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法修改面臨“云時代”挑戰
“云時代”來臨著作權法修改如何突破版權保護瓶徑
互聯網時代,人們對網絡的喜愛和依賴正與日俱增。而伴隨著互聯網云計算時代的到來,數字環境下版權保護問題也愈發引起業界人士的關注。
日前,2011年中國版權年會在京舉行,作為年會重頭戲之一的“云計算、數字出版與版權保護”論壇云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與會者對于未來著作權法修改該如何有效應對新技術的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文在線董事長童之磊說,數字出版的大發展對版權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一方面,從市場角度來看,需要數字出版提供更多的優質作品;另一方面,對于作品的版權保護也更加困難。“過去的盜版是有平臺的,比如盜版一本書要有生產線,如果做盜版光盤也需要一個生產線,但是現在,盜版只需要用鼠標復制、粘貼就完成了。”
對于如何加強作品著作權保護,童之磊強調了“先授權后傳播”這一理念,就是在傳播以前要得到合法授權。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云其實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
云計算的出現,使得版權保護的緊迫性更加凸顯出來。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王遷認為,雖然云計算帶來的版權保護糾紛目前還沒有出現,但并不意味著不需要研究,“要防患于未然”。王遷認為,在云計算時代技術保護措施非常重要,應當設立一個技術保護措施,比如,用戶想從“云端”調用內容在線欣賞,或者閱讀,他應當輸入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而這個用戶名和密碼是需要付費購買的。
此外,他談到,立法在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即不允許他人隨意破解云端保護內容,也不允許提供破解工具或措施。
“技術的變化會帶來法律規則的變化,但不管怎么樣,追求公平正義的結果應該是法律人永久的追求。”王遷說
如何建立暢通的授權渠道,建立著作權人與使用者、傳播者之間的利益平衡,遏制侵權盜版現象是數字環境下版權保護面臨的最大挑戰。近年來,業界人士都在認真思索并試圖尋找出辦法。而進一步完善著作權法律制度的呼聲也不絕于耳。
2011年2月24日,在中國版權協會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聯合舉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訂座談會上,內容產業相關協會代表、權利人代表及法學界專家學者共同簽署了《關于盡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進行全面修訂呼吁書》,與會者呼吁盡快啟動《著作權法》修訂工作,從根本上加強對內容產業的保護,推動我國文化事業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繁榮。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張抗抗在今年提交的提案中也建議,盡快修改著作權法。她認為,現行著作權法已明顯滯后,其中一些條款已不適應快速發展的經濟文化現狀。
千呼萬喚,終于,一個令人欣喜的消息傳來。
2011年7月,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在北京舉辦《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啟動會議暨專家聘任儀式,宣布正式啟動著作權法修訂工作。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杰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隨著高新技術特別是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使用,著作權法律制度遇到了嚴峻挑戰。相對于《專利法》和《商標法》,《著作權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更復雜、矛盾更突出、問題更多,是受到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影響最大的一部法律,而修法工作相對滯后。因此,在目前情況下,進一步加快推進《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云計算、數字出版與版權保護”論壇上, 新聞出版總署法規司司長王自強表示,新技術對作品的創作、傳播和使用方式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但技術的發展并沒有顛覆版權保護的基本原則,即創作產生權利,使用他人權利就要經過許可。
他談到,著作權法修改要堅持三個原則:一是獨立性原則,也就是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解決問題;二是利益平衡原則,要考慮到權利人、使用者和廣大消費者利益,要保證信息傳播、技術發展的需要和對權利人的尊重;三是國際性原則,著作權保護是全球化的,因此要使我國著作權法符合相關國際條約的規定。
此外,他表示,此次修法工作,將以高效率、高質量、高水平為追求目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