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以低價“論英雄”!染廠染費堅挺?實則量有多大,議價空間就有多大!
近期織造企業拋貨尤其是低價拋貨市場上已經是屢見不鮮,甚至有部分企業已經不滿足于拋售坯布的回款速度,而四處兜售更有價值的營運指標與環保指標,總體來說紡織行情狀態依舊不佳。
據一紡織從業人員介紹,整個紡織市場上人少的不能再少了,每家商鋪里除了工作人員幾乎看不到有人在市場找樣、詢價。作為整條產業鏈的最前沿,市場上的熱鬧程度是可以預測未來紡織行情走勢的。但是現在死寂顯然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沒有了客戶與貿易商之間的寄樣往來,后面幾乎不可能有什么訂單下達。當然嚴重的供需失衡,也會打破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關系。
一“布”多寄,客戶玩起套路
正常的客戶下單流程一般都是先寄樣給供應商,供應商再提供相同或者類似的樣布給客戶,同時報價。正常情況下客戶都只會給眾多供應商中最合適做這類產品的寄樣,但是近期客戶的運作方式顯然在發生變化。
向多家不同供應商寄出同樣的樣布,其實客戶的目的是很簡單的,就是為了多家同時報價最終挑選最便宜的一家。疫情之下,所有紡織相關行業日子都不好過,如此做法也無可厚非,但是無形中卻會嚴重破壞紡織運行環境。
首先必然會嚴重壓縮供應商的利潤空間,近幾年來紡織整體處于產能過剩的狀態,紡織利潤也一直都只有10%左右。但目前的客戶只以低價論英雄,必然會導致供應商低價競爭,最終利潤空間進一步萎縮,打擊供應商生產積極性。
同時也會擾亂市場秩序,如果客戶某個品種的訂單數量在百萬米以上,卻向多個供應商詢價。那么會給市場一種假象,那就是某一品種訂單有多個百萬米即將下達,有可能會炒高某一面料品種的價格,不利于市場正常成交。
今年的紡織市場訂單缺失已經持續近半年時間,在這種狀態下手握訂單的終端客戶必然處于絕對話語權的地位。但如果一味的追求低價而選擇一“樣”多寄,可能會適得其反,既寒了供應商的心,也不一定獲得真正的低價。
不僅僅貿易商與客戶的關系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一些染廠也在悄然改變。
染費看似“堅挺”,實則議價空間巨大
作為紡織市場絕對的“稀缺品種”,染廠的染費一直都是說一不二的,但是今年如此特殊的行情是否依舊如此呢?“染費沒什么變化,沒有降價”幾乎是市場上最常聽到的一句話。為何各類紡織品都在降價,唯有染費如此堅挺呢?
其實染費不動就是在降價。熟悉印染市場的都知道,印染廠每年都會有幾次漲價,尤其是旺季時候,漲價是必然事件。但是今年幾乎聽不到任何一家染廠有漲價的通知單,這無形之中就是在降價。
不過實際上染廠是有降價的,只是這種降價都是有條件的很多普通貿易商難以企及,這個條件就是量大。在今年市場普遍缺失訂單,一般的貿易商能接到過萬米的訂單已經算是不錯,但是這點量顯然在染廠是不夠看的。
據一位貿易商介紹,現在的染廠訂單相對往年少了很多,市場上那些訂單完全不夠維持生產。為此不少染廠開始到外地接單,只要量大價格都好商量。不久前就有一位外地染廠的廠長找到他,承諾他只要量大拿過去做染費一律0.8元/米,而他這個面料品種正常的染費要1.5元/米以上,幾乎是便宜了一半價格。
其實各大小染廠向量大的客戶讓步已經是十分普遍的情況了,只要能維持生產染費多少都是可談、可商量的。只是我們一些訂單較少的散戶,依舊在“享受”著毫無折扣的染費,貼補著染廠在大客戶身上的損失,同時還要跟大客戶爭搶染廠有限的資源。
前所未有的淡季正在悄然改變著市場上很多規則,供應商與客戶開始斗智斗勇,堅挺的染廠開始向客戶低頭。這其中當然有利于紡織發展的地方,但我們也不能忽視背后對紡織市場的擾亂情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