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市場顯現棉價短期跌勢恐難逆轉
上周,國內外棉花期貨價格共振破位下跌,ICE美棉期價失守70美分/磅大關后創下近四年來最低點,鄭棉主力則加速下探14000元/噸大關。今年二季度以來,國內外棉價均呈弱勢運行。4月1日至7月24日,鄭棉跌幅達11.22%,美棉跌幅達25.19%。
本輪跌勢緣何而起?受訪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是受市場對新年度全球棉花供需格局趨松的預期影響。

美國農業部每周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7月21日當周,美國棉花優良率為53%,創下2021/22年度以來最高值;結鈴率為42%,五年均值為34%。卓創資訊(41.100, 0.41, 1.01%)分析師劉杰表示,當前美棉產區天氣有利于棉花生長,新棉產量預期增加導致本周ICE美棉期價持續下跌,給國內棉花市場形成拖累。
國內供應方面,南華期貨農產品(5.170, 0.11, 2.17%)分析師陳嘉寧表示,新年度新疆在糧食保供方針下,植棉面積縮減,但今年種植期天氣良好,積溫同比提高,新棉生長進度偏快且長勢良好,預計總產有望同比增加且上市時間提前。
鄭棉價格本身驅動不足,主要跟隨美棉走勢。新疆新棉長勢良好且未發生天氣風險,棉紡產業尚未完全走出需求偏弱和產品庫存偏高的低迷狀態,國內市場的現實和預期讓鄭棉價格也難以獨善其身。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棉紡織行業景氣指數連續三個月處于臨界點以下。6月份,在構成中國棉紡織景氣指數的7個分項指數中,原料采購指數、原料庫存指數、生產指數、產品銷售指數、產品庫存指數、企業經營指數、企業信心指數均低于臨界點,除產品銷售指數、產品庫存指數較5月出現上升外,其余指數較5月出現下降。
卓創資訊監測顯示,截至7月25日,國內3128B級皮棉均價14980元/噸,較7月18日跌3.10%。本周國內棉花現貨均價15290.40元/噸,較上周均價跌198.40元/噸。劉杰表示,國內秋冬訂單未見明顯起色,市場需求啟動緩慢,紡企棉紗銷售依然疲軟,正值高溫高濕季節,紡織企業限產或放假現象依然較普遍,皮棉需求不足。
展望后市,國內外棉花期價雙雙下探新低,市場上下游看跌心態增強。劉杰表示,美棉生長優良率改善,豐產預期進一步增強,國內新棉亦存在增產可能,供應端寬松而需求端暫無改善跡象,下游淡季開機率繼續下滑,市場供過于求特點明顯。預計9月需求旺季來臨之前,棉花現貨價格或繼續下跌尋底。
陳嘉寧表示,國內下游紡織廠原料庫存偏低,在“金九銀十”旺季前存在剛性的補庫需求,下游走貨或好轉,雖持續性存疑,但隨著需求端邊際恢復,或對棉價逐漸形成支撐。同時,新年度新疆軋花廠雖包廠熱情降溫,但產能依舊過剩,軋花廠與棉農之間的博弈仍將持續。
美棉供需狀態預計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全球市場在現實端保持供大于求,而新產季表現為增產預期,天氣是唯一的不確定變量,值得關注。國內市場方面,產業內原料采購意愿不積極,開機率低位狀態需要下游訂單明顯復蘇來刺激,但當前下游需求好轉并不明顯,不足以扭轉市場震蕩偏空的氛圍,短期內鄭棉預計繼續保持弱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