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衣無縫“上下”羊毛氈大衣
讓輕柔似云的團狀山羊絨蛻變成一件合襯體型的衣裳,全過程不需要一針一線,全靠一雙巧手。
紡紗,揉搓,洗滌,脫水,燒煮,晾干,整燙——經過整整一周時間,一公斤左右的山羊絨被“雕塑”成一件羊絨氈大衣。整件衣服全身上下沒有一道接縫,就連紐扣也是經由人手揉搓而成。上乘的蒙古白山羊絨(一只絨山羊每年產絨150—200克)兼具吸濕保暖及輕柔的特性,一件看似結實的開襟大衣拿在手上的分量, 甚至比一件粗棒針織衫還要輕。
這種工藝最初被運用于蒙古包的制作,其后推而廣之為一種制衣方法。不過,即便在其發源地蒙古,它如今也已漸漸式微。
“上下”設計總監蔣瓊耳從蒙古請來兩位諳熟羊絨氈制作工藝的工匠,為其品牌制作這種特殊的大衣。姐妹倆每日早晨來到作坊,從紡紗開始這一魔法般的制衣過程。其中最奇妙的環節當屬揉搓塑衣:只見工匠在山羊絨表面蘸上肥皂水,雙手如同搟面一般,快速地把一團絨毛搓成一片布料狀織物,再繼續推揉,讓它在塑料樣版上延展開來,直至布滿樣版的正反兩面為止。隨后,工匠從中抽出塑料樣版,換上為每位客人量身定制的紙樣,調整服裝的大小和形狀。整個過程不需要過多丈量,只憑借工匠的經驗手感,最后做 出的每一件大衣都是獨一無二。
“這有點像做糕點的過程。”姐妹倆中的姐姐邊揉搓羊絨,邊做出吃蛋糕的表情,用不熟練的英語說,“在蒙古,我們用這個工藝來制作圍巾、毯子、浴袍以及小孩的鞋子。”
經過數次洗滌,揉搓過程中添加的肥皂水基本被洗凈,山羊絨也更緊密地粘合成羊絨氈。完成脫水工序后,姐姐走回工作室,取出兩只木質鍋鏟,“現在要把衣服疊齊,在沸水中煮20-25分鐘。”說著,她拿著疊成方塊狀的氈服走到煮鍋旁,用鍋鏟緩緩地攪動衣裳,“還真有點下餃子的意思。”
攪拌幾分鐘后,半成品需要在沸水中浸泡10來分鐘,隨后翻一個面,重復之前的步驟。等到燒煮的過程告一段落,整件衣服也基本塑形成功。最后一步,就是把衣裳穿在人臺上通風晾干,等待大半天后,進行第一次整燙,接著任其自然風干一個晚上,重新整燙一遍。一件無縫立體氈服就這樣誕生了。
“上下”是Herms于今年9月在中國推出的一個新品牌,由蔣瓊耳擔任設計總監及首席執行官。Herms北亞區董事總經理Florian Craen表示:“這是一個中國品牌,由中國團隊開發,基于中國工藝,且主要在中國生產。我們不希望造成任何誤解。”
Herms追求卓越材質和崇尚手工藝的品牌哲學意氣相投,蔣瓊耳與其在中國攜手創立的新品牌“上下”所推崇的“絢爛而平淡” 的生活方式,使其創造的每一件產品都成為限量的“文化產品”,傳承中國文化及復興傳統手工藝的夢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