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加碼農貨上行 能否擋住阿里京東攻勢?
繼打造農貨節之后,拼多多又推出新舉措加碼農貨上行:培養孵化500個農業供應鏈品牌。
在近日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拼多多聯合創始人冬棗表示,目前除極少數頭部農業企業已建立起品牌外,消費者對于大多數農產品的判斷依據還是很少,品牌化概念仍有待加強。因此,平臺將繼續發揮“拼農貨”模式優勢,推動國內更多產區農貨上行,培養孵化500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業供應鏈品牌。
冬棗還稱,農業流通模式創新的核心,是將農貨從產品變商品,從地理名稱變商業品牌,進而孵化出一批品牌化的頭部農產品,滿足各個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
這既是消費群體的需求,也是拼多多進一步加碼“農村包圍城市”的需求。打造多多果園、上線多多豐收節、推出農貨節,由“五環外”走向納斯達克的拼多多近年來一直在推動農貨上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拼多多還宣布擬發行8.75億美元2024年到期的可轉換優先債券,主要用于平臺研發投入和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打造覆蓋全國主要農產區的一體化上行模式,提升國內農產品流通環節的效率。
據拼多多今年年初發布的扶貧助農年報,2018年度,拼多多平臺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總額達653億元,較2017年的196億元同比增長233%。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累計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數逾9億筆,僅上海地區便消費此類產品約11萬噸。
事實上,憑借著政策的東風,阿里、京東們也已將“農產品上行”提上日程。今年8月15日,也是拼多多上線“農貨節”的后一天,阿里宣布啟動2019年“豐收節”,在50天內聯動全國1000個農產區和832個特級貧困縣,推動約10億件農貨上行。
此外,數據顯示,阿里的畝產一千美金計劃已覆蓋全國25個省份559個縣域近1億人口,孵化超過2500個農業品牌。京東方面,今年雙11期間,京東生鮮共賣出了11萬噸生鮮農產品,所售國產生鮮產品覆蓋國內95%的產區。
顯然,阿里京東們正以各種方式切入農貨上行,攻入拼多多的大本營。電商平臺們的入局,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更豐富的需求,還可以拓展農產品銷售方式與市場范圍,有助于各地農民增收,對于扶貧助農有著積極的意義。
而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說,拼多多如何擋住阿里京東們的攻勢?相關媒體認為,盡管各路選手積極參戰,但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農產品上行在人才、規?;a、利潤分配、供需信息等方面仍存在著不少問題。
以供需信息為例,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往往缺乏市場信息,供銷信息不對稱最后導致的結果是部分農產品滯銷,農民損失慘重。在此背景之下,電商平臺就需要系統地對農產品需求信息進行總結、分析、預測,指導農民進行生產。因此,能否率先攻破農產品上行的痛點,或將是拼多多在競爭中站穩腳跟的關鍵一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