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密碼”:服裝業頻現潛規則
旗下代理銷售范思哲、芬迪和蘭博基尼等100多個國際品牌的原裝進口。由此引發微博網友熱議。
此事后續報道一出,網友們紛紛表示,達芬奇謊稱洋家具的事情,在服裝業其實也屢見不鮮,已經形成了一種服裝行業的潛規則現象。很多國內小作坊服飾,只是出國海外注冊一圈,回來就標榜自己是意大利制造、德國制造....。。假洋貨的“達芬奇密碼”,以次充好抬升服裝價格、售后服務不完善、監管力度不嚴導致消費者維權難等諸多問題,讓很多買到假洋貨的消費者們無處申訴。
卡爾丹頓
案例一:卡爾丹頓 謊稱意大利 實為國產品牌
在深圳一家卡爾丹頓的直營店,一件注明原產地在意大利的卡爾丹頓西服,售價達近3萬元。卡爾丹頓,這家號稱具有18年歷史的意大利知名品牌服裝,專走高檔、時尚的路線。
但是在15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的《新聞直播間》里,央視記者從意大利、香港和深圳多地調查后發現,目前在國內眾多機場、高檔商場里設立專柜的“歐洲頂級男裝品牌”卡爾丹頓,其實只是在意大利注冊商標,沒有設廠生產,實為國產品牌。
“我們現在是全球注冊”
據央視報道,在深圳寶安機場A候機樓卡爾丹頓專賣店,一名銷售人員聲稱,卡爾丹頓是意大利品牌,其服裝部分產自深圳,也有不少是原裝意大利進口。由于其是高端品牌,因此價格比一般品牌要高出不少。卡爾丹頓從1993年被引入中國,至今已有18年,目前在全國已有數百家分店,僅機場店就有30余家。卡爾丹頓設計主要以意大利風格為主。但是一名曾經在首都機場卡爾丹頓專賣店工作過的銷售員卻告訴記者,卡爾丹頓只是在意大利注冊的品牌,實際在國內加工。
央視記者曾以加盟的名義見到了卡爾丹頓公司品牌拓展部的夏總經理,他告訴央視記者,“我們在意大利注冊,為什么不能宣傳是意大利的?我們在日本、韓國、都有注冊,在美國都有注冊,只是我們沒去開店而已,我們現在是全球注冊。”
在意大利沒人知道它
卡爾丹頓到底是不是意大利品牌?央視記者委托意大利當地電視臺首先調查了意大利專利商標局。檢索顯示,卡爾丹頓這個商標申請注冊日期是1998年2月,注冊成功日期則為2001年1月。申請人為yim siu wa,申請地址則在香港。這也就意味著,號稱1993年進入中國的意大利品牌實際上在意大利的品牌歷史僅僅只有10年。
意大利官方的商業和稅務機關一位名為扎卡羅的官員告訴記者,檢索發現,在意大利商會的注冊資料中并沒有卡爾丹頓,這也就意味著,卡爾丹頓在意大利并沒有企業注冊,更談不上具有商業和納稅行為。
一位進入服裝行業已有35年的意大利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他對該行業出名的品牌都比較熟悉,但卡爾丹頓這個服裝品牌在意大利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他銷售過很多國際品牌的服裝,但是他從未聽說過卡爾丹頓這個品牌。{page_break}
在香港只是一個商標
那這個叫做“yim siu wa”的注冊人到底與中國運營的卡爾丹頓有何關系?根據其商標注冊提供的信息,通過香港特區知識產權署的網上檢索,記者找到了卡爾丹頓在香港的注冊資料。卡爾丹頓申請注冊日期為1997年8月28日,實際注冊日期為1998年8月21日,注冊人和地址與意大利注冊一致。
這表明,卡爾丹頓是先在香港進行注冊,然后才在意大利注冊,注冊人都是yim siu wa(通過在線翻譯,“yim siu wa”為嚴小華)。香港特區知識產權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注冊人嚴小華申請注冊商標,但是他并不是以公司名義申請的。相當于個人名義申請的商標。
卡爾丹頓僅僅只是一個個人注冊的空殼意大利商標,在海外注冊歷史最長也不過13年。那注冊人嚴小華怎樣將這樣一個在意大利沒有任何經營和納稅行為的卡爾丹頓變成了在中國風靡已久的歐陸頂級男裝品牌的呢?
轉來轉去是一家人
央視記者登錄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查詢發現,卡爾丹頓在國內的申請注冊日期是1994年,商標擁有者是深圳市卡爾丹頓服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嚴小鉛,而嚴小鉛同時還是另一家深圳公司深圳市興億實業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網上搜索表明,嚴小華也是深圳市興億實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那嚴小華與嚴小鉛、與深圳市興億實業有限公司到底是什么關系?
記者來到深圳市卡爾丹頓服飾有限公司與深圳市興億實業有限公司,興億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他們公司就是卡爾丹頓的運營商。而對于嚴小華的身份,卡爾丹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嚴小鉛與嚴小華是兄弟關系。
貨品最高賣15萬 進貨價3.3折
國外注冊商標,回到國內生產經營、加工,以國外品牌的名義進行銷售,這正是國產空殼洋品牌發展的共同模式。如此折騰真的只是“迎合消費者想買進口商品的需求”?恐怕沒有這么簡單。
在解放碑一商場內卡爾丹頓直營店,一件淺藍色條紋、桑蠶絲短袖T恤賣價2980元,一套全黑的國產西服銷售8888元。而貼有原產地為意大利的西服,價格就高出了好幾倍,緊鄰8888元的國產西服旁,就有一套深色條紋西服,售價28880元;另一套淺色條紋的售價18880元。
卡爾丹頓公司品牌拓展部的夏總經理稱,卡爾丹頓在意大利只有注冊商標,沒有企業經營,沒有分店。“主要的價位八千到一萬五。高端的是五萬到十五萬,進貨價3.3折。顧客有VIP卡的話,最低打八五折。”記者以28880的西裝按3.3折的進價算了一下,利潤高達近2萬元。
夏總經理稱,雖然卡爾丹頓定位很高端,加盟前期費用高昂,但是作為代理商或者加盟商,利潤有足夠的保障。記者在解放碑的一家直營店采訪時,一名營業員說,該店一年營業額達數百萬元,業績在我市同品牌各店中算是好的。
“這是服裝行業的潛規則”
昨天下午,記者以加盟商的身份向卡爾丹頓成渝兩地直營店管理負責人余先生了解情況。余先生表示,他已經知道了央視的報道,“但央視報道的情況都是服裝行業的潛規則,很多品牌都是采用在歐洲注冊,在國內生產的路子。”記者昨天在解放碑部分商場男裝部,看到多家品牌名稱都像外國品牌,有的營業員直言,品牌在國外注冊,服裝在國內生產。
余先生稱,目前卡爾丹頓在成渝的推廣未受影響。談起冒充洋貨的品牌策略,余先生說,這不是消費者被愚弄,而是公司為迎合消費者想買進口商品的需求,“我們的定價與品牌本身的價值、生產成本、工藝、原料等有關,這個價格是被消費者認可了的,我還覺得價值略高于現在的價格。”{page_break}
但當記者詢問進口商品占所有銷售商品的比例時,他以各店面銷售情況不一而拒絕回答。不過在解放碑的直營店營業員曾告訴記者,以前銷售的原產商品更多,現在國內生產更多,“但面料都是進口的”。
案例二:PPG襯衣一直被當成美國品牌
盡管假洋品牌在現實中遭遇到圍追堵截,但在互聯網上,“歐典”式騙局卻無處不在。當時PPG官方網站Yesppg。com的文字也同樣表示,PPG中國是全球母公司、位于特拉華州的PPG在華投資的全資子公司,運營總部在上海,即批盡管假洋品牌在現實中遭遇到圍追堵截,但在互聯網上,“歐典”式騙局卻無處不在。而且,他們的成本更低、風險更小,也更容易掩飾。YesPPG的“神奇”故事,也許可以為我們揭開國內電子商務的層層灰幕。
北京的黃小姐很驚詫地發現,長期轟炸媒體的“PPG”廣告最近變得“謙虛”了。盡管廣告密度不減,但去年9月它們所標榜的一些生猛詞匯卻不見了。
她依然清楚地記得當時那些詞匯所帶給她的震撼:“全球領先的消費品直銷商”、“聞名全球的PPG代表作”、“秉承美國優良的制衣工藝”、“1973年起暢銷全美的經典款式”……那些廣告詞以及異常精致的圖片無不令她相信:這是一家來自美國的男性服裝直銷企業。
而且,當時PPG官方網站Yesppg。com的文字也同樣表示,PPG中國是全球母公司、位于特拉華州的PPG在華投資的全資子公司,運營總部在上海,即批批吉服飾(上海)有限公司。
這些資料看起來都沒有問題。然而,黃小姐隨后的購物經歷卻令她至今后悔不已。
去年年底,出于對PPG廣告的信任,她在PPG網站為丈夫購買了兩件免燙襯衫。衣服送上門后,黃小姐發現顏色與廣告差別較大,做工粗陋,不由大失所望。更料不到的是,在水洗之后,這兩件襯衫還會脫色。
“因為洗過不能退貨,所以沒有任何辦法。”7月初,自認倒霉的黃小姐向《財經時報》訴說了她的委屈。她說,兩件PPG襯衫價格超過500元,質量卻不如超市里幾十元的產品。如此強烈的反差,令她對PPG的國際身份產生了強烈質疑。
“和歐典地板一樣,這大概又是一個假洋品牌。否則很難理解廣告和產品為什么差別這么大。”黃透露說,“最近網上揭露PPG內幕的文章也很多。PPG廣告詞調整大概也和這些壓力有關。”
實際上,持有黃小姐類似觀點的網友不在少數。過去兩年,網上指責和懷疑PPG的聲音此起彼伏,然而,圍繞在PPG頭上的光環卻越來越亮。PPG到底是家什么樣的企業?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消費品直銷商”,PPG為何會引起眾怒,為何又受到追捧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上海家族作坊 不存在外資背景
然而,這些輝煌并不能掩蓋PPG一直存在的涉嫌虛假宣傳的事實。
記者獲悉,批批吉服飾(上海)有限公司的前身為上海佩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冊資金僅為50萬,法人為李繼光,實際控制人則是其子李亮(David Lee)。這是一家上海典型的家族作坊企業,并不存在任何外資背景。2006年,該公司還有因惡意拖欠廣告費而被上海某廣告公司告上法庭的不良記錄。
此前,更有網友調查發現,PPG網站Yesppg。com以及其姊妹網站PPGcentral。com均存在大量抄襲國際知名服裝直銷網Gap。com以及其公司網站Gapinc。com的現象。但很快,PPGcentral。com被關閉,Yesppg。com上涉嫌抄襲的所有圖片也被一一換下。這一事件加重了網友對PPG真實身份的懷疑。
2006年下半年,出于拋掉歷史包袱的考慮,李亮計劃注冊了一家新的公司,也就是現在的批批吉服飾(上海)有限公司。此時,風險投資商的介入也為李亮提供了契機。
“拿到融資后,李亮還在美國注冊了一家所謂的母公司,只是比他們宣傳的要晚了整整一年。而且,這個母公司也和歐典所謂的德國總部一樣,基本是個空殼。”一位熟悉PPG的人士向《財經時報》透露說。
據他介紹,2007年,在資本方的強烈要求下,PPG也在有意淡化其跨國企業的背景,并強調自己是中國本土的男裝襯衫直銷企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