續寫他們新的傳奇。
無論是智能手表還是健康腕帶,這都不是耐克和阿迪的第一次與IT有關的產品嘗試。早在2006年時,耐克CEO馬克·帕克(Mark Parker)接管耐克后,時任蘋果CEO的喬布斯曾對他說,“(耐克)應該擺脫糟糕的產品”。于是就有了二者當年的合作。
在初期,耐克向運動愛好者們提供Nike+iPod的運動包產品,其可將鍛煉時段、運動距離、和消耗的卡路里等顯示在iPod的顯示屏或廣播中,并通過iTunes進行數據同步與分享。同年,耐克在嘗到甜頭和正式提出了 Nike+概念后,繼續與蘋果合作推出了與iPod可以協調使用的慢跑鞋Nike Plus,需要與iPod Nano聯合使用。用戶在iPod底部安裝一個接收裝置后,iPod就可以通過接收裝置與鞋中的傳感器通訊了。這在當時是出人意料的創新舉動,因為人們都沒有想到,運動鞋也能和消費電子產品組合起來。
阿迪達斯相比之下就顯得默默無聞。他們當時也同樣推出了高科技運動鞋產品adiStar Fusion,與Nike Plus不同,阿迪的產品除了具備相似的功能以外,還可以感應心率。其實,如果仔細追溯起來,阿迪在這方面的嘗試比耐克還要早上一年。adiStar Fusion是他們的第二款科技運動產品,2005年推出的首款名為Adidas 1的產品,能夠利用傳感器分析地形和步態,然后利用由馬達驅動的系統,調整彈力墊的高度。只不過,當時人們的目光,已經全被耐克+蘋果的組合吸引過去了。
在移動智能終端占領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后,耐克不失時機地推出了運動類應用Nike+ Running。這款號稱“讓跑步更有樂趣”的APP,初期只支持iOS,后來登陸Android平臺,它的基于GPS的定位和計算跑步里程功能讓它迅速俘獲了大批運動者,也借機再次打壓了一把阿迪達斯。正因為耐克的這些積極的嘗試,在今年《Fast Company》評選出的全球50大創新公司中,耐克雄居第一,連亞馬遜和Square都不是它的對手。
面對此景,著急的是不光是阿迪,作為蘋果的老對手,三星也曾經按捺不住,他們一度選擇了聯手對抗。2008年3月,miCoach F110運動音樂手機面世,其既能夠播放音樂,也能夠記錄健身資料。但這款產品并未達到他們希望的效果。
隨后,阿迪開始著力打造能與耐克分庭抗禮的系統,miCoach系列產品應運而生,這一系列APP應用包括miCoach mobile、miCoach Football、miCoach Running。雖然比耐克推出的時間晚很多,但阿迪的這一新平臺很快得到了包括專業運動員在內的各界人士的肯定,回擊了耐克的挑釁。
從去年年初開始,兩家公司的科技競爭再次劇烈起來。耐克在去年2月發布Fuelband運動功能手環,阿迪達斯4月就以發布ClimaCool清風系列跑鞋,配合手機游戲APP“奪寶奇冰”作為回應;耐克6月與導航產品供應商TomTom合作具有GPS功能的運動腕表,阿迪通過Adizero系列智能型運動鞋的上市吸引粉絲……
“耐克和阿迪達斯,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運動用品公司了,他們通過這些產品已逐漸轉型成為科技公司”,一位IT觀察人士對IT商業新聞網記者說,如今面向普通用戶的智能手表,其實凸顯出了廠商的思路仍然模糊不清,有著 “你出我也出”的盲目心理。但針對運動人士的可穿戴設備卻不同,他們的目標更加明確和清晰,也拉進了運動科技和青少年的距離。
這也讓更多的科技企業參與進來。今年3月時,谷歌在SXSW大會上推出了一款能夠計量穿著者運動量的阿迪達斯休閑鞋,這雙鞋最大的亮點并不在于運動測量,而在于鞋子能夠“說話”和與Google+進行了整合。雖然谷歌和阿迪并未正式合作,但從此舉中,也可看出谷歌在眼鏡之外,在可穿戴設備領域不甘落后于蘋果的心理。
此外,在上月底時,諾基亞也與阿迪達斯合作推出了首款Window Phone 8版的miCoach應用,還為Lumia設備提供額外功能,包括整合了諾基亞音樂和以Here地圖支持的GPS定位跟蹤。
“這都很正常”,上述觀察人士說,IT業會越來越與傳統行業相融合,“像谷歌、諾基亞,他們也需要新的用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