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芙妮北京部分店面撤店清倉 市值縮水超百億
昔日鞋王達芙妮,在轟轟烈烈的消費升級浪潮中,逐漸被市場淘汰。7月29日,新京報記者發現,部分達芙妮店面已經開始“瘋狂”清庫打折,部分涼鞋單價69-159元不等。位于北京中關村食寶街的某店面開始清倉活動,銷售人員表示將撤店。
曾經備受青睞的女鞋龍頭達芙妮接連傳出門店倒閉的消息,而該公司的市值已從巔峰期的170多億元跳水至7月29日的2.64億港元,市值僅剩1%。
此外,達芙妮近日遭Wellington Management Group LLP以每股均價0.1750港元,減持845.45萬股,總價約147.95萬港元。值得關注的是,這已經不是Wellington Management Group LLP短期內第一次減持達芙妮。
關店潮又遭減持,達芙妮市值狂縮水
7月29日,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合生匯的達芙妮店鋪。該店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該店鋪正在全面清庫,兩件產品僅售199元;全面清庫僅適用于涼鞋,涼鞋價格在69-159元不等。
與此同時,位于北京中關村食寶街的某店面開始清倉活動,銷售人員表示將撤店,兩件產品僅售120元。
記者發現,在高德地圖上,目前北京地區有23家達芙妮門店,但記者致電部分門店,均顯示空號或已經撤店。
記者致電達芙妮公司,但截至發稿尚未有人接聽。
關店的同時,達芙妮還遭到了股東減持。東方財富網顯示,7月16日,達芙妮國際(00210.HK)遭Wellington Management Group LLP以每股均價0.1750港元,減持845.45萬股,總價約147.95萬港元。
這已經不是Wellington Management Group LLP短期內第一次減持達芙妮。6月26日,港交所權益資料顯示,達芙妮國際被Wellington Management Group LLP在場內以每股均價0.19港元減持3850.8萬股,涉資約731.65萬港元。
連虧4年,負債和業績下滑是達芙妮的“兩座大山”
在北京地區的門店僅是達芙妮近幾年來經營業績的一個縮影。2012年,達芙妮門店數量達到峰值,共有各種品牌店鋪6881間;而2018年年報顯示,達芙妮門店僅剩2648間,與2017年相比同比下降26.2%。
企查查顯示,達芙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于1987年在香港創立,是一家以鞋業研發、生產、加工及銷售為主的多元化經營集團,旗下各項業務遍布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及歐洲及北美洲等地,主要業務以OEM為主。
從2002年,達芙妮開始擴張,2005年后擴張加速。彼時,達芙妮采用了街邊店與加盟的形式進行擴張,200元至300元的主打產品價格以及多集中在四線至六線城市的銷售渠道,使其迅速發展。
2003年至2013年的十年間,達芙妮的總店鋪數由739家發展到2013年的6702家。2012年,達芙妮門店數量達到峰值,共有各種品牌店鋪6881間,營業收入高達105.29億港元,同比增長100%。
據媒體報道,在“高光時刻”,達芙妮號稱每年能銷售出近5000萬雙女鞋,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曾經接近20%。低價、相對時尚,以及從生產加工到終端銷售全程可控的產業鏈,讓達芙妮一度成為了“鞋王”。
不過,高增長下的達芙妮,經營弱勢也隨之暴露。公開資料顯示,從2012年開始,達芙妮銷售費用幾乎占到銷售收入的一半。此外,達芙妮存貨開始走高,從2010年的128天一躍至2012年的188天,而達芙妮至今都沒有將存貨周期調整至2010前的水平。2018年,達芙妮的平均存貨周期需要198天,與2017年持平,比2016年減少了3天。
從2015年,達芙妮的業績開始迅速跌落。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達芙妮的虧損額分別為3.8億港元、8.38億港元、7.42億港元,而2018年直接虧損近10億港元。
達芙妮在2018年財報中表示,消費者的消費意愿下降,使得集團營業額下跌。同時由于核心品牌業務店鋪數目減少26.2%至2648個,進而導致銷售額下滑。
款式陳舊、價格偏低且長期打折等因素,達芙妮在消費者心目中已漸成了打折品牌。有業內人士認為,低線城市消費者價格敏感度較高而忠誠度較低,隨著行業競爭加劇,達芙妮不得不加入到價格戰當中,收入下滑疊加關閉低效門店導致公司收入下滑。
達芙妮稱,為應對實體零售商面臨的困難的經營環境,將繼續調整渠道組合,加速關閉表現欠佳的店鋪。2018年度內凈關閉1016個銷售點。截至2018年12月31日,該集團擁有銷售點總數為2820個,包括核心品牌業務銷售點2648個及其他品牌業務銷售點172個。
2011年到2018年,達芙妮的平均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從68天上升至115天。值得一提的是,達芙妮2018年負債率為25.47%,且99%是流動負債,除了占大部分的應付賬款,只有1.923億港元的銀行貸款。
發力電商是否會成為達芙妮的“自我救贖”
電商來勢洶洶,達芙妮并非沒有嘗試。實際上,2006年達芙妮開始嘗試電商業務,在入駐天貓的同時也搭建了自營電商“愛攜”。
不過,2010年,達芙妮管理層決定與百度一同投資電商平臺“耀點100”。為了全力支持耀點100的發展,達芙妮壓縮了自身電商業務的發展。據媒體報道,2011年底,達芙妮電商部門在高層的授意下,關閉了京東、樂淘和好樂買等優勢分銷渠道,轉而全力支持耀點100。“耀點100”項目很快以失敗告終,達芙妮只能重新發展自身電商業務,但遭遇一年內連續兩位電商主管離職,一度陷入停滯狀態。
雖然二次起步尚晚,達芙妮的電商依舊是所有業務中唯一盈利的項目。達芙妮表示,2018年電商業務繼續增加其對本集團營業額的貢獻并維持盈利。為了適應快速變化的消費者行為和消費模式,集團為線上銷售推出更多??睿⒓訌娕c新興電商及社交平臺的合作。
面對不景氣的市場,達芙妮開始尋求方法自救。在財報中,公司表示,面對日益惡化的經營環境,該集團加速關閉虧損店鋪,以提升整體經營效益。此外,該集團也試圖通過在更時尚的購物中心的銷售渠道增加其市場滲透率,以適應快速變化的消費模式及消費者偏好。
服裝行業專家、獨立服裝師馬崗認為,目前達芙妮更多面臨的是女鞋行業整體不景氣的問題以及外部的挑戰,如何在新零售中獲得優勢是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達芙妮通過合作擴展產品線、增加覆蓋人群,關閉虧損店鋪、節約成本的做法比較傳統,新零售更多的是要求創新的技術和先進的商業模式。
來源:新京報 作者:張澤炎 陳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