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聚酯纖維兩項新技術通過評審
四川意龍印染有限公司的“再生聚酯纖維與棉混紡織物堿氧一浴一步低溫練漂工藝技術研究”與“再生聚酯纖維與棉混紡織物高濕摩擦牢度和抗皺免燙整理”兩項新技術,通過了四川省科學技術廳的科技成果鑒定。
為提高再生聚酯與棉混紡織物的染整質量,四川意龍印染有限公司自立項目,和四川大學輕紡學院合作,逐漸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項目從紡織品的印染前處理的基本原理和任務入手,分析了傳統的退煮漂三步法、煮漂兩步法、堿氧一浴一步100℃汽蒸法存在的問題,利用自制低溫練漂劑YLLP,采用堿氧一浴一步法工藝對再生聚酯與棉混紡織物進行練漂前處理,得到的半制品無堆置壓印,白度、毛效、強力均符合染色的要求。該新工藝與傳統兩步法工藝相比,化學藥劑、水電汽消耗都明顯下降,使生產成本明顯降低,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對“再生聚酯纖維與棉混紡織物高濕摩擦牢度和抗皺免燙整理”進行研究。通過一系列的工藝和助劑改進,使產品達到了高檔工裝面料的要求,擴展了再生聚酯纖維適用范圍。這一成果使過去的簡單、低檔次型服裝面料向高端產品邁進。這對于再生聚酯纖維廢料產品的有機循環利用,減少石油消耗,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化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鏈接:
由13位院士、130多位專家歷時兩年完成的中國工程院重點咨詢研究項目——“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2016-2030)”成果今日發布。項目成果指出,我國紡織產業科技水平力爭2020年達到國際一流,2030年達到國際領先,支撐我國紡織產業由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走向技術密集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實現“價值導向”型的戰略轉變。
項目成果指出,當前我國紡織產業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弱,一些高端產品和裝備要依賴進口,技術集成度、裝備集成度相對還比較低,服裝創意設計還處于跟蹤模仿階段,部分高端紡織材料國產化率低,以及協同創新能力弱、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全生命周期低碳綠色紡織亟待形成等問題,亟需通過紡織產業科技持續創新,突破由大到強的瓶頸。
課題組圍繞紡織產業科技如何在高科技發展背景下實現整體提升這一主題,聚焦紡織產業主要領域高端化、多元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和融合發展的趨勢,以及我國城鎮化持續發展、居民收入持續增長、資源環境制約日趨嚴峻的現實和巨大需求,提出了從基礎研究到關鍵技術,到產業化應用的有目標、有任務、全面推進的總體路線圖,以及各技術領域創新發展路線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副校長俞建勇告訴記者,我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路線圖分兩個階段,一是面向“十三五”的發展,二是面向未來2030年的發展。圍繞產業鏈,從纖維新材料、先進紡織加工技術、生態染整技術、現代服裝加工技術、產業用紡織品技術等方面以及兩大支撐:一是高端裝備制造,二是產業鏈的信息化技術和紡織產業的經貿管理技術,來探索新業態基礎上的科技創新思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