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纖維:質量技術尚不成熟 生產環節困難重重
大豆蛋白纖維屬于再生植物蛋白纖維類,是以榨過油的大豆豆粕為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技術,提取出豆粕中的球蛋白,通過添加功能性助劑,與腈基、羥基等高聚物接枝、共聚、共混,制成一定濃度的蛋白質紡絲液,改變蛋白質空間結構,經濕法紡絲而成。
據了解,大豆蛋白纖維是由我國紡織科技工作者自主開發,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的高新技術,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獲得的唯一完全知識產權的纖維發明。生產過程對環境、空氣、人體、土壤、水質等無污染,纖維本身主要由大豆蛋白質組成,纖維本身易生物降解。它主要原料為來自于自然界的大豆粕,原料豐富且具有可再生性,不會對資源造成掠奪性開發。我國大豆蛋白纖維在2003年左右實現了規?;a。如今已經數年過去了,大豆蛋白纖維市場又是怎么樣的一個情況呢?
質量技術尚不成熟,生產環節困難重重
人類在1937年就已經正式宣布發明了改進、完善。同樣,對于誕生剛剛幾年的大豆蛋白纖維來說,它的生產、加工技術都還處于一個循序漸進的完善過程之中。就目前看來,大豆蛋白纖維不論是在生產還是在后期加工方面都還存在在諸多瑕疵。
由于是一種新開發出來的纖維品種,所以從誕生那天起大豆蛋白纖維的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都一直處于一種撲朔迷離的狀態。產品剛剛生產出來的時候,它對市場是陌生的,市場對它更是知之甚少。于是,為了盡快融入主流市場打開銷路,此時的大豆蛋白纖維價格相對低廉且比較穩定。
然而,隨著大豆纖維由于自身的優良特性很快被市場認可之后。仿佛就在一夜之間,大豆纖維的價格從原來的3萬多一噸陡然提升到7萬左右一噸。成倍數的價格翻番,著實讓下游市場吃了一驚。
隨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足大豆蛋白纖維的開發和應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500家紡織服裝企業參與到了大豆蛋白纖維的研究、生產。參與的企業多了,大豆蛋白纖維的價格也迅速跌到了原來的3萬多一噸。如同過山車似的價格起伏,對這個新生的纖維產品的推廣和普及來說無疑是非常不利的。
陸續進入大豆蛋白纖維生產領域的企業很快就遇到了技術上的難題。大豆蛋白纖維纖維表面光滑,纖維間抱合力差;質量比電阻較高,靜電現象比較嚴重,易纏附機件。另外,大豆蛋白纖維強力雖大,但存在較大的強力不均,這樣在纖維紡紗過程中會給紡紗帶來一定的難度。纖維的卷曲率低,卷曲恢復率低,使纖維在紡紗過程中拉直后不易恢復到原來的狀態,而使纖維的抱合力變小,降低了纖維的可紡性。這就直接造成了紡紗難度的增加。
并且,大豆蛋白纖維對生產過程中溫度的要求也非常嚴格,近乎于苛刻。溫度過高纖維容易損壞,而溫度不夠又無法達到生產的要求。
同時,大豆蛋白纖維在下游的印染行業也遇到了技術上的瓶頸。大豆蛋白纖維自身呈米黃色,目前存在的漂白方法,甚至已經用于工業化生產的漂白工藝,無論是還原漂白還是氧化漂白或者是還漂與氧漂的結合,都無法消除纖維固有的米黃色。
因而對大豆蛋白纖維的染整加工產生影響,限制了大豆蛋白纖維產品品種的多樣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