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外貿出口的“主力軍”——民營企業
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近期熱點問題回應媒體。民營企業出口近年來雖受全球經濟低迷影響卻仍始終保持正增長勢頭,沈丹陽認為其原因在于民營企業具有機制靈活的優勢,所處行業的市場需求增長總體較好,受市場波動影響小。預計民營企業出口還會保持較好勢頭,仍將是我國外貿出口的主要支撐力量。
沈丹陽說,民營企業出口增速之所以好于國企和外資企業,主要是因為民營企業機制靈活,船小好掉頭,數量不斷增加,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近幾年,以華為、海爾、TCL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此外,沈丹陽指出,從出口市場看,民營企業出口以新興市場為主,民營企業較好地把握住了新興市場快速崛起的商機。從貿易方式看,民營企業出口以一般貿易為主,根植性強,較為穩定。
特別是近年來,市場采購、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企業等新的商業模式蓬勃興起,成為外貿出口的重要增長點,其主體主要就是民營企業。從產品結構看,民營企業主要出口產品是通信、家電、汽車、照明器材及日用消費品,與其他行業橫向比較看,上述行業的市場需求增長總體較好,且日用消費品多為剛需,受市場波動影響小。
相關鏈接:
過去五年,本市消費品進口年均增長20.8%,2015年達到424億美元,約占全國的30%,成為國內最大的進口消費品集散地。這是記者從昨天舉行的2016年上海商務情況通報會上獲得的信息。
市商務委主任尚玉英在通報會上表示,本市已經形成了以服務貿易、一般貿易、消費品進口為增長動力的對外貿易新格局。過去五年,服務進出口年均增速快于貨物進出口9.3個百分點。2015年技術進出口、離岸服務外包分別達到113億美元和60億美元,分別是2010年的2.9倍和3.4倍;金融、保險、文化、信息等新興服務進出口年均也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2015年一般貿易進出口在貨物進出口中的占比達到47.4%,比2010年提高了7.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貨物出口中的占比達到43.7%,比全國高出14.9個百分點,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貿易新優勢正在加快形成。
全球產業投資步伐加快。各類企業積極實施跨國經營戰略,遍布全球,通過投資并購海外品牌、渠道等,大力發展上下游產業鏈,構筑起了輻射全球的供應鏈體系,企業走出去網絡已涉及178個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全球價值鏈合作熱點。2015年,上海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95億美元、貿易額870億美元、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54億美元,分別占全市的23.7%、19.3%和48.2%,并從傳統的商品和勞務輸出為主發展到商品、服務、資本輸出“多頭并進”。
外商投資形成新格局,尤其是總部經濟貢獻度不斷提高。五年間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30家,截至2015年,跨國公司累計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535家,其中亞太區總部41家,是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最為集中的城市。占全市外商投資企業總數1%左右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貢獻了全市外商投資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的約9%和15%,輻射帶動效應明顯。五年間新增外資研發中心75家,累計達396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研發機構120多家,總數分別占全國的1/4和1/3,為促進上海參與全球科技研發提供了重要載體。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