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華人VC的醫療科技投資觀
隨著靶向治療、精準醫療等技術的發展,癌癥診斷與治療逐漸成為學界與業界重點主攻的方向,受到風險投資機構們的青睞。
今年8月,美國基因診斷公司Mission Bio完成規模為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本輪融資的領投方為Novo Growth,跟投機構包括Mayfield、Fusion Fund、Cota、Agilent和Soleus Capital等。
Mission Bio創立于2012年,技術方案源自創始團隊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進行的研究,技術已被應用于眾多大型藥企及癌癥治療機構。
Mission Bio并非單純的醫療器械公司。依托于其平臺型的生物信息學技術,針對不同類型的癌癥進行檢測,并將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與醫療相結合,因此基金在此項目上未來潛在退出回報將非常可觀。
近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Mission Bio的首家機構投資方、美國早期VC基金Fusion Fund的創始兼管理合伙人張璐。
“改變世界的同時變得富有,但最重要的是改變世界。”張璐說,這是她做投資的初衷,對醫療科技的投資也能夠讓此成為現實。
疫期逆勢出手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宏觀經濟因素導致美國早期VC投資交易活躍度下降,尤其是在政府發布禁足令和建議居家辦公的第二季度。
PitchBook和NVCA(美國風險投資協會)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早期VC投資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投資交易數量分別是848筆和630筆,去年同期則分別為1169筆和1069筆。
市場整體受到影響的情況下,一些投資機構在對新項目的投資上出手謹慎,也有投資方在抓住機會進行優質資產布局。
VC機構出手謹慎的原因在于,一些VC早前布局的To C類項目在疫情中受到較大沖擊,需要來自投資方的資金支持,也有VC投資方希望進一步觀察疫情對各個行業的影響。
“今年馬上就要投第五家公司了,在硅谷算是比較活躍的。”張璐屬于積極的一方,她認為低潮期是早期科技的好時機,“相對來說市場沒有那么多噪音,優質公司比較明確,而且價格也很好”。
需要提出的是,Fusion Fund的投資主線是新技術驅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基金在工業技術、企業服務和醫療科技三大領域的多數已投項目在疫情期間有較好表現。
在醫療領域,Fusion Fund的關注方向包括癌癥早期診斷、心腦血管疾病早期診斷和腦部疾病的早期診斷。團隊認為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大趨勢,無論是醫藥公司、醫療器械公司,還是新技術與現有的公司與市場整合。
醫療+邊緣計算
Fusion Fund是Mission Bio最早的投資機構,后者也是基金最早的投資項目之一。
2015年投資Mission Bio是看好新技術在癌癥早期診斷的應用,在這一項目中應用較多的是硬件層面的微流控和軟件層面的人工智能。
張璐告訴記者,團隊當前在醫療領域的新技術關注點還包括邊緣計算:“邊緣計算的價值在于,本地傳感器不僅能搜集數據,還能進行智能數據分析。我們從2017年就在關注這一領域,有一家已投企業最近一輪超募非常多。”
今年初的JP Morgan醫藥健康產業大會期間,她帶來了《邊緣計算將如何加速醫療健康領域的數據革命》的報告:未來的醫療健康將是另一番景象。醫療設備和智能傳感器即時獲取健康信息,整合了邊緣計算技術的智能數據分析消除了延遲的問題,可以更好的為患者和醫生進行實時的信息反饋,在這一技術的作用下,個性化醫療也可以更好地拯救生命和延長壽命。
Fusion Fund對技術的理解有賴于基金創始團隊的技術背景和產業投資經歷,也得益于其經營的“CXO”網絡。據悉,其資源網絡中有超過30位來自財富1000強企業首席技術官(CTO)。
“技術整合成本有多高、行業是否已做好數字化轉型準備,這是我們和產業決策者直接溝通得到的信息。”與產業的深度溝通讓張璐理解技術、卻也不偏執于“最好”的技術,她說:“市場需要的不是‘最好’,而是‘足夠好’。企業需要的是足夠好的技術、合理的應用成本、恰當的整合時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