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回落通脹依然高企 緊縮政策面臨兩難
各種跡象顯示,中國回落。
4月份“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發布的5月“第一增速將趨緩。
“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參照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編制,以50%為臨界值,信心指數高于50%表明經濟景氣。
本次調研同時顯示,即將公布的4月中國經濟增速數字也將回落。接受調研的經濟學家預計,4月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持平(17.4%)外,工業增加值和前4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都將出現小幅下降,分別由此前的14.8%和25%回調至14.6%和24.7%;與此同時,4月出口增速也將由3月的35.8%大幅回落至29.3%。
與本次調研結果一致,剛剛公布的官方PMI指數也釋放了類似的信號。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4月份的PMI從3月份的53.4下降至52.9,為中國PMI指數7年歷史中最低的4月份水平,低于市場預期。其11個分項指標幾乎全部走弱,其中新訂單分項指標從3月份的55.2降至53.8,表明未來內需可能放緩增長;新出口訂單分項指標從3月份的52.5降至51.3,表明海外市場的復蘇仍相對疲軟。
4月PMI數據本月3日公布后,再度引發了關于中國經濟增速是否會持續放緩甚至出現硬著陸的討論。野村證券發布的名為《中國:4月官方PMI指數令人失望》的報告稱,新訂單和積壓訂單分項指標的下跌,表明中國制造業的擴張步伐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放緩。
基于對中國經濟走勢的關注,路透中文網站昨日刊登了有關中國2011年GDP增速的調查結果,綜合19家接受調查的國內外機構的意見,路透社預計中國今年GDP將增長9.5%,從季度GDP預估中值來看,經濟增速或于今年余下3個季度保持在9.4%,低于一季度的9.7%,明年還將稍有回落。
很多市場人士把疲軟的數據歸因于政府的緊縮政策。比如,野村證券提出導致各項指數下降的三個因素之一就是“由于政府維持緊縮的政策,銀行更加謹慎的放貸行為導致基建項目支出增長更加緩慢”。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接受調研時表示,“PMI在4月份下降,顯示以貨幣條件收緊為主要標志的緊縮性宏觀政策的影響已經從消費等需求端向以投資和制造業為中心的供給端擴展”,緊縮政策對CPI漲幅的抑制作用有望在三季度顯現,通脹壓力將由此逐步下降。
目前,關于緊縮政策是否會松動的猜測再度出現。交銀國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楊青麗表示:“PMI已連續兩個月低于市場預期,說明宏觀緊縮政策正在使經濟降溫,近期政策緊縮力度可能不會繼續強化;另一方面,通脹高點可能尚未過去,因此政策也不大可能放松??傊?,維持現有政策緊縮力度是可能性最大的情形。”
而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則預計調控政策將出現微調,“穩貨幣、寬財政”將得以體現。
在通脹依然高位運行而經濟增速可能趨緩的背景下,政策抉擇的復雜性日益凸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4月1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他強調要保持當前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但同時提醒“要充分估計貨幣政策的滯后效應,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疊加對下一階段實體經濟產生過大的負面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