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周成建不走尋常路 美特斯邦威品牌
“不走尋常路”,是美特斯邦威為人熟知的廣告語。
從小裁縫到創立大品牌,從一系列炒作到糅合虛擬與現實……“不走尋常路”,一直伴隨著企業前行。周成建用這句言簡意賅的話,來概括公司,也同樣概括了自己。
如果按部就班走尋常路,現在的周成建,或許還是溫州鼓樓街一名叫得響的裁縫,即便再進一步,也很難成為休閑服帝國的領軍人物。
他以一種擯棄“尋常”的理念,不停抉擇固有的道路,最終使得他像所有在改革浪潮里值得紀念的溫州人一樣,讓“尋常”成為人生中的“如果”。并以此開疆辟土,通向他所期許的前方。
周成建說,腳下的不尋常路,不能脫離這個時代背景,他能夠與這個大環境相容相生,得益于改革開放對生產力與人自身的解放。
尋找拐點
3月初,我們在其公司上海南匯區的總部園區采訪了周成建。
交談前,我們先參觀美特斯邦威的服飾博物館。在那里,與清朝、民國時期各樣奢華服飾并列的,有一件出自周成建之手的巨型風雪衣,當年懸掛在溫州街頭時,曾產生過轟動效應。這件土黃色的風雪衣,與黑色的幕景形成巨大反差,而這種色調,正映襯著周成建起步時所面對的苦雨凄風。
像許多沒有背景的溫州民營企業家一樣,周成建的今天,是他與生存抗爭的結果。
1986年,20出頭的周成建背負20多萬元債務,離土離鄉來到溫州。在當時溫州最為紅火的服裝市場——妙果寺里晚上做服裝,白天賣服裝,一天勞動16個小時以上,臟活、累活、重活一一干過。
一次,他錯把一批西裝袖子裁短了一截。這個失誤,差點讓他再度背上幾十萬元的債務。但他將錯就錯,把西裝袖子改成夾克袖子,帶著早期休閑風格的西裝,頓時成了市場的暢銷品。恰恰是這次失誤,造就了周成建對溫州傳統服裝市場的第一次挑戰。他從此在妙果寺名聲大噪,在前店后廠的傳統經營領域中,憑借縫紉的本事和營銷意識,開始了他無品牌、無渠道的初級創業階段。
在這個時期,周成建的方式就是不按牌理出牌,以低廉的成本達到超出預期的效果。
當服裝加工市場,充斥著討價還價的聲音之時,周成建意外打出“我給出成本價,你隨便加點錢衣服就拿走”的口號,這個僅800元的小廣告轟動一時;當巴士僅僅作為交通工具被人接納時,周成建出人意料將自己的廣告涂滿雙層巴士“張揚”過市,結果讓他從風雪衣制造中成功撈到第一桶金。
1995年,周成建再次作出令人意外的決定:退出主流西服的競爭,主攻別人還沒有做的休閑服,并退出妙果寺,開創“美特斯邦威”品牌。
之后,周成建甚至從受人非議的“無工廠化”經營,開創出自己的“生產外包,直營和加盟并舉”的經營模式;又在其品牌稱霸溫州休閑服之時,放棄已有,遷都上海。
現在看來,他改革道路上的一個個拐點,在當時都是頗具風險的舉動。
對于有關風險的提問,周成建如此回答:“不動未必就沒有風險,動了也不一定有風險。就像一直在跑的人,遇到石頭一樣,看你怎么消化規避風險。”
虛實謎蹤
品牌創立之初,需要資金。周成建與所有企業家一樣面對這一困擾,但他借此創造了中國服裝行業的成功案例——“生產外包,直營和加盟并舉”的經營模式。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特斯邦威的這一經營模式,與耐克等世界頂級運動品牌運營商的模式并無差異。但在1995年的中國,這對包括周成建自己在內的民營企業老板而言,都是創新。
一家產能閑置的廣東企業刺激了他的神經。回想自己“為人作嫁”貼牌加工的經歷,周成建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委托加工的辦法,與廣東、江蘇等地具有一流生產設備的大型服裝加工廠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讓他們成為一家溫州服裝企業的“生產基地”,從而聚集了年產系列休閑服1000多萬件的強大產能為自己定牌生產。隨后,周成建又將同一思路復制到銷售領域,采取特許連鎖經營策略,迅速擴張美特斯邦威的加盟版圖。
這招“空手道”,在溫州企業信譽低估時期備受質疑,甚至被懷疑為皮包公司的變形。但周成建卻憑借“虛擬”,實實在在節省了至少超過十幾億元投資成本,并有效地將精力轉移到美特斯邦威的品牌經營上。
“中國零售企業一開始無成熟路線,沒有成熟案例、沒有系統管理,沒有系統管理知識和價值觀平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溫州也是先有市場再有制度。”周成建坦言,當時拋棄“大而全”思路,是一種成功的轉型,但他強調這種容易被復制的先發優勢,在2000年之后已不復存在。
“社會資源分工,需要聚焦在某一領域,追求邊際效益最大化,我們整合300家工廠,2000個代理商,這種聚焦實現了效益最大化。不過所謂虛擬只是經營模式,不是核心要素。”周成建再次對“生產外包,直營和加盟并舉”模式作出調整,從業務模式提升到對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前階段純依靠加盟商開店不同,美特斯邦威計劃在2010年前開出100家左右直營旗艦店,并計劃直接掌管20%左右的店鋪和生產能力。
量體裁衣
“過去做的一切,未必像今天這么清楚,但都會對未來發展產生影響。雖然缺少知識、經驗、視野,反而讓變化多一些激情。”周成建用其企業理念中的“擁抱變化”,來輕松歸納走過的道路,在他看來,不走尋常路恰是對自己品牌的一種執著。
到了現在,他還將自己視為一名裁縫,但他對裁縫的理解卻有了本質的不同。“裁縫不應只在技術層面,品牌不僅是生產符號,更是對生活方式服務標注。中國人理解的裁縫,現金就是糧食,西方的裁縫是奢侈的量身定做,是全球的生活方式與服務標準。”
為人量體裁衣是一個裁縫,為企業和品牌量體裁衣是一個經理,為不斷改革和變化的市場量體裁衣則是一個企業家。
周成建創建自己的品牌在1992年。當時來自福建石獅的風雪衣、夾克衫風靡溫州,周成建緊跟市場行情,旋即租下了溫州制帽廠,雇工批量生產,并為自己的小作坊起了個洋氣的名字凱莉莎制衣廠,注冊商標“邦威”。
這枚不起眼的小標簽,源自直覺背后對商品價值的樸素發現:一樣的成衣,不同的商標,不同的價格,他認定需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商標。
怎樣賦予這個商標以品牌的價值?
1995年4月22日,他在溫州解放劇院開設第一家“美特斯·邦威”品牌專賣店,同年將廠名改為美特斯制衣有限公司,并實行品牌連鎖專賣。
開店之時,溫州五馬街鋪滿紅地毯,他號稱啟動“千店工程”。一個溫州的服裝企業要在全國開設千家品牌連鎖店,這個口號同其巨型風雪衣,車身廣告一樣,從眼球開始植入消費者內心。緊接著,他重金簽約郭富城、周杰倫、潘瑋柏、張韶涵等明星,這個溫州品牌,因此在短短幾年間迅速站穩國內一線。
截至2007年9月30日,美特斯邦威擁有上海、北京、廣州等19家銷售分公司,2006家專賣店,并連續8年躋身中國服裝行業百強企業,穩坐國內休閑服市場的頭把交椅。
接下來的道路,在其服飾博物館中可窺一斑。
“以前的時尚來自于歐洲,我們希望未來的時尚來自亞洲,來自中國。”辦公室里的周成建穿著儒雅,緩緩地說:“追求物質的動力只是階段性的,自己要追逐溫州企業的價值觀。專心專注就是堅持,改革30年投資投機的機會很多,靜下來反而最難。所以,不走尋常路,就做大家不想做的事情,其實只是一件事情。”
從小裁縫到創立大品牌,從一系列炒作到糅合虛擬與現實……“不走尋常路”,一直伴隨著企業前行。周成建用這句言簡意賅的話,來概括公司,也同樣概括了自己。
如果按部就班走尋常路,現在的周成建,或許還是溫州鼓樓街一名叫得響的裁縫,即便再進一步,也很難成為休閑服帝國的領軍人物。
他以一種擯棄“尋常”的理念,不停抉擇固有的道路,最終使得他像所有在改革浪潮里值得紀念的溫州人一樣,讓“尋常”成為人生中的“如果”。并以此開疆辟土,通向他所期許的前方。
周成建說,腳下的不尋常路,不能脫離這個時代背景,他能夠與這個大環境相容相生,得益于改革開放對生產力與人自身的解放。
尋找拐點
3月初,我們在其公司上海南匯區的總部園區采訪了周成建。
交談前,我們先參觀美特斯邦威的服飾博物館。在那里,與清朝、民國時期各樣奢華服飾并列的,有一件出自周成建之手的巨型風雪衣,當年懸掛在溫州街頭時,曾產生過轟動效應。這件土黃色的風雪衣,與黑色的幕景形成巨大反差,而這種色調,正映襯著周成建起步時所面對的苦雨凄風。
像許多沒有背景的溫州民營企業家一樣,周成建的今天,是他與生存抗爭的結果。
1986年,20出頭的周成建背負20多萬元債務,離土離鄉來到溫州。在當時溫州最為紅火的服裝市場——妙果寺里晚上做服裝,白天賣服裝,一天勞動16個小時以上,臟活、累活、重活一一干過。
一次,他錯把一批西裝袖子裁短了一截。這個失誤,差點讓他再度背上幾十萬元的債務。但他將錯就錯,把西裝袖子改成夾克袖子,帶著早期休閑風格的西裝,頓時成了市場的暢銷品。恰恰是這次失誤,造就了周成建對溫州傳統服裝市場的第一次挑戰。他從此在妙果寺名聲大噪,在前店后廠的傳統經營領域中,憑借縫紉的本事和營銷意識,開始了他無品牌、無渠道的初級創業階段。
在這個時期,周成建的方式就是不按牌理出牌,以低廉的成本達到超出預期的效果。
當服裝加工市場,充斥著討價還價的聲音之時,周成建意外打出“我給出成本價,你隨便加點錢衣服就拿走”的口號,這個僅800元的小廣告轟動一時;當巴士僅僅作為交通工具被人接納時,周成建出人意料將自己的廣告涂滿雙層巴士“張揚”過市,結果讓他從風雪衣制造中成功撈到第一桶金。
1995年,周成建再次作出令人意外的決定:退出主流西服的競爭,主攻別人還沒有做的休閑服,并退出妙果寺,開創“美特斯邦威”品牌。
之后,周成建甚至從受人非議的“無工廠化”經營,開創出自己的“生產外包,直營和加盟并舉”的經營模式;又在其品牌稱霸溫州休閑服之時,放棄已有,遷都上海。
現在看來,他改革道路上的一個個拐點,在當時都是頗具風險的舉動。
對于有關風險的提問,周成建如此回答:“不動未必就沒有風險,動了也不一定有風險。就像一直在跑的人,遇到石頭一樣,看你怎么消化規避風險。”
虛實謎蹤
品牌創立之初,需要資金。周成建與所有企業家一樣面對這一困擾,但他借此創造了中國服裝行業的成功案例——“生產外包,直營和加盟并舉”的經營模式。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特斯邦威的這一經營模式,與耐克等世界頂級運動品牌運營商的模式并無差異。但在1995年的中國,這對包括周成建自己在內的民營企業老板而言,都是創新。
一家產能閑置的廣東企業刺激了他的神經。回想自己“為人作嫁”貼牌加工的經歷,周成建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委托加工的辦法,與廣東、江蘇等地具有一流生產設備的大型服裝加工廠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讓他們成為一家溫州服裝企業的“生產基地”,從而聚集了年產系列休閑服1000多萬件的強大產能為自己定牌生產。隨后,周成建又將同一思路復制到銷售領域,采取特許連鎖經營策略,迅速擴張美特斯邦威的加盟版圖。
這招“空手道”,在溫州企業信譽低估時期備受質疑,甚至被懷疑為皮包公司的變形。但周成建卻憑借“虛擬”,實實在在節省了至少超過十幾億元投資成本,并有效地將精力轉移到美特斯邦威的品牌經營上。
“中國零售企業一開始無成熟路線,沒有成熟案例、沒有系統管理,沒有系統管理知識和價值觀平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溫州也是先有市場再有制度。”周成建坦言,當時拋棄“大而全”思路,是一種成功的轉型,但他強調這種容易被復制的先發優勢,在2000年之后已不復存在。
“社會資源分工,需要聚焦在某一領域,追求邊際效益最大化,我們整合300家工廠,2000個代理商,這種聚焦實現了效益最大化。不過所謂虛擬只是經營模式,不是核心要素。”周成建再次對“生產外包,直營和加盟并舉”模式作出調整,從業務模式提升到對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前階段純依靠加盟商開店不同,美特斯邦威計劃在2010年前開出100家左右直營旗艦店,并計劃直接掌管20%左右的店鋪和生產能力。
量體裁衣
“過去做的一切,未必像今天這么清楚,但都會對未來發展產生影響。雖然缺少知識、經驗、視野,反而讓變化多一些激情。”周成建用其企業理念中的“擁抱變化”,來輕松歸納走過的道路,在他看來,不走尋常路恰是對自己品牌的一種執著。
到了現在,他還將自己視為一名裁縫,但他對裁縫的理解卻有了本質的不同。“裁縫不應只在技術層面,品牌不僅是生產符號,更是對生活方式服務標注。中國人理解的裁縫,現金就是糧食,西方的裁縫是奢侈的量身定做,是全球的生活方式與服務標準。”
為人量體裁衣是一個裁縫,為企業和品牌量體裁衣是一個經理,為不斷改革和變化的市場量體裁衣則是一個企業家。
周成建創建自己的品牌在1992年。當時來自福建石獅的風雪衣、夾克衫風靡溫州,周成建緊跟市場行情,旋即租下了溫州制帽廠,雇工批量生產,并為自己的小作坊起了個洋氣的名字凱莉莎制衣廠,注冊商標“邦威”。
這枚不起眼的小標簽,源自直覺背后對商品價值的樸素發現:一樣的成衣,不同的商標,不同的價格,他認定需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商標。
怎樣賦予這個商標以品牌的價值?
1995年4月22日,他在溫州解放劇院開設第一家“美特斯·邦威”品牌專賣店,同年將廠名改為美特斯制衣有限公司,并實行品牌連鎖專賣。
開店之時,溫州五馬街鋪滿紅地毯,他號稱啟動“千店工程”。一個溫州的服裝企業要在全國開設千家品牌連鎖店,這個口號同其巨型風雪衣,車身廣告一樣,從眼球開始植入消費者內心。緊接著,他重金簽約郭富城、周杰倫、潘瑋柏、張韶涵等明星,這個溫州品牌,因此在短短幾年間迅速站穩國內一線。
截至2007年9月30日,美特斯邦威擁有上海、北京、廣州等19家銷售分公司,2006家專賣店,并連續8年躋身中國服裝行業百強企業,穩坐國內休閑服市場的頭把交椅。
接下來的道路,在其服飾博物館中可窺一斑。
“以前的時尚來自于歐洲,我們希望未來的時尚來自亞洲,來自中國。”辦公室里的周成建穿著儒雅,緩緩地說:“追求物質的動力只是階段性的,自己要追逐溫州企業的價值觀。專心專注就是堅持,改革30年投資投機的機會很多,靜下來反而最難。所以,不走尋常路,就做大家不想做的事情,其實只是一件事情。”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