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亞洲紡織論壇審視產業區域定位
去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為2984.2億美元,同比增長5.1%。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仍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出口增速已明顯放緩,進入到中低速增長階段。此外,我國在傳統市場如歐盟、美國和日本的市場份額正在緩慢下降。據麥肯錫調查顯示,全球72%的品牌商打算把在中國部分的紡織服裝訂單轉移出去,而轉移的目的地大部分選擇了東盟國家。這是近日記者從剛剛結束的2015年中國與亞洲紡織國際論壇上獲得的信息。
東盟制造業進入快速增長期
近年來,東盟國家服裝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令全球矚目。中國在歐、美、日傳統市場的產品份額有所減少,而東盟輸往這些主要國際市場的份額卻在增加。在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江輝對此表示,中國勞動力成本已達到東盟國家的2.5~5倍,轉移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面對歐美市場,我國與東盟國家尤其是越南的競爭依然激烈。美國時尚行業協會會長朱莉亞·休斯說:中國仍是美國紡織服裝行業最主要的供應商,但是越南產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正在持續增長。2013年以來,越南已成為美國第二大服飾供應商和第四大面料供應商。
同時,來自緬甸的競爭也不能小覷,緬甸服裝制造商協會會長Myint Soe表示:緬甸服裝行業的規模在3年里增加了1倍,以前日本和韓國一直是緬甸的主要出口市場,但2014年,緬甸在歐盟的市場份額也有大幅攀升。
歐洲紡織服裝聯合會理事長Francesco MARCHI也表示,不僅是柬埔寨,孟加拉對歐洲的出口服裝也正在逐步增加。產業轉移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對此,越南棉花與紡絲協會常務副主席阮文俊表示,正如此前紡織產業從歐洲轉移到日本又到中國,現在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國家,這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產業的需要變化的,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和環保壓力都促使中國對紡織品出口業務在全球進行重新定位,并尋找新的優勢。
需求帶來合作動力
在競爭的同時,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雙邊貿易額也在不斷攀升。自從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以來,中國對東盟出口年均增速超過30%以上。2013年,東盟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目前,東盟是中國的第一大紗線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面料出口市場。
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國與東盟在紡織品領域的貿易增長迅速?可以說,這與東盟服裝加工產業的崛起息息相關。隨著東盟在全球紡織出口份額的增長,東盟對紗線、面料都產生了巨大的需求。而由于自身產業鏈不完備,很多東盟國家的紡織原料不能自給自足,從而選擇從中國進口。
面對全球市場,亞洲紡織是一個整體。阮文俊表示: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正在逐步向亞洲轉移,到2030年,亞洲紡織服裝總額將占全球的60%以上。朱莉亞·休斯也表示,59%的美國紡織行業標桿希望整體上增加從亞洲的采購量。當被問及歐洲客戶更傾向于從中國還是東盟采購時,Francesco MARCHI說:歐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消費市場,分布著不同層次的采購商。他們會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采購地。整體上,亞洲服裝在全球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而且亞洲各國在產業鏈上具有緊密的聯系。對于亞洲各國,合作遠比競爭會帶來更大的收益。
對此,江輝表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產業特點,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系從競爭變為互補將會對彼此乃至全球產業產生更大影響。中國企業可以通過走出去,充分利用東南亞國家的優勢,獲得合作實現共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