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規范:《當代中華禮儀服飾白皮書》重磅發布,打造新時代中國禮儀服飾體系


10月18日,2021中國服裝大會在青島盛大舉行。《當代中華禮儀服飾白皮書》,在萬眾期待中重磅發布。

國家戰略、文藝復興是經濟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之后,時尚產業尤其是服裝紡織行業各類市場主體,都需找準自己在文化復興戰略下的的主場位置,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其中,產業力量是文化復興和“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的生力軍。
中國文化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人民多元化、高品位的文化需求逐步提升,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社會多個層面對于中華禮儀服飾的探索熱情空前高漲。在此背景下,由中國服裝協會主導,攜手國內優秀設計師,云集柒牌、勁霸男裝、颯美特、雅鹿、南山智尚、岱銀紡織、特步等22家優勢服裝品牌,集合北京服裝學院等6家業內專業院校與研究機構,邀請李當岐、劉元風、張肇達、卞向陽、楚艷、黃薇、郭培、蘭玉、彭晶等15位知名專家、設計師作為顧問,國際媒體WWD中文版受邀參與其中,共同編撰《當代中華禮儀服飾白皮書》。
《當代中華禮儀服飾白皮書》作為行業首發,立足當代中國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挖掘和推廣中華豐富的服飾文化。通過提出禮儀性場合著裝指南,梳理“新中裝”的知識脈絡和應用圖譜,總結實踐路徑、凝聚產業智慧,為助力新時期文化賦能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具有實用性和功能性的參照樣本。

文化是時尚的內核
作為歷史悠久的衣冠王國,中華服飾和中華文化相得益彰,不僅體現著禮儀的內涵、哲學的理念,也展現著以文化自信重塑的東方文化內涵和生活美學。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與我國日益繁榮發展的文化建設是分不開的。以“新國風”“新國潮”為代表的這個文化正以前所未有之勢釋放商業價值。
中國的服飾審美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偉大的物質文化創造,同時也凝聚滲透著極其豐富的中國哲學和美學的深層理性意蘊。服飾自誕生以來,與文化如影隨形,既是文化的產物,也是文化的載體。中華古代服飾文化淵源,是中國禮儀之邦的服飾文化的根脈。在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服飾的面貌是社會歷史風貌最直觀最寫實的反映。

服裝行業正處在從產業制造強國向時尚強國轉變的過程中,以文化創造力作為產業轉型的重要抓手和著力點,在當前數字經濟時代依然以此為發展的底層邏輯。

新文化 新引擎
過去10年,國內刮起的“國潮風”和國際時尚舞臺流行的“中國風”交相輝映,構成了以中國文化為核心要素的新文化生態。在全球經濟發展和需求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的新時期,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已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的新標簽之一,以中國文化為核心要素的創意創新和個性消費正在改寫市場格局,而代表當代中國服飾的新文化理念, 則是引領產業發展的“新引擎”和“風向標”。
中國品牌正從組織內部進行創新和迭代,自上而下,由內而外完成蛻變,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再到“中國創造”,賦予服飾產品更多的文化與精神,將傳統文化進行現代演繹。中國品牌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充分展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紡織服裝是文化的載體,是時尚的表達。高度的“文化自信”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時尚文化產業鏈。在這股新浪潮下,時尚產業正呈現新的發展圖景。
中國服飾的國際影響力
以服裝為媒與世界對話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國時尚的文化創造力與行業軟實力,是基于中國五千年一脈相承的服飾文化。
從絲綢之路到漢唐文明,再到清代紡織品出口,在中華文明各個歷史時代,都有服飾文化傳播的現象。千百年的華夏文明隨著服飾禮制的傳承而發揚的同時,伴隨全球經濟、技術、文化的不斷深入交流和角力,全球化之下,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交往日趨頻繁,禮儀服裝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

新場景 新中裝
日趨繁榮的國民經濟之下,消費者對著裝場景的辨識區分愈加明確,在不同場景下穿著富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禮儀服飾,成為消費端和生產制造端共同面對的一道關于衣服的“考題”,新場景下的新中裝,正在重新定義“華服”。
在這一背景下,白皮書攫取工作與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特定場景,在商務著裝、婚禮慶典、學位服、當代中國校服、當代職業裝、體育賽事服裝六大場景中重新定義新中式服裝禮儀文化,共同應對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浪潮下的穿衣思考,從服飾的功能屬性、審美屬性,就穿著場合、設計理念、款式設計建議、顏色、圖案紋樣、面輔材料、示例款式等方面著手,提出服裝設計與著裝指導性建議。

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加速構建共贏生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將“建成文化強國”列入2035年遠景目標,并就“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重點任務給予進一步的強調。
白皮書深入理解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正確承接傳統習俗、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社會禮儀、服裝服飾、文明用語規范,建立健全各類公共場所和網絡公共空間的禮儀、禮節、禮貌規范。
宏觀上,白皮書高度提煉《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政策文件,通過政策解讀幫助企業正確理解文化紅利,正確承接傳統習俗、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社會禮儀、服裝服飾、文明用語規范,建立健全各類公共場所和網絡公共空間的禮儀、禮節、禮貌規范。
微觀上,白皮書通過企業在設計研發、文化營銷具體環節,選取之禾、鄂爾多斯、歌中歌等品牌,實例講述如何以文化為抓手。精準捕捉文化賦予的市場爆發機會,通過品牌發布、賽事展演、電商運營等多角度、跨行業解讀時下傳統文化“造血術”,以期創建獨樹一幟的禮儀服飾產業,建立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加速構建共贏生態。
世界因多彩文明而生機勃勃,文明因交流互鑒而美美與共。此時,中國服飾文化的傳播應踐行“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外來”,以當代禮儀服飾及其背后蘊藏的文化展現中國當代風貌。
《當代中華禮儀服飾白皮書》從服裝的使用場景、功能屬性出發,集結市場主體的智慧洞見、理念實踐,呈現中國服飾文化的軟實力,為新時期中國服裝服飾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為“十四五”時期中國服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中國服裝協會在發布白皮書的同時,向全行業發出邀請,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升中國時尚、中國文化的凝聚力與感召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