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峰:一個“服裝匠人”的歷史情懷
—對話NE·TIGER品牌創始人、藝術總監張志峰
北京時間2014年10月25日下午5點,NE·TIGER2015春夏高級定制華服大秀在北京飯店金色大廳如期舉行。這是NE·TIGER第十四年擔綱中國國際時裝周開幕大秀。本季NE·TIGER以“明·禮”為主題,秀場上黃磚鋪地,黃帝像赫然矗立,富有濃厚中國氣息的華服男裝、中式婚禮服等為我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秀后,品牌創始人、藝術總監張志峰先生接受了《京華時報》專訪,為我們講述他對時裝與歷史的那份執著與熱愛。
記者:為什么會選擇“明·禮”這一主題?
張志峰:何謂禮?我認為禮便是文明,炎黃二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是為華夏文明之始。服裝,永遠是體現一種文明、一種禮制最直接的載體。中國是有著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而明朝是中國古代服飾發展最后的巔峰,彼時婚嫁時甚至可以允許男子著九品官服、女子戴鳳冠霞帔,可見明王朝的開放、包容。這也為服裝工業的空前發展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記者:那在這一季中您是怎樣將明朝服飾特色融入設計的?
張志峰:明朝是中國古代朝代中將紅、黃二色運用得最好的朝代。所以在這一季的設計中,你能看到很多飾有金色刺繡的大紅禮服。而它們的霞帔、立領、寬袖、上襦下裙以及簡化了的百褶裙、鳳尾裙等元素,都是明服飾的鮮明特點。在著重恢復大明服飾的外在特點外,我們也著重于傳統手工技藝的復刻。譬如緙絲、云錦、刺繡等技藝,特別是這一季我們運用了大量的盤金繡,力求將傳統技藝發揮到淋漓盡致。
記者:從“唐·境”到“明·禮”NE·TIGER已經連續做了四大朝,您的朝代系列會繼續做下去嗎?
張志峰:當然會。此后我們計劃做清朝、民國,然后會回到中華文明早期,去研究周、漢、兩晉南北朝等時代的服飾文化與歷史。在完成了所有朝代的復刻后,我們再去考慮從中放大某一部分來做得更精、更細。譬如兩晉南北朝,那是中國最自由的時代,它能給我的靈感就非常多樣。我們的歷史文化如此豐富,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靈感,根本沒有做完的一天。
記者:您為什么會對歷史如此執著?
張志峰:我們的歷史豐富且珍貴,它滋養著我們所有人。但在近代,我們自己都對許多歷史知之甚少。NE·TIGER作為中國第一奢侈品牌,一直肩負著傳承與守護歷史的責任。無論是將歷史傳承給后代,還是將中華之美傳播到西方,這都是NE·TIGER三十多年來致力去做的事情。譬如這次的秀場布置,就是我們特地去到中華文化發源地黃陵縣取當地黃土,用傳統手工藝制作的黃磚。它象征著上古的中華文化,直到今日仍滋養著萬千華夏子孫。而我們的華服,承載著歷史的重量,成為文化的橋梁。
記者:但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各朝各代都有許多阻礙其發展的禁忌存在,這不會為您的創作帶來障礙嗎?
張志峰:所有的事物都有兩面性,人會生老病死,可人同樣也有意氣風發的青春年少。再好看的人都有死角,再干凈的地方都有浮灰,你要承認它的存在,但卻不能盯著它被它困住。在我的眼里,只看得到好的內容,我只關注于制造美、傳播文化,其他的內容我根本不會去關注,所以何來障礙呢?
記者:但是您的設計中運用了大量西式剪裁,這又是為什么呢?
張志峰: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要一味地復古、重復,百分之百還原。真正的復興,是要將文化傳承下去。為了這個目的,它必然要和當下的文化產生交集。雖然我們歷史非常值得自豪,但這并不代表就要排斥和遠離一切外來的內容。相反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向來對外來文化有著強烈的吸附和融合能力,將中式審美與西式剪裁相融合,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才是上上策。
記者手記:采訪中,張志峰提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如果你了解歷史。”當他說起品牌的訂單已經排滿到了明年5月,而客人中70%以上都是外國皇室和貴族時,你會認為他只是在陳述一個普通的事件。而當他提起歷史和服飾文化,眼中瞬間亮起的光芒則會讓人忘記他的商人身份。也許這就是NE·TIGER要做這個“中國服飾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承者”的原因所在。因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那顆拳拳赤子之心三十余年從未變過,才讓NE·TIGER成為了有別于工廠化商業成衣品牌的文化護衛者,在張志峰的設計中、在繡娘的針線里,一筆一畫、一針一線地為這五千年綿綿長卷,織就一幅不斷層的錦繡中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