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鞋業出口下挫 利潤嚴重縮水
日前,廣東省皮革協會理事長王建新透露,今年廣東鞋業出口下挫,從最高峰年出口量11億雙跌至7億雙,同時利潤嚴重縮水,行業平均利潤僅維系在5%。業內人士分析,作為廣東鞋業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東莞也沒能獨善其身,今年,特別是國際采購訂單向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其他勞動力、土地等各種資源更為廉價的東南亞國家轉移,東莞鞋企的壓力也在增大。
東莞市皮革鞋業協會秘書長王灼良觀察認為,由于受到的外部壓力越來越大,今年東莞鞋企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紛紛探索國內銷售新模式,如參加國內各種展銷會,開網店,工廠店,與旅行社合作開發工業旅游路線等。
十一期間,南城一家名為“祝合”的鞋廠倒閉老板跑路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作為最早一批臺資鞋企,“祝合”在東莞已有二三十年歷史。此次“祝合”倒閉,連累與其有長期合作的東莞供應商更是不在少數。有供應商就認為“祝合”的倒閉已是苦撐數年的結局,這幾年在“勞動力成本上漲、原材料成本上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漲”三座大山壓力之下,它硬撐了好幾年最終還是被壓垮了。
除了三座大山,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過去幾年制造業的轉移,如今越南,印度,柬埔寨的制鞋已對東莞鞋企構成競爭壓力,特別是今年國際訂單向這些地方轉移的趨勢更為明顯,由于美歐等地區的經濟并沒有真正復蘇,訂單轉向更廉價的地方也是必然選擇,因此,東莞鞋企壓力也在加劇。
而在國際貿易方面還沒有改善的情況下,企業今年紛紛在國內方面動起了腦筋,動作力度也比較大。比如通過參加國內展銷會,抱團參展展示,試水工廠店,比如,本土知名鞋企琪勝鞋業,目前跟旅行社有一個合作意向,雙方計劃通過一個工業旅游,打開東莞工業旅游路線。對消費者來說,他們可以到工廠參觀,對產品了解透,而價格又僅為商店里的三四折。對旅游,工廠、消費者而言,這是一個多贏的模式。王灼良說:“我想,工業旅游模式將是未來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有效途徑,業界也普遍看好這一模式的前景。”
而在東莞已有19年歷史的喬鴻鞋業過去一直在為歐美品牌做代工,在金融危機的倒逼下轉型做內銷。據董事長特助吳政星介紹,其拓展內銷的最主要渠道就是參加展會。借助展會,喬鴻打造的雪地靴和沙灘鞋兩個自主品牌產品快速得到推廣,企業在去年又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入零售市場,如今內銷業務已大幅增長。目前,企業正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轉內銷是形勢所迫,但是內銷不好走。國內大量的資源還是控制在大企業手上,如百麗,達芙妮等,供應商要開拓新客戶也很難,中小型企業需求量也很小,供應商不愿意做,而且越是中小型企業,沒有現金結算,風險越大。”金牛皮具CEO劉志軍認為,現在的市場形勢,需要企業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處理客戶關系,討價還價,材料成本的控制等等。拿他的話說:“以前是混飯吃,現在是搶飯吃。”不過“隨著制造企業壓力越來越大,淘汰的企業也越來越多,這樣將來能留下的少數企業,日子就會好一點”。
業內人士認為,從未來5-10年來看,基于東莞制鞋產業鏈比較完善,熟練的工人在東莞比較多,雖然生產環節慢慢轉移,但企業在東莞還是能夠保持總部,如開發、設計、銷售等環節,相當于在東莞保留一個大本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