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基藥目錄調整在即 專家建議增加眼科基藥目錄品種
距離2018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下稱“基藥目錄”)出臺已經三年,彼時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指出,基本藥物目錄將實行動態調整,調整周期原則上不超過三年。這也意味著2021年版不久后或將正式落地。今年開年就有基藥目錄新消息傳出,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兩會代表委員、專家談到關于調整基藥目錄相關建議。
實際上,在基藥目錄中存在一些“偏科”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李甦雁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基藥目錄每三年更新一次,現有基藥目錄仍有待改善之處,如有些基藥在基藥目錄中,卻根本沒有生產,而有的常見病用藥則不在基藥目錄中,這種情況就需要及時調整。
國家眼部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中心主任許迅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目前的眼科基藥目錄讓一些科室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并舉例稱,過去數年間,基藥目錄中的眼科用藥調整甚少,致盲性眼病相關的主流治療藥物仍未進入基藥調整范圍,基藥目錄(2018年版)中共納入12個眼科用藥,其中,多數藥物均針對傳統眼科疾病,針對目前患病率增加的干眼、致盲性眼病,如血管性眼底病變以及慢性開角型青光眼等疾病,基藥已無法滿足這些常見眼病的基本需求。
新版目錄呼之欲出
我國于2012年開始推行基本藥物制度,2013年正式施行基藥目錄,處于基藥目錄中的藥物的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可以有效引導廣大群眾首先使用基本藥物。
首批基本藥物有520個品種,在此基礎上,各省市根據各自情況,對國家基藥目錄進行增加或刪減,形成各地的基藥目錄。
五年后,國家衛健委發布了2018年版基藥目錄,其中的藥品數量由520種增加到685種。新增品種包括腫瘤用藥12種、臨床急需兒童用藥22種等。自推行基本藥物制度以來,目錄原則上三年做一次動態調整,因此2021年,新一版的目錄或將問世。
3月1日,國家衛健委召開2021年全國藥政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據了解,會議明確了今年藥政工作的七大重點,分別是基本藥物、穩供保價、集采藥品、使用監測、臨床綜合評價、藥學服務、政策研究。
在基藥重點工作方面,就包括:抓好基本藥物優先配備使用; 加強基本藥物制度評估宣傳; 優化調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2020年12月1日,國家醫保局在《關于落實中成藥扶持政策的提案》答復函中透露,當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在加快修改完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進一步突出藥品臨床價值,不斷優化目錄結構、完善目錄動態調整、強化目錄實施管理機制,更好適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李甦雁指出,這意味著,基藥目錄以后將會進一步突出藥品臨床價值。
實際上,我國基藥目錄功能定位為“突出基本、防治必需、保障供應、優先使用、保證質量、降低負擔”,注重臨床需要,突出藥品臨床價值。
“我國疾病發病一直處于不斷變化中,過去沒有被覆蓋到的藥品可能很快成為大需求產品,基藥目錄及時調整,有利于其更好地覆蓋我國廣大的病患人群。”李甦雁進一步指出,我國基藥目錄將堅持動態調整和調入、調出并重,將更有利于患者用藥。
據介紹,我國基藥調入標準主要是結合疾病譜順位、發病率、疾病負擔等,滿足常見病、慢性病以及負擔重、危害大的疾病和危急重癥、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藥需求,從已在我國境內上市的藥品中,遴選出適當數量基本藥物;與此同時支持中藥和創新藥。
而調出標準則包括以下幾種情形,藥品標準被取代的;國家藥監部門撤銷其藥品批準證明文件的;發生不良反應,經評估不宜再作為國家基本藥物使用的;根據藥物經濟學評價,可被風險效益比或者成本效益比更優的品種所替代的;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認為應當調出的其他情形。
在此基礎上,遵循診療規范、臨床診療指南和專家共識,并以此為依據,貫徹中西藥并重,遴選適當數量的基本藥物品種,滿足常見病、慢性病、應急搶救等主要臨床需求,兼顧兒童等特殊人群和公共衛生防治用藥需求。
調入兼具臨床與經濟效益新藥
李甦雁認為,與國家醫保談判一樣,基本藥物目錄也是促進藥品價格下降的重要手段,除了有效性和安全性證據明確外,成本效益比顯著,也是藥品納入其中的重要標準。
許迅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描述了一個用藥現狀:“基藥有比重要求,像三級醫院要求60%左右,所以稍微好一點的藥開到每月10日就沒有了,中旬開始到月底都沒藥。可以考慮既要把一些關鍵性的藥物納入到基藥,再要規定基藥有多少使用的比例,但現在是先規定比例,最后發現缺口又很大,很多地方就開始不讓上藥房窗口了,就導致上述‘斷藥’情況。”
許迅以眼科用藥舉例稱,過去數年間,國家基藥目錄中的眼科用藥調整甚少,致盲性眼病相關的主流治療藥物仍未進入基藥調整范圍。2018年基本藥物目錄調整中,新增了12種抗腫瘤藥物 ,但眼科用藥僅增補2種 。
目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中共納入12個眼科用藥,其中,多數藥物均針對傳統眼科疾病,針對致盲性眼病的藥物缺乏,且多為應用了數十年的老藥。
“眼科的基藥非常少,而且眼科的基藥里很多藥根本不生產了,像氯霉素等眼藥水現在市面上到處都找不到,但是它又寫在基藥的目錄上,醫院里根本采購不到,其他藥也不能用,病人就比較痛苦。” 許迅進一步指出。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雖然現在有價格較高的腫瘤藥納入基藥目錄,但大多數基藥價格都比較低,很多產品進了基藥目錄,但是僅不到1/10的產品有明顯的銷售量上漲趨勢,大部分都不是很理想,而且基藥進醫院時還面臨招標時被砍價,加之原料藥價格不斷上漲,很多產品價格甚至低于生產成本,所以會出現用藥緊張甚至斷供的現象。
與此同時,許迅還指出,基藥目錄中許多藥品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眼部疾病狀況和滿足臨床診療需求,而許多中國已上市、臨床效果更好、更具成本效益優勢的藥物則被擋在目錄之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一些眼科必需的治療藥物在醫療機構的配備和使用,降低了患者就醫效率和治療效果,也對醫療資源和基金造成浪費。
鑒于目前眼科基藥目錄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眼科臨床基本需求,李甦雁建議增加眼科基藥目錄品種,在專家充分論證的前提下,調入治療用途廣泛、藥物可及性高、順應疾病譜變化和兼具臨床與經濟效益的藥品,去除目前市場上已經不再生產的藥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