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棉花產量增長 我國未來棉花市場如何影響
世界服裝鞋帽網訊,1月2日報道,2017-2018年度是棉花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回顧過去一年的國內棉花市場,種植面積、產量、價格與上一年相比均有所不同。據國家統計局消息,2017年全國棉花產量548.6萬噸,比2016年增加14.2萬噸,增長2.7%。其中,新疆總產量408.2萬噸,占全國的74.4%,比上年提高7.1個百分點。
在此背景下,棉花行情的走向對我國未來棉花市場又有何影響?
去年棉花產量增長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為3229.6千公頃,比2016年減少146.6千公頃,下降4.3%。分地區看,我國最大的產棉區新疆棉花播種面積比2016年增加157.9千公頃,增長8.7%。其它棉區受種植效益低和種植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延續了減少較多的趨勢,其中,黃河流域棉區減少322.7萬畝,下降24.3%;長江流域棉區減少145.5萬畝,下降14.9%。卓創資訊市場分析師黃小易表示,總體上看,雖然2017年植棉面積少于去年,但產量卻保持增長,全國棉花單產有所提高,農民種棉積極性增強。
2017年我國皮棉總產量有望超過550萬噸,較2016年小幅增加。2016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僅4266萬畝,處于歷史低位,新棉供應減少引發棉企抬價搶收籽棉,農民賣棉收入較前期明顯提升,因此2017年種棉熱情明顯上升,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加。
黃小易說,2017年新疆棉花播種面積占全國的比例從 2016年的64.46%,進一步擴大到66.32%。因此,盡管2017年其他棉區棉花平均畝產比上年略減,但由于新疆棉花產量達122.6公斤/畝,高于國內其他棉區平均75.9公斤/畝的水平,其棉花單產水平提高,以及棉花播種面積占全國比重的提高,拉高了全國棉花單產水平。
市場供需缺口逐步顯現
2017年棉花市場的焦點圍繞國儲棉輪出,11月兩部委發布了關于2017/2018年度國家儲備棉輪換有關安排的公告。黃小易認為,儲棉輪出也保證棉花價格不再出現大起大落。國儲棉性價比優勢突出,下游紡織企業對國儲棉的采購熱情較高。前期我國棉花市場經歷了大起大落,收儲時期的高棉價難以再現,而棉價走低使得我國棉花產量大幅減少,市場供需缺口近年來逐步顯現。2016年國儲棉輪出開始常態化運行,平穩進入市場的國儲棉,既能良好地補充了市場的供應缺口,也保證棉花價格不再出現大起大落,下游紡織企業的成本下降,市場競爭力穩步增加。
國儲棉的加入使得棉花市場供應充足的局面將持續,2017年目標價格機制與國儲棉輪換政策常態化運行,而這一政策的執行,也使得棉花的定價權繼續由市場決定,2017年,我國各棉花主產區的棉花價格整體上漲明顯,棉花收購價格指數為15003元/噸,2016年是14274元/噸。而國內鄭棉受到全球棉花產量大幅增加、美國棉花出口強勁、國內儲備棉政策等因素影響,造就了今年國內期棉價格在15000~16000元/噸區間震蕩的走勢。今年棉花面積或小幅增加
黃小易認為,在經歷了2016年棉花價格觸底反彈,以及國儲棉大量成交,本年度棉花市場的供需結構逐步趨穩,新棉種植面積和產量小幅增加,國儲棉常態化輪出的成交量再創新高,棉花價格波動也較前期明顯減弱。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巨量的庫存陸續消化,而農民的收益得到了保證,棉花市場調控的成效顯著。
2017年新棉上市期間,籽棉收購價格波動較小,均價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因此2018年棉農種植熱情受到一定影響。新疆地區因存在目標價格補貼托底,農民收入雖有下滑但與其他農作物相比,種棉的盈利比較穩定,并且大家對后市比較看好,因此卓創資訊市場分析師黃小易認為,新年度棉花種植面積存在小幅擴大空間,預計增幅在5%左右。
黃小易表示,內地棉區的棉農收益較2016年下滑明顯,雖棉農種植熱情有所下降,但后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建立,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內地棉花種植,植棉面積減少幅度有限,若增加保護區補貼力度,植棉面積或出現增加。因此我們預計,2018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在4800至5000萬畝,或較2017年小幅增加。
更多精彩資訊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