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工業應變:鋼廠面臨運力不足 煉廠做“最低負荷運行”準備
“按照總部最近的安排,我們已經開始研究未來一段時間內,保煉廠正常運轉的‘最低負荷’。”一位東北地區國營煉廠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段時間除了口罩、消毒液等重點原材料滿負荷生產,其他產品線產能都在調降。”
他向記者介紹,未來一段時間內,汽柴油將調降25%,航空煤油則為50%,其他化工產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調。而在疫情下,他們的處境并不算特別差。
“地方煉廠方面,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因為各地都出現了交通管制,汽柴油特別是航空煤油現在銷售面臨很大的出障礙。”
和煉化工業不同,有地方鋼廠人士向記者介紹,目前并未有明確的產能下降準備,比較嚴峻的是運力的不足。“各地的交通管制,一方面讓港口的鐵礦石很難運進廠,另一方面則是成材外運困難。”他說,“至于后續產能調整,還要看市場的需求情況,現在不好說。”
全球商品價格下降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商品價格接連下降。
截至記者發稿,布倫特原油價格為56.62美元/桶,和疫情擴散前的1月20日相比下降7.8美元/桶,跌幅超12%;國內原油期貨主力在3日開盤即跌停,收報415.5元,跌幅8.01%。
3日滬銅同樣開盤即跌停,但后續跌幅有所收窄,最終收報45050元/噸,全天下跌6.48%;倫敦金屬交易所三個月期銅上周五下跌47美元,報每噸5587.50美元。較1月20日下跌了683美元,跌幅為11%。而銅往往被認為是全球經濟的“晴雨表”。
3日,國內鐵礦石連續主力合約同樣開盤即跌停,并一直保持到收盤,收報606.5元/噸,當日跌幅7.97%;標普全球普氏2月3日評估海運62鐵品位鐵礦石價格79.8美元/噸,1月23日為92.05美元/噸,跌幅為13.3%。
“原油方面,實際上從1月中下旬開始一直有地緣政治和供給側的不確定因素提供支撐,但是這些消息起到的作用抵不過疫情的影響。”一位石油企業人士告訴記者。
鐵礦石亦然。“從基本面上看,鐵礦石的供給實際上是偏緊的,1月20至23日的價格下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節前需求趨緩。”上述鋼企人士向記者表示,“但是后續的跌幅可以很明顯看出,對中國疫情的擔憂。”
對于中國來說,原油和鐵礦石的進口依存度較高,原材料價格的下降將會給企業采購減輕很大的負擔;但是,下游需求前景的不明朗,還是讓不少市場人士產生了疑慮。
“不僅是原油價格,原油運價和現貨貼水也出現了大幅度下降,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上述石油企業人士告訴記者,“但是,因為交通需求的大幅度下降,汽柴油、煤油的需求將會大幅降低;制造業開工期拖延也會導致化工品需求不振,這些都將影響煉化行業。”
不過,目前公開的數據并不能夠體現這一影響,1月份的原油和鐵礦石進口基本都是2019年12月甚至之前的訂單,2月甚至3月份的進口數據,才能夠表現出中國基礎工業受到的影響。
企業調整生產節奏
“大商所鐵礦合約開盤跌停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從基本面上看鐵礦石弱于鋼材和雙焦。”標普全球普氏分析師王楊雯告訴記者,“從今天上午的港口鐵礦石現貨成交情況來看,交易較為清淡。”
她告訴記者,大部分鋼廠在節前的礦石備貨到正月十五,所以本周尚無采購壓力。不過,汽車運輸運力嚴重不足成為目前采購部門最為擔心的問題,從港口到廠區的汽運被嚴重限制,個別對汽運依賴度高的鋼廠可能在2月下旬面臨停爐的壓力。“目前來看,依靠鐵路運輸的鋼廠并沒有受到影響。”她說。
上述鋼企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同這一判斷,并向記者表示企業目前并未有停產的信號,生產依然處于正常的運行狀態。“后續如果市場需求不振,產品大量積累,并且因為運力不足的問題銷量受到影響的話,可能還會進行調整。”他說。
對于煉廠來說,則是另一番光景。
因目前庫存容積尚足,上述東北地區國營煉廠2月份的生產排期只出現了微量的下調,但如果庫存積滿,后續將會進行產能的調整,包括油品和化工產品在內。
“一個好的信號,是除湖北之外全國各地的新增確診人數在逐日降低。”上述石油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同時治愈人數已經超過了死亡人數,樂觀估計疫情或在正月十五前后真正迎來拐點,我相信對于市場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他表示,大家對于中國經濟的恢復能力還是有足夠的信心。同時,因口罩等醫用產品的拉動,部分化工產品將會迎來一波行情,“而且這段時間是進口原油一個比較好的時間段,對于國家儲備或是一個不錯的時機。”他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