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溫企“機器換人”看制造業如何創新突破
隨著勞動力成本、土地、原材料等要素制約趨緊,如何走出經濟低增長的陷阱,成為重塑溫州制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近年來,我市大力引導幫扶企業“機器換人”,不斷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實現減員、減能、減污和減耗,實現生產率和優質品率的大幅提升,“機器換人”正換出一片發展新天地。
減員增效——“機器換人”的巨一樣本
在一臺電腦激光機前,一位員工把鞋面放在平臺上,平臺下方就自動噴射出激光光束,不到10秒鐘就打出了109個針眼大小的小孔。這是記者近日在巨一集團鞋業生產車間看到的情景。這位員工說,以前鞋子上面的孔,要一個個地打,現在只要幾秒就搞定了,還增加了精確度。
巨一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電腦激光機價格高達28萬元一臺,但一臺機器的工作量相當于過去7個普工的工作量。為了跟上訂單量,巨一集團共購進了35臺電腦激光機,并新增了多條針車流水線,把半數以上普通針車機升級為電腦針車機。工人只要將設計好的程序輸入電腦之后,激光會在鞋材上刻畫各種復雜圖案,既精確又快速。
2010年開始,巨一集團率先引入電腦激光機、電腦針車等自動化設備,用于鞋靴部件加工,實現多道工序同時完成,提高效率和產量。目前,巨一集團20多條針車線,每條都有5臺至6臺電腦針車。實現機器換人后,既減少了用工需求,又使針車流水線生產效率提高了30%,產品的質量合格率有了極大提升。
“這個是從意大利進口的切割機,一臺就價值近百萬?!本抟患瘓F有限公司總裁潘建中說,盡管價值不菲但很劃算。由于切割機集排版優化和切割為一體,省去了開發制作刀模的工序。加上設計后,每個皮塊間僅隔1毫米,材料的利用率也比傳統裁斷機高出了5-10%。同時,精準快速的“工作效率”,則讓它每天的工作量足以抵7個普工。
精準幫扶——解除技改后顧之憂
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龍頭企業,自實施“機器換人”以來,巨一集團已經嘗到了不少“甜頭”,這幾年企業生產效率提高了15%,生產成本降低了5-8%,產品合格率也從原來的95%提高到98%,在經濟不景氣的近些年,外貿也始終呈現穩步增長。對此巨一集團相關負責人坦言,這其中離不開市區兩級經信等部門的支持,“沒有他們支持,我們也不知道還有這項資金補助,也不知如何去爭取。”
這位負責人表示,“機器換人”并非是設備一換了之這么簡單,還有后期管理和技術操作和維修等問題需要攻克,好在市區兩級經信部門經常會組織他們去觀摩“機器換人”現場交流會,為企業制定個性化“機器換人”建言獻策,這些舉措堅定了企業“機器換人”的信心和決心。
鹿城區經信局企業科周凱告訴記者,為減輕企業技改投入資金負擔,他們于去年8月份通知并協助巨一集團向省里爭取補助資金,用最快的速度為企業爭取到了這筆補助,目前巨一集團已經領到省里100多萬補助款,剩余補助款也將于近期到位。
近幾年溫州市企業“機器換人”步伐明顯加快,但覆蓋面有待提升。主要表現在溫州市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相比“高富帥”大企業的高熱情,大量的中小微企業由于經濟實力有限,對“機器換人”熱情不高甚至排斥。
而這背后,折射出“機器換人”過程中技術指導、設備咨詢、方案設計和資金需求等配套服務的缺乏。對此,溫州市經信委正在牽頭制定出臺智能制造服務產業規劃,構建專業平臺、配套企業、技能人才“三位一體”的企業機器換人智能服務制造體系,并依托大專院校等研發機構,組建一批專家服務指導組,為企業實施機器換人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同時開展專項銀企對接,緩解企業“機器換人”中的資金瓶頸,通過多種舉措來解除企業“不想換”“不敢換”“不會換”的顧慮。
政策解讀——高效審批釋放技改活力
溫州經濟向來低小散,面對新常態,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也已經到了“生死之戰”的關節點。發力中高端的轉型升級組合拳近年來以更大的力度展開——落后產能、過剩產能加快淘汰,低端產品加快向中高端產品發展,傳統產業通過“兩化”融合等加快轉型升級……這是一場沒有后路、迫在眉睫的工業突圍戰!這是一場企業與政府砥礪同行的深度轉型之戰!
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化存量經濟的重要途徑,我市不斷加大對“機器換人”支持力度,把企業技改補助門檻由1000萬元降低到500萬元,把補助標準從8%提高到12%,國際先進進口設備獎勵標準提高到17%;單個企業補貼上限由30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我市企業的“機器換人”補助力度是全省最大。
為讓包括“機器換人”在內的“零土地”技改的政策紅利惠及更多的企業,我市實行審批目錄清單管理,清單以外項目實行承諾驗收制。對納入審批目錄清單的零土地技術改造項目,由相關部門單獨按照規定進行審批,其他部門不得再進行審批,仍然參照目錄外的程序實行承諾驗收制。
所謂承諾驗收制是指工業企業項目建設中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的標準,作出達到法律規定工業項目準入標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承諾,并依法依規開展項目建設,項目竣工后由相關主管部門組織驗收并通過方可投產。
同時,在零土地技改中,溫州市在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軍事、航空等要求前提下,對企業廠區范圍內容積率、廠房高度不再設定上限指標限制,綠地率等不再設定下限指標限制,進一步提高工業用地的使用效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