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保供穩價遏制“煤超瘋” 成效漸顯動力煤價格趨穩
持續上漲近半年的動力煤,或許將在近期迎來它的拐點。
多位消息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中國煤炭的主產區——內蒙古、陜西和山西各地,已經吹響了煤炭保供的沖鋒號,各地都接到或自發地采取保供應穩價格的措施,爭取在今年冬季用煤高峰之前提高煤炭供應,穩定價格。
除了對現有煤礦的穩產擴產之外,國家煤監局、發改委等仍在批復部分煤礦建設,核定生產能力增加等項目,后續國內煤炭產量仍有增長空間。
現貨價格方面,截至10月16日當周,國內動力煤價格漲幅收窄,局部地區價格出現回落。秦港5500大卡煤主流平倉價610-615元/噸,較上期相比上漲5元/噸,除了少部分煤炭價格上漲之外,大部分品種煤炭的主流平倉價較上周均未有改變。
期貨價格方面,10月16日當天,動力煤主力期貨已經連續四個交易日收跌,價格已經從最高點的630元/噸跌至10月16日收盤時的593元/噸,跌幅超過5%。
“多數煤礦的價格已經逐漸穩定,少數礦因前期的漲幅過高,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調。”卓創資訊分析師任慧云告訴記者,“終端用戶對市場高價煤采購意愿減弱,煤價持續上漲動力不足。”
現貨價格方面,截至10月16日當周,國內動力煤價格漲幅收窄,局部地區價格出現回落。視覺中國
多項措施保障供給
多位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影響國內煤炭價格走勢最為關鍵的因素,還是中國國內的煤炭供應。
中國每年煤炭消費量超過40億噸,今年前8月國內生產原煤24.5億噸,但同期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動力煤+煉焦煤)共計7043萬噸,不及國內生產的零頭。
因此,除了10月12日當天動力煤期貨收漲之外,其余四個交易日均收跌,其原因就在于,在保供應穩價格的政策預期之下,國內產能正在逐步釋放,市場預期已逐步轉向。
率先復蘇的是煤炭大市鄂爾多斯。10月12日該市召開會議,強調各級各部門要最大限度釋放煤炭產能,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依據卓創資訊統計,截至10月10日全市復工復產煤礦192座,較10月2日相比增加9座;生產煤炭211.17萬噸,較10月2日相比增加96.03萬噸。
不過,山西、陜西和山東等地區,疊加環保、安全檢查和煤管票嚴格管控等多重因素在內,在16日當周上述地區煤價均以上漲收尾。
以榆林為例,進入10月份以后該地區部分煤礦因井下設備檢修、倒工作面等因素處于停產中,目前榆林當地在產煤礦數量約140座,較9月中旬相比減少5座。
“但實際上,因為前期煤價上漲過高,導致下游用戶采購意愿降低,榆林地區也有部分礦區煤價承壓下行。”一位市場人士告訴記者,“神木某礦區的最新成交價440元/噸,環比下跌32元/噸。”
盡管目前煤炭價格已經穩定,并呈現出一些下降的勢頭,但從政策出臺到產能釋放,仍需等待一段時間。
后續煤市走向
受政策鼓勵生產以及煤價走勢影響,10月16日當周A股煤炭開采行業呈上漲走勢。
10月16日,申萬煤炭開采板塊收報2428.24點,當日漲幅1.92%,環比上漲超過3%,已經連續兩周上漲。個股方面,西山煤電(000983.SZ)近一周漲超17%,近一個月漲超30%,領漲煤炭板塊。
后續來看,全國安全監察政策強化,短期煤炭行業的基本面仍將維持供應偏緊狀態,加上冬季需求高峰來臨,短期內煤炭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震蕩。盡管已經出現了一定復蘇的跡象,但具體的恢復時間仍需觀察。
此外,港口庫存也會是未來一段時間需要重點觀察的指標。
10月15日秦皇島、京唐港、曹妃甸港合計煤炭庫存1843.9萬噸,較上周同期相比上漲4.3萬噸,漲幅0.23%。受大秦線檢修的影響,環渤海港口煤炭調入量位于低位水平,但因為煤炭價格偏高,市場交易不景氣,港口庫存并未出現明顯下降。
“下游電廠經過前期積極補庫之后,庫存已經處于相對高位水平,部分電廠開始減量采購,秦港動力煤漲幅收窄。”任慧云說。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8月,全國原煤產量增加有限,其中8月份生產原煤3.3億噸,1-8月生產原煤24.5億噸,較去年同期相比微增2.6%,也是因此,相對于目前的需求水平,煤炭的增幅比較有限。
后續供給方面,任慧云表示盡管鄂爾多斯地區部分先進大礦產量有所增加,但榆林地區部分完成年度核定產能的煤礦煤管票被全部收回,加之進口煤年底暫無放開的可能性,整體煤炭供應量增加有限。
需求方面,雖然氣溫降低之后民用電負荷減少,但隨著房地產、基建等項目的恢復,工業用電快速復蘇,全國特別是沿海的耗煤量也將保持一個相對高水平的運行狀態。
“目前全國重點電廠存煤可用天數在28天以上,處于一個相對高水平的狀態,對高價煤出現抵觸心理。”任慧云說,“但考慮到產地部分煤礦生產受限,即便煤價下周下跌,幅度也將很有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