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鞋服產業面臨轉型良機 自建面輔料平臺降低成本
20余家面輔料商來渝推介
“我們的面料偏高端,適合做大衣……”“我們將送貨上門……”昨日,在朝天門重慶尚盟實業有限公司的大廳,擺滿了各種面輔料,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服裝面輔材料商不停地為客戶介紹。
據介紹,這是在重慶朝天門市場服裝企業協會的牽頭下,全國大型面輔料商第一次以集體進入的方式來重慶推介,尋求合作。這20多家企業分別來自韓國以及國內的北京、山東、浙江、廣東等地。
商報記者看到,來現場的商家包括山東岱銀集團、華聯輔料等國內大型企業。不少企業表示,只要達成合作,將可送貨上門。
據了解,除直接面對企業推介外,這些企業也將考察由重慶朝天門市場服裝企業協會牽頭打造的重慶時裝產業園,協商入駐問題。
每年有近百億元市場需求
昨日,多家面輔料商家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前來,主要是看中重慶服裝市場的發展潛力。
“重慶有不少做得很好的企業。”泰安岱銀毛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輝表示,岱銀毛紡目前已經在與部分重慶服裝企業合作,發現很多企業做大衣非常專業。且重慶人敢穿、愛穿,市場消費力強。此次又帶了40多個板過來試水,希望能與更多企業合作。
北京新威龍紡織有限責任公司金道慶也表示,他是專程從韓國趕回來參加此次推介,希望借此開拓重慶市場。
“重慶的面輔材料市場還算是一片空白。”朝天門市場服裝企業協會會長牟衛表示,重慶目前有3000余家紡織服裝企業,以年產3億件服裝計算,至少就有近100億元的面輔料市場需求,按照規劃,到2015年,重慶要打造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對面輔料的需求將更大。但目前重慶還沒有一家上規模的面輔料商以及專業市場。
欲打造服裝全產業鏈
面輔料奇缺一直是渝派服飾發展的一大掣肘。
重慶雅曼琪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溫昌明告訴商報記者,重慶本土沒有大型的面輔料、紐扣、拉鏈生產廠,在渝成衣廠只能遠赴沿海甚至國外采購配件,有時還需空運過來,因而成本居高不下,同樣檔次一件衣服,要比沿海工廠的成本高出20%~30%,因此在競爭中全無優勢。
有不愿具名的服裝企業負責人還透露,部分小企業只有選擇在本地拿貨,但由于打交道的大多是中間商,除叫價高外,還會有“缺斤短兩”等問題。
“我們也很頭疼,想過很多方法,最終決定抱團發展。”對此,朝天門市場服裝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唐均才表示,為了打破重慶服裝產業鏈不完善的瓶頸,協會30多家會長及副會長單位牽頭,聯合500余家會員企業,選擇在巴南打造重慶時裝產業園。將通過國際時裝展貿中心、生態綠色工場、時裝物流園、時尚設計硅谷四大板塊打造服裝發展的全產業鏈,其中便包括面輔料等配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