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紡織品追隨科技腳步 向綠色環保進發
軍用紡織品是什么?
軍用紡織品可不僅僅是當兵的所穿的軍裝和所蓋的被子。
“目前軍用紡織品種類很多,品種可達上千種,但是要分類的話,大概可以分為四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所長張建春介紹說,軍用紡織品包括常服、禮服、工作服和防護類服裝。
常服主要是平時工作時穿著,外穿常服與常服上配備的各種服飾;禮服主要是重大禮儀場合和外交場合穿著,與常服最大的區別在于加戴了授帶。
而工作服主要是各種特殊工作場合穿著,這類服裝所用材料通常都有功能性,如油庫的防靜電服,艦船上的防火服。
防護類服裝,主要是針對戰場士兵可能遇到的傷害研制的服裝,以防彈、救生為主要功能,如防彈衣、救生衣、阻燃作戰服等。
紡織國防相互促進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國紡織科技人員研制成功了1300多種復合材料、40多種特種纖維,滿足了國防建設對紡織品的需求。軍事工業中的高新技術向民用領域的擴散、轉移和產業化,對帶動紡織業的結構優化和產品升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軍隊、國防建設與紡織工業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良好的紡織工業為國防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新的軍工紡織品的開發對紡織工業的提升換代起到促進作用。
回顧歷史,因為軍事的需要,間接也促進了中國紡織行業的機器化大生產。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紡織大國,目前世界上50%以上的紡織品產自中國。在軍隊里,紡織品是除武器裝備外的第二大軍隊裝備品,單兵、武器、艦艇等多方面都涉及紡織品。所以強大的紡織工業是我國建設強大國防的重要基礎,紡織工業為國防建設做了巨大的貢獻。”
建國以來,紡織工業為國防建設提供的各種纖維、面料、繩、帶、線、篷蓋材料、降落傘綢、包裝及填充材料等均以億米或萬噸計算。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國紡織科技人員研制成功了1300多項復合材料、40多種特種纖維,滿足了國防建設對紡織品的需求。
而軍隊防彈裝備的研發不僅促進了紡織、冶金、化學、機械工業的發展,防彈裝備轉為民用后,為有合法需求的公安、檢察院、法院、保安體系提供了服務,又為以上行業提供了新的市場和產品開發領域。
防護涂層、滌棉阻燃、抗油拒水、防靜電、防水透濕薄膜、化纖仿毛等技術都源自軍隊的研究單位,經過軍轉民后帶動了地方紡織企業參與,采用這些技術生產的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冶金、勘探、電子等行業領域。
{page_break}
向綠色環保進發
環保性早就成為了共識。據了解,軍用紡織品的綠色環保要求一方面體現在生產過程的清潔化(例如采用天然染料和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技術、無甲醛交聯技術、物理整理技術等)。
另一方面體現在對軍人健康的重視,例如采用對人體有益(至少無害)的纖維材料如有抗菌作用的甲殼素纖維、竹纖維;天然著色的彩色棉纖維;具有良好力學性能的Lyocell纖維等。當然,纖維資源的多元化利用也成為趨勢。
“通常情況下軍方對原材料的選擇更多的注重于穿著舒適性要求,如棉纖維、莫代爾纖維。”李寧軍告訴記者。
總后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軍事代表局高級工程師俞瑋表示,與戰場防護服裝相比,軍隊的常服、禮服及絨衣、大衣等服裝的性能要求,與民用服裝有更多的相似之處。
俞瑋認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軍人的服裝也應該有更好的美觀和舒適性能,能有利于官兵的身心健康,并在穿著使用、洗滌收藏方面具有更好的便利性。
更加突出功能性
軍用紡織品里,對功能性要求最為強烈的是防護類服裝。這類服裝主要是針對戰場士兵可能遇到的傷害進行研制的服裝,以防彈、救生為主要功能,如防彈衣、救生衣、阻燃作戰服等。
它們比軍用常服、禮服、普通工作服、生活用紡織品等一般紡織品更強調功能性,有更高的附加值,也是各國紡織科研人員的重點攻關對象。
據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施媚梧介紹,從增強防護功能要求和發揮單兵戰斗力的目的來看,軍用特種紡織品應該致力偽裝功能。在精確打擊武器的技術水平日益發展的今天,“發現即被摧毀”。由于非常規纖維材料及添加特殊粒子的功能性纖維的成紗能力較差,難以正常紡紗織布,且偽裝裝備不需要很強的力學性能,故對于非織造布而言是一種經濟高效的加工方式。
信息化功能也是趨勢。未來戰場的最顯著特點是高技術信息化,紡織品本身尚難實現信息化功能,但可以作為信息化的載體和平臺、例如各國竟相研究的生命體征測試背心,有可能采用非織造布作為微型傳感器的承載體使用。
還有就是遠程醫療功能。在信息化和生命體征實時測試的基礎上,利用微膠囊技術將必須的藥物存放在纖維中,這種纖維適合于非織造布的加工方式進行加工,在需要是對人體提供藥物。
舒適衛生功能也必不可少?;谖⒛z囊技術,可將相變控溫材料、抗菌防臭材料加入到纖維中,以非織造布的形式制成特種軍品紡織品,對軍人起到舒適、衛生的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