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引領變革 奧康的供應鏈智能基因

陳春花老師說過,企業每一次的生長其實都在創造著未來,所以你的競爭力必須是動態,必須是生長,必須是面向未來的能力。
目前中國制造企業正在進行由“互聯網+”引領的智能制造變革,鞋服領域也不例外。所有制造企業都來到了一個競爭拐點,小的可能撐不下去了;大的、有資源且愿意進行智能轉型的企業,機會反而越來越大。
如果說智慧門店是新時代奧康在渠道上的創新,那么支撐這個前端運營的智能供應鏈后臺,則是奧康未來三十年發展的動力源。作為奧康的當家人,經營鞋企30年的王振滔對于鞋業發展走向有著敏銳的嗅覺,企業工廠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工廠”成為其重點關注項目。
從裁料開始,到一雙鞋穿到客戶的腳上,其間要經過一系列冗長的工序。為了讓每一道工序更精簡,奧康已經在生產、定制、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嘗試全方位的“智造”升級。讓制鞋這個傳統產業,增添諸多的科技新元素,實現“互聯網+”時代的更新迭代。
智能生產
一雙鞋的誕生是從皮料裁斷開始的。奧康的鞋業“智造”工藝也從這里起步。在過去,皮料裁斷是一項完完全全的手工活兒:工人們拿著訂制的鐵質模具,從一整塊皮料上一片片地沖壓切割。
而現在,將皮料放在智能機器上,精準而快速地將所需要的皮料樣式一一裁切。
在奧康工廠內,智能化設備隨處可見:皮料縫紉工序中,電腦羅拉車已經代替了傳統縫紉機,工人們只需輕輕操控腳踏板,羅拉車便能自動完成皮料的縫制工作;在夾包環節,鞋子只用放在智能設備上,機械手可以代替人工將皮料包楦定型,短短十幾秒,就可以完成一個工人十幾分鐘的工作量;裁斷車間的自動裁斷切割機,能自動完成掃描、排版、切割等任務,一次性提高裁斷生產效率35%。
飛織車間 2017年10月,奧康一舉引進75臺電腦橫機,在永嘉甌北制造基地打造“無燈工廠”—飛織車間,經聯調聯試后于同年12月投產。
如果你不是那么懂“飛織”,那我們換個說法:自從阿迪達斯出了一款“椰子鞋”后,在全球引領了一股潮流,這雙爆款鞋子中藏著一個大秘密—飛織技術。該技術由耐克于2012年率先推出,隨后引發運動鞋制造技術革命。傳統的鞋面分為鞋舌、鞋面、后跟,而飛織技術下的鞋面由一根熱熔紗編織而成,是一塊完整的布。這種“一根線”做鞋的工藝減少了原材料的損耗和摩擦區域,且使得鞋面結構、顏色、款式搭配多樣化,滿足用戶對運動鞋的時尚性需求。
生產過程中,20名工人只需把鞋款樣式拷進機器的電腦控制板,設置相應數據,機器即可自動編織生產,24小時日產量3500~4000雙鞋面,是傳統針織車間150名工人的日產量。
智能物流
奧康對智能制造的探索,不僅在生產環節,更延伸至全渠道銷售環節。
2017年4月26日,投資3.8億元,歷時4年建成,占地面積達106畝的“中國鞋行業首家智能運營中心”—奧康國際華東智能運營中心啟用。高度智能化、自動化是該運營中心的最大特點。
該運營中心內的物流倉儲區采用全自動流水線和進口機器人,從產品進倉卸貨到掃單入庫、存儲、提貨、打包、發貨全部由機器完成。這里日處理電商訂單可超5萬單,訂單生成到商品出庫只需30分鐘,同時還能完成奧康線下門店5000箱的發貨任務。
我們可以看到,對于而立之年的奧康來說,布局“智能制造”并不僅僅是“機器換人”,而是要讓“智能化”融入企業生產、銷售、物流等每一個環節,促使生產效率更高、產品性能更優、營銷和服務更健全完善。
更重要的是,要和用戶連接在一起,讓用戶需求驅動生產制造。這才是奧康智能服務世界,“為人類進步而服務”的使命所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