坯布庫存壓力大 未來行情不明朗
今年的紡織行情比過去兩年都淡一些,滌絲賣不出去,坯布賣不出去,面料賣不出去,甚至連衣服也都賣不出去了。
真的沒人買衣服嗎?不可能,像筆者這樣的直男都在今年上半年買了各式衣服不下10件,更不用說那些愛買買買的小姐姐了,一天不在購物車里加幾件衣服都渾身難受。
那為什么感覺今年什么都難賣呢?歸根結底還是那個詞——庫存。
滌絲產銷“打雞血”,聚酯產業鏈大震動
從上周末開始,滌綸長絲連續打了好幾天的“雞血”,不僅滌綸長絲的價格止跌反彈了,就連上游的PTA都漲了。
當然,對于這個事情,大家也不用過度解讀,其實就是織造企業月底進一輪原料,正好最近原料價格比較低,大家進原料的時間又湊巧遇到了一起。
其實仔細一想也是,織造這一端雖然說最近日子不好過吧,但是機器還是在開著。即使是有某些企業6月要停產的風聲,那也僅僅是風聲而已。
再說了,外圍地區新增了那么多噴水織機的產能,都是要用原料的吧,剛需還是存在的。
不過僅僅是因為這么一個持續三四天的產銷爆發,滿打滿算也就清了聚酯工廠5、6天的庫存,但卻引發了聚酯全產業鏈的大震動。
再說之前的,因為滌絲的產銷不好,庫存積壓,最終導致哪怕在大佬林立的聚酯工廠一端,對產品的定價權那么強,該降價還是得降價,利潤該降還是要降,庫存對市場的影響可見一斑。
坯布庫存壓力大,虧本揮淚大甩賣
說起坯布庫存,那可比滌絲庫存慘多了。
一方面,外圍織機的興起,噴水織機產能一下子過剩了,市場上的常規產品處于一種供大于求的局面。
另一方面,聚酯工廠好歹加大業大,加上現在原料都要現款拿貨了,而一旦行情變差,坯布這里還管你欠款不欠款?
“有單就是爺,價格好商量,布老板成了砧板上的魚”這種話可不是說說而已。
據筆者和一位布老板聊天的時候了解到,以一款325T滌塔夫的里布為例,2個月前這款布的價格是在2.15元/米,而現在卻只有1.84元/米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價格下降了0.31元/米,而這種里布本身就是薄利多銷的,降了0.31元/米絕對是在虧本揮淚大甩賣了。
但是想到接下來還有幾個月的淡季,下半年的行情也不太樂觀,市場上常規產品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時難以緩解,那就只能盡力地去清庫存了。
未來行情不明朗,面料企業謹慎備貨
在走訪過程中,筆者發現,雖然現在市場整體環境比較一般,但是那些自家沒有工廠的貿易企業相對來說日子要好過很多,不少的布老板都說今年的生意雖然跟去年比不了,但整體而言其實還行。
雖然單小是小了點,但起碼還是有的,因為坯布價格跌得比較厲害,所以利潤也還可以。而且現在行情看不到好轉的勢頭,所以也不用大規模的備貨,近期主要還是打樣和開發新品。
用一句流行的梗來說就是:
備貨是不可能備貨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備貨,又沒有廠的壓力,就是一直打打樣,開發開發新品,才能維持了生活的樣子。
而另一方面來說,現在的服裝企業給的單子規模較以往都小了很多,市場上大都是千米左右的小單,像以前那樣一下幾萬米、幾十萬米的情況已經非常少見了。
因此面料企業除了一些常規的大路貨以外,對別的品種也不會囤太多,畢竟誰也不知道接下來哪一款會火起來。
淘寶網售沖擊,服裝企業鴨梨山大
最近總是能看到新聞,說某某大型服裝品牌又關了多少實體店,某某服裝企業的庫存又爆炸了,甚至還有一些服裝品牌把庫存衣服燒了的新聞出現。
其實也不用太奇怪,燒衣服的動作就和以前初中政治課中學到的,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把牛奶倒河里是一個意思,為了維持產品的價格。
畢竟大家做布的都知道,一件衣服它的面料成本才多少錢,哪怕是好一點的面料,也就幾十塊錢一米,算上設計費還有服裝廠等的費用,實際出來的成本和在商場里賣的價格完全是兩個概念,最貴的還是渠道費和品牌溢價。
但現在隨著淘寶等網店興起,大家買衣服的渠道也多了,質量一般也不會出大問題,而且國內的一些服裝品牌又不缺乏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銷量自然受到影響。
正因為如此,現在哪怕是一些比較知名的品牌,在給面料企業下單的時候經常也只下幾百上千米,因為他們也吃不消產品賣不出去所積壓下來的庫存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