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工匠精神是一個系統工程
具備工匠精神的中國制造企業家和工人從整體來看仍是鳳毛麟角。中國制造的普遍浮躁和追求短平快,使得很多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產品喪失了信心。如何尋找并重塑丟失的“工匠精神”?北京環境與藝術學校校長單燕玲認為:“工匠精神的重塑絕非一日之功,是整個社會從上到下的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頂層設計、外部環境、國民教育、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多層次努力。”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技能人才的培養,中國皮革協會、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輕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連續舉辦全國‘皮革加工'、‘制鞋工’技能大賽,對重塑工匠精神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大賽是參賽選手根據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展示技術技能的平臺,大賽的實際操作內容正是參賽選手日常工作的內容,大賽的結果展現了參賽選手對日常工作的態度,即他(她)對每道工序是否精益求精,也體現了企業對每道工序質量要求是否是一絲不茍,通過參與大賽,企業、參賽選手都將體會到重塑工匠精神的重要,因為產品的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單燕玲校長指出。
“職業院校是企業技術技能型人才重要來源之一,盡管黨和國家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并把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到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都對職業教育發表過重要講話,但社會的浮躁情緒,社會對于職業教育的鄙薄,企業短視的逐利行為都影響了職業教育的發展進程,由此工匠精神的重塑尤為重要。”單燕玲表示。她呼吁全社會都要改變觀念,要重視職業教育,企業更要積極行動,把職業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發展高度;要尊重技術工人,提升技術工人的技能水平,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對員工的投入和淬煉也是凝聚和樹立“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
從企業的層面來講,塑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有幾個著力點:一是凝心聚力提升產品和服務,在每個細節,包括材料、設計、生產流程精益求精,盡一切努力挑戰極限,盡全力讓自己成為某一個領域的佼佼者,并盡力維持佼佼者地位。二是要專注,把心力放在核心能力所建立的市場和產品上,不要想樣樣抓,卻樣樣不精。整正的工匠很清楚自己的專長在哪里,會以自己的優點為基礎繼續發展下去,并將其發展至極致。三是持久投入,絕不放棄。塑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一代又一代的企業家保持堅定的信念,朝著永續經營的企業目標邁進,持續達成并且提升品質水準,并在公司政策、態度和經營宗旨中,清楚表明這種想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