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高跟鞋成為你雙腳的刑具
經某些專家分析,高跟鞋的“健康標準”是在7厘米以下,如果超過了7厘米就成了雙腳的刑具。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醫生就高跟鞋對膝關節的影響做了研究。研究對象為20位健康女性,平均年齡34.9歲,平均身高1.62米,平均體重59.1公斤。每位受試者選擇一雙高跟鞋,鞋跟高度7厘米。分別測量赤腳、穿高跟鞋行走時雙側膝關節的扭力,其數值進行統計學分析和比較。結果表明,穿高跟鞋對膝關節的扭力比赤腳行走高30%。如果將鞋跟的高度降低些,膝關節的扭力也減少一些,但都比赤腳行走的扭力要高。
據專家分析,穿高跟鞋會使人身體的重心前傾,長期處于這種狀態,會使膝髖腰等部位正常的受力改變,引起相關部位的病痛﹔而且足弓的正常負重也會改變,重心前傾,必然會使前足的負重加大,引起腳痛和腳部疾病。相關人士表示,任何高度的高跟鞋都會引起足弓等部位受力的改變,只是改變的程度和大小的問題。
從另一個角度說,人腳部的結構也是不完全相同的,無論多高的跟,隻要人們穿著合適,不會引起腳部的疼痛和疾病就行。
對于平足的人來說,適當的墊起足弓是有好處的。對于普通的人來說,低于4厘米的跟相比較來說對人身體的危害小一些。
根據牛津大學教授在《流行病學與大眾健康》雜志的文章中介紹,在患關節炎的女性中有55.2%的人穿高跟鞋,而在健康女性中有67.1%的人穿高跟鞋。因此該教授表示:“受過創傷的關節、過度抽煙和體重超標等因素才是引發關節疾病的罪魁禍首。在這種情況下,把引發關節疾病的誘因歸咎于高度過高的高跟鞋是不盡合理的。”
穿什么高度的鞋要因人而異,隻要穿的鞋適合自己,即走路不累,腳不會疼就可以,并不一定刻意去選擇跟的高度。而也有醫生建議,穿高跟鞋時,可在腳前掌或腳跟等受壓處做個軟鞋墊,減低腳底所承受的壓力﹔高跟鞋的鞋跟高度不宜過高,鞋跟不宜太小,否則難以穩定地支撐體重且容易崴腳,鞋頭宜稍寬鬆,讓腳掌及腳趾多一點空間。高跟鞋不宜每天穿,需要長時間行走的女性,不妨在辦公室準備一雙舒適的平底鞋,與高跟鞋交替著穿,減輕局部的疲勞。
另外,青春期女性更不適宜穿高跟鞋,因為女性的足骨發育成熟在15-16歲,過早穿高跟鞋使足骨按高跟鞋角度來完成骨化過程,易發生畸形。而骨盆一般到25歲才定型,骨盆是人體傳遞重力的重要結構,未定型的骨盆負荷加重,會導致骨盆口狹窄,直接影響成人后的分娩。
實際上可以根據個人的體重和腳掌的長度,來選擇最適合自己且美觀的高跟鞋,一般7厘米左右為最佳。而根據常年穿高跟鞋的部分女性反饋,5厘米左右則是穿高跟鞋最舒適的高度,太高則會給身體造成負擔。一些專家警告,人們所穿高跟鞋的鞋跟高度最好別超過7.6厘米。因為高鞋跟會改變女性身體姿勢,導致嵴椎骨受壓,日后還可能引發關節問題和骨關節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