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機械化裝備對于黃河棉區采棉還有待于進一步擴大

4MLQ-3履帶式輕型棉花統收機在地里采收棉花。4MLQ-3履帶式輕型棉花統收機在地里采收棉花。
每逢采棉季,在我國廣袤的新疆棉區就能看到打包式采棉機將一行行棉花整齊吞進“嘴”中,過一會兒便吐出一個圓滾滾的大棉包。這樣的采棉機作業效率高、省工省力,為當地棉農帶來豐收的喜悅。但是同樣的“采棉神器”來到黃河流域棉區作業,卻似乎變得“水土不服”,無法施展實力,這是為什么?
“新疆的采棉機大多采用水平摘錠式采棉技術,以旋轉的摘錠勾住棉花,再把它從棉株中拉扯出來,這種技術對棉花干燥度要求較高。但是黃河流域棉區每年10月總有降雨或大霧,潮濕的棉花無法通過摘錠被完整剝離,從而造成采收困難?!焙颖笔∞r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簡稱“棉花所”)副所長祁虹研究員說。此外,新疆采棉機的機身沉重,在泥濘的田地里轉彎、掉頭不太靈活,輪子還會時不時陷入泥中。
機械化采收是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中最為關鍵的環節,黃河流域的機械化采棉之路究竟要怎么走?
聯合攻關研發新型“采棉神器”
棉花所多年來以濱海鹽堿地棉花全程機械化管理為核心,開展機采棉品種篩選示范和全程機械化管理技術創新工作。從2021年開始,棉花所以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為示范基地,聯合河北省農機化推廣總站、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和本地農機企業,開始新型采棉機的研制與改裝工作。
“首先,我們將采摘方式由摘錠式改為刷輥式,利用水平上傾30度的一對反向旋轉柔性采摘輥,以高頻柔性沖擊的方式將棉花從棉株中擊落,完成采摘。”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研究員陳長林介紹,這種方式既可以采摘潮濕的棉花,也能有效減少采摘過程中對棉花纖維的拉扯損傷,采棉率可達96%。
此外,采棉機的行走方式也進行改良,由傳統的輪式改為履帶式,旱地澇地通過性都更好,轉彎掉頭也更方便。同時,整個機型的設計更加小巧,重量只有5.2噸,不到一般采棉機重量的1/3。
11月7日,在豐南區東田莊鎮的濱海鹽堿地棉花機械化采收、加工及綜合利用現場觀摩會上,看到這款名為4MLQ-3履帶式輕型棉花統收機。采棉機在星河棉花農民種植合作社種植的2000畝鹽堿地機采棉試驗田中進行采收作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只見采棉機所過之處,棉株上只剩下莖稈,采摘下的棉花被瞬間吸入機器背后的儲棉箱。
好裝備還需與好品種好技術配套
想要提高棉花的機械化采收效率,篩選優質的機采棉花品種是關鍵。棉花所遺傳育種研究室主任郭寶生研究員介紹,好的機采棉花品種,第一果枝結鈴位要距離地面20厘米以上,以避免因采棉機采摘不上而造成浪費;莖稈要粗壯堅挺,結鈴集中,含絮性適中,果枝夾角小,便于密植和機采;另外品種也要兼具抗逆性和豐產性。
目前棉花所育種團隊已篩選培育出“冀棉30”“冀棉262”等一批抗旱耐鹽堿的機采棉新品種,并在示范基地進行種植,2個品種的籽棉產量分別達到每畝330.5公斤和每畝335.5公斤,較對照棉田增產19.6%和21.4%。
郭寶生說,為保證棉花的機械化采收順利,種植全程的技術指導也不能缺位。在播種期采用鹽堿地植棉播種集成技術,實現全苗壯苗;在棉花生長過程中采取水、肥、藥全程調控,搭建符合機采要求的豐產株型;后期則通過脫葉催熟技術保證最終的機械化采收效率。
鄭洪濤是星河棉花農民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在與棉花所合作的3年里,他對棉花生產機械化帶來的實惠感觸頗深?!按竺娣e機收棉花,省工省時,節本增效,還能提高棉花品質。”鄭洪濤算了一筆賬,原來人工采摘1畝地的成本在600塊錢左右,現在新型采棉機每個小時能采6-10畝棉花,他只需雇2個農機手,租1臺農用車,再付些油錢,就能把一畝地的采收成本降到100塊錢以下。
推動棉花生產向全程機械化轉型
在棉花所的指導下,星河棉花農民種植合作社從外地引進與機采棉相配套的皮棉預處理及加工設備,能將混雜在機采棉中的鈴殼、莖稈、棉葉、沙礫土塊等雜質快速分離出來,不僅清雜效率高,對棉纖維的損傷也小。
合作社還承擔棉籽油、棉籽飼料、棉籽菌棒等棉副產品的加工,希望以“科研+生產+加工+副產品利用”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在區域內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河北省是我國傳統的棉花優勢產區。近年來,由于棉價持續走低、農村勞動力短缺、制棉機械化程度較低等因素,致使植棉效益不斷下滑,全省棉花面積大幅萎縮。豐南區是唐山市傳統的產棉大縣,也是河北省少數幾個棉花播種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的區縣之一,常年播種面積穩定在12萬畝以上。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魏紅俠表示:“我們集中優勢科研力量,在宜機化新品種培育、配套栽培技術模式創新、采棉機械研發、棉花副產品利用等方面發力,與豐南區當地合作社建立起棉花生產機械化的萬畝示范方,推動棉花生產向全程機械化轉型升級,既為重振河北棉花產業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也為黃河流域棉花產業發展提供示范樣板?!?/p>
2023年,新疆全區棉花機械化采收率已超過85%,而黃河流域棉區的機械化采收技術仍處于示范階段,大面積推廣仍需時日。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棉花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棉花所所長張建宏研究員表示,團隊下一步將繼續加強高產、廣適的宜機化品種選育工作,優化棉花種、管、收等環節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完善采棉機采收性能和打包功能,進一步提升采棉機的采收、運輸和倉儲效率,探索棉田智能化管理模式,讓棉花生產更智能、更便捷;同時推進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方案落地應用,輻射帶動河北省棉花生產技術升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