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拍檔:共贏商業品牌
看似不同領域的百貨業與服裝品牌,卻有著唇齒相依、骨肉相連的關系。從彼此的洗牌和行業變化中,都能投射出對方的影子。在整個市場鏈條中,零售終端搭建商業架構,是骨,服飾品牌填充了70%以上的商品空間,是肉。這是深圳服交會開設百貨業論壇的第五個年頭,這充分說明,服交會并非只是服裝展示的舞臺,而是時尚行業間通過互動加深合作,創新共贏,充滿魔力的平臺。
據悉,7月7~9日中國(深圳)國際品牌服裝服飾交易會期間,2011 MYMOMENT(朗黛)中國百貨業與服裝品牌高峰論壇將隆重開幕。據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來自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世界知名百貨企業的高層,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百貨企業決策者、品牌商經理、郎咸平、蔣昌建等著名專家學者、業內權威人士、著名傳媒人等各界嘉賓數百人將出席本屆論壇,聚焦商業渠道創新與變革。
深圳市服裝協會會長沈永芳表示,本屆服交會的功能絕不僅是展出一些品牌,秀出他們的新款,事實上,服交會正朝著多元化行業平臺的方向發展,以服裝行業為基點,連接一整條時尚產業鏈條,促進行業共同繁榮,這是一次時尚產業的盛會,希望大家通過這個平臺深入交流,創新合作,探索出和諧的、與時俱進的商業模式。
據了解,本次“中國百貨業與服飾品牌高峰論壇”將在高度和力度上超越以往服交會百貨業論壇,屆時,不僅商業終端巨頭及實力品牌商家悉數光臨,本次論壇更邀請到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現場演講服裝業與百貨業合作共贏。
共贏是惟一答案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居民的消費習慣與消費水平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外,更多消費者開始注重生活品質及消費所帶來的附加值。具體表現在商業促銷手段的層出不窮及品牌價值的不斷追求。此點在奢侈品品牌的塑造和消費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我買到了什么,在哪里買的”漸成中高檔服裝零售消費的主調。換言之,無論對于零售業,或是對于服裝行業,品牌之路已成必然,一個軀殼中的骨與肉,無論那方生長失衡,都將帶來一個不健全的軀體——共贏,是惟一的答案。
時尚產業行業間的大融合大發展,不是單打獨斗,各自為陣,而是需要進一步融合。本次論壇冠名單位,深圳市朗黛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蘇穎波女士表示:將服裝業放在單一的行業環境中看待是不夠的,在本土服裝的品牌化進程上,以百貨業態為代表的零售終端功不可沒。反之,本土服飾品牌的提升也提高了百貨商家自身品牌形象,最終結果是大家在合作中共同獲益。朗黛之所以舉辦本次論壇,就是希望品牌在決勝終端上達成一個平衡點。
若從中國整體的商業環境看,無論是百貨企業還是服裝品牌企業,在面臨如此激烈的競爭的條件下,問題的根本,都落在了如何“打造自主品牌核心競爭力”的命題上。目前,面對國外服裝品牌大舉搶灘中國,面對國外貿易一體化競爭態勢的形成及中國零售市場的開放,中國百貨業與中國服裝品牌整合戰略資源,達成戰略同盟關系,已經成為共同提升民族產業的戰略使命所在。
蘇穎波女士說:所以我們必須把民族特色、民族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品牌當中去,讓消費者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藝術的燦爛輝煌,只有堅持民族的,也才能被世界廣泛認同。
本土品牌要合力破冰
伴隨著零售業的幾次洗牌,本土服裝品牌也經歷了幾次大的洗牌。洗牌過程帶去了一些品牌消亡的結果,也帶來了少數優秀本土品牌留存并強大的欣慰。零售業的洗牌讓他們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大規模、大體量、連鎖化之路,即所謂強者越強,與之相呼應的是本土服裝品牌也必須走向強大之路。然而,隨著以奢侈品為代表的洋品牌的大舉進入,本土品牌又被擠向了一個尷尬的境地。現實情況是,不少零售企業為凸顯本身形象,確立行業地位,不惜成本引進洋大牌。無論從商業規劃、專柜位置到推廣支持,本土品牌都處于相對劣勢。加之面對洋品牌的夾攻,及近兩年金融危機資金鏈條的考驗,本土服裝品牌的破冰之路舉步維艱。
事實上,不僅本土服裝品牌存下這樣的問題,百貨業本身也存在這樣的危機。隨著市場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外資零售業將全面進入中國市場,屆時,依靠巨大成本引進洋品牌的本土零售企業如何面對外來競爭者的挑戰?對于某些零售商來說,目前的發展快接近瓶頸時期,經過一段時間激烈的“圈地擴張”后,經營模式發展也到了需要變革的時候,否則無法謀求更大的發展。
隨著服裝產業結構的變化和消費需求的升級,隨著服裝品牌旗艦店、專賣店、大型時尚生活館、批零兼營的大型服裝專業市場以及大型超市、網絡銷售等各類商業流通競爭的加劇,以及消費者在位于鬧市中心的百貨商場購物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和體力成本的相對增加,百貨商場也面臨著巨大沖擊,要提升品牌價值,就應該充分利用自身集結優秀服裝品牌的優勢,在第一時間內傳播時尚流行趨勢、倡導時尚消費理念并聚時尚消費文化,從而創建能引領服飾潮流的商業業態。
再說服裝產業,國內眾自主服裝品牌在自己的家門口遭遇到了遠比百貨業更為慘烈的國際競爭。當前,國內的高端服裝品牌市場全被國際頂級品牌占領,就連大眾市場上,隨著國際二線、三線品牌進入中國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尤其是近三年來隨著國際幾大“時尚殺手”ZARA、H&M、C&A等紛紛進軍中國市場,中國定位于大眾檔次的自主品牌更是面臨著空前的競爭壓力。再加上本土市場當前自身存在的一些因素,例如勞動力成本上升、各種生產要素成本不斷提高、同類品牌競爭慘烈等諸多原因,許多外貿企業出口受阻從而紛紛轉向內銷市場,就更使中國自主品牌受到了“內外夾擊”。面臨如此嚴峻的競爭環境,本土服裝品牌必須革新商業模式,創新營銷渠道,方能應對國際頂級品牌帶來的沖擊。
對于已經到來的冰層和即將到來的瓶頸,作為時尚生活產業鏈上密不可分的兩端,合力破冰,才能創造更可持續的發展。
渠道是基礎 變革是關鍵
是時候考慮本土品牌如何實現零售商與供應商的合作共贏并建立強勢渠道格局了。另一個問題是,商業平臺變革中的本土品牌如何適應商業渠道文化模式,以確保品牌的提升與終端消費增長相吻合?
作為2011年度中國商業渠道領域的重點權威峰會,本次論壇將持續深入地探討在經歷金融危機洗牌之后的服裝行業,在世界經濟迅速一體化、中國本土市場迅速國際化的大背景下,當中國本土市場成為諸多國際一線、二線、甚至三線服裝品牌以及諸多外資百貨企業共同掘金的競技場,作為中國本土的自主品牌,包括服裝品牌和百貨品牌,如何共同探索出路、尋求突破與提升的問題。
目前,全國各地的大型百貨商場目前依然是品牌服飾不可替代的銷售終端。在當今服裝的商業經營中,大型百貨商場是聚集人流最多、品牌競爭消費者最重要的競技場,也是國內外優秀服飾品牌傳播時尚流行信息、展現品牌時尚理念、獲取品牌市場價值最主要的商業平臺。在現有的經濟結構下,誰掌握了終端誰就掌握市場。然而,問題是,誰能長期掌握終端,保持可持續性發展的生命力。在轟轟烈烈的“圈地運動”中,中國百貨業做著不斷的嘗試,跨過大江南北,跨界不同業態,以海納百川之勢氣吞山河。然而,這些變化皆是經營模式上的表象變化,如同換了衣服的同一個人,市場明白,并沒有深刻的,能改變命運的變革。
沈永芳會長說:我們需要能守住渠道基礎的東西,這單憑百貨業的行業力量是無法做到得,這種變革應是顛覆性的,由內而外的,是由本土時尚產業鏈條的整合出的煥發全新生命力的商業合作模式。
“中國百貨業與服飾品牌高峰論壇”一直是深圳服交會的傳統優勢論壇,歷屆服交會上都會如期舉辦,其主旨在于“關注中國服裝行業健康發展;關注并深入研究新經濟形勢下服裝服飾品牌商業渠道建設,建立和推動服裝行業和百貨業交流、合作大平臺”,近些年來,這一論壇的舉辦為百貨業與服裝行業之間搭建了一座有效溝通的橋梁,為促進中國百貨業與服裝業融合共贏做出了重要貢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