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政策調整引起棉花期貨利空因素的改變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政策春風吹拂,棉花期貨利空因素正悄然改變。
期價在16000元/噸以下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正當市場人士因今年國家將調整棉花收儲政策而普遍預測棉花價格會有一個漫長而慘淡的下跌過程之際,一根長陽拔地而起,鄭棉1501主力合約出現了今年以來的日交易最大漲幅,成交量和持倉量也都創出自2013年以來的最高記錄。市場導向這只看不見的大手正在將囚困棉花期價多年的政策性牢籠撕開,今年棉花期貨市場將會好戲連臺。
政策春風吹拂棉花期貨市場
根據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的要求,4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布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為19800元/噸。此舉標志著實施了三年的棉花敞開收儲政策首先在新疆正式結束。取消臨時收儲政策而改為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后,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棉花。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和種植面積、產量或銷售量等因素,對試點地區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國家不發放補貼。
由于19800元/噸的目標價格大大高于此前市場預期,對之前一直在15700—16000元/噸區域徘徊的鄭棉1501主力合約來說,由于正好趕上享受這一政策而出現報復性補漲行情。與收儲價20400元/噸相比,19800元/噸的目標價格要低600元/噸,這是國家愿意拿出的價格補貼。但如果棉價太低,大大低于目前國家標準級棉花拋儲競賣底價17250元/噸,則國家無法承受,還不如用20400元/噸的收儲價格收儲。因此,國家對棉價最低的容忍底線應該是在拋儲價17250元/噸下方600元,也就是16650元/噸的位置。
內外棉巨額價差的溝壑開始填平
長期以來,因國內20400元/噸畸高的收儲價,導致國內外同級別棉花一直呈現4000—5000元/噸的巨額價差。但在年初國家將取消收儲政策的預期下,鄭棉遠期合約1501掛牌當天開盤價僅16150元/噸,遠低于當時近月合約19000—20000元/噸的期價水平,再加上一季度鄭棉1501合約一直處于下跌之中,不到16000元/噸的價格與一季度持續上漲的美棉價差逐漸靠攏。
截至4月14日,中國棉花進口指數收于95.45美分/磅,折滑準稅約為15970元/噸,與同級國產棉1501合約期貨收盤價16140元/噸十分吻合。這是棉花市場長期以來所沒有的現象。如果再加上港口費用等雜費,進口美棉的成本甚至將略高于在期貨市場購買的成本。因此,16000元/噸以下的鄭棉期價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拋儲政策的調整意味深長
從去年11月28日開始的新一輪儲備棉投放目前正在持續進行中,拋儲將持續到今年8月底。分析本次拋儲的進程可以發現一個積極的現象,那就是近期拋儲政策的調整有利于加快棉花的去庫存進程。在此輪儲備棉投放初期至3月底前,國家規定的標準級棉競拍底價為18000元/噸,并且不搭售進口棉配額,導致競拍缺乏吸引力。
隨后國家調整拋儲政策,決定自4月1日起標準級棉競賣底價由18000元/噸調整為17250元/噸,并且實行國產棉與儲備進口棉按3:1的比例捆綁搭配銷售,還取消了紡織企業購買儲備棉的數量限制,取消了為防止“轉圈棉”對新申請競拍的紡織企業需繳納50萬元保證金的要求。這一系列的利好措施大大提高了拋儲棉的成交數量。政策調整前的11月28日—3月31日共83個交易日,儲備棉投放累計成交總量71.774萬噸,日均成交僅0.865萬噸。調整政策后的4月1日—8日僅5個交易日,儲備棉累計成交總量21.457萬噸,日均成交4.291萬噸,增幅近5倍。可以看見新拋儲政策的效果。
拋儲意味著去庫存,在任何情況下,開始去庫存化都是一種利多的起點,一旦有去庫存的措施出臺,期價就大漲。不僅馬來西亞棕櫚油是如此,就連黃金期價也是在美聯儲1月正式實施QE3看似利空的舉動后才開始大漲的。總之,一系列的利好顯示長期籠罩在國內棉花市場上利空的基本面因素,正在悄然發生著質的轉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