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投“補丁”半月記:觀望、改方案、簽協議企業行動各異 “實力派”戰投上位自然人仍不甘落寞
截至4月7日,“戰投補丁規則”落地已逾半月,上市公司也進入緊鑼密鼓地再融資籌備或推動過程中。
3月20日晚,證監會發布了《關于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引入戰略投資者有關事項的監管要求》(以下簡稱《監管問答》),明確再融資戰略投資者的基本要求,在市場上引起不小的風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這半個多月的時間里,有正在準備材料,進一步分析論證本次相關發行對象是否符合戰略投資者要求的企業;也有企業早早遞交了申報材料,并已收到證監會受理函;也有部分企業根據證監會相關規定,修改再融資方案……
整體來看,與補丁規則出臺前相比,上市公司對于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熱情大打折扣。Wind數據顯示,3月20日后發布再融資方案的企業合計45家,但其中只有19家采用定價發行模式,占比僅42.2%;而此前2月14日-3月20日披露再融資方案的企業合計169家,其中采用定價發行模式的合計94家,占比為55.6%。
此外,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此前披露引進戰略投資者作為定增對象的近60家上市公司中,約2/3項目未更新方案或對再融資方案受到的影響進行論述。
“補丁之后,新規后推出的方案要論述為何是戰略投資者,一些難以論述的方案或許就擱淺了,比如一些涉及保險、公募基金、董監高的方案可能就很難推進了。”廣州一名券商投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7家企業獲受理
由于戰略投資者認定標準大幅提高,在補丁規則落地半個月后,已有不少上市公司陷入困頓。
此前在再融資方案中,宣布引進不少境內自然人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作為戰略投資者的福日電子,取消了原定于4月9日召開的“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而這次股東大會主要審議的便是公司的再融資方案。
福日電子指出,公司尚需進一步分析論證本次相關發行對象是否符合戰略投資者要求,并根據論證結果結合公司實際情況依法依規履行相應的決策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
這并非個例。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至少有大連電瓷、吉翔股份、宏昌電子、高新發展、麥迪科技、鵬博士、中廣天擇、赤峰黃金等十余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提示風險,指出“目前公司尚需依據《監管問答》的相關要求對本次發行的方案作進一步論證”、“發行對象存在不符合《監管問答》關于戰略投資者要求的可能”等。
而就在大多數企業還處在觀望或疑惑階段時,也有少數幸運兒,搶在補丁規則出臺前提交了申報材料,并搶先獲得證監會受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前期披露再融資方案的上市公司中,至少已有北京利爾、聚燦光電、貴陽銀行、柯利達、佳都科技、古越龍山、藥石科技7家上市公司方案獲得證監會受理,其中不少企業的發行對象為自然人、公私募基金等,但僅柯利達一家對“非公開發行對象是否符合戰略投資者要求”進行了補充披露。
根據證監會此前披露的監管問答顯示,“本監管問答發布后,尚未向我會提交再融資申請的上市公司,應當按上述(監管)要求辦理。”而對于已經受理的上市公司是否還需要進一步論證、補充相關審議程序等,市場還存在爭議。
4月7日,藥石科技證券部人士就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記者指出:“我們是在(補丁)政策出臺前報會的,受理時間比我們公告時間(3月24日)是要早一些的,至于后期在審核過程中是否需要補充論證或批量戰略投資者相關的信息,我們還不清楚。”
北京利爾證券部人士也指出:“如果他們(證監會)那邊有需要我們更新的話,我們會補充的,我們現在也在等待他們的審核意見。”
前資深保代王驥躍認為,是可以(補充披露相關戰投的信息),但對于已經受理的企業沒有硬性要求了。
定增對象仍較多元
面對部分企業的”迷茫”與“失意”,也有上市公司當機立斷,根據證監會的要求快速調整方案以推動再融資正常進行。具體來看,其采用的方式包括調整發行對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補充論述是否符合戰略投資者的要求等。
上周五晚,華中數控、東珠生態等企業便迅速修改了非公開發行的方案。
其中華中數控將發行特定對象調整為“卓爾智能、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2名特定對象”,陳吉紅等33名自然人不再參與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上限從8.57億元下調至8.14億元。此外,華中數控還與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此外,龍泉股份、掌閱科技、納爾股份、德生科技、煉石航空、九強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與投資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樂普醫療、富祥股份、亞威股份、星星科技、妙可藍多等則是3月20日之后披露的再融資預案。
整體來看,這些企業大多數為中大型上市公司,截至4月7日晚,尚沒有市值低于20億元的企業。而總市值在60億元以上的企業占比超過六成。
“上市公司融資難易程度分化在所難免,部分缺乏募投項目的上市公司以及小市值公司肯定會出現融資受限的情況。”滬上一家中型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
而目前按照補丁規則披露引進的戰略投資者門檻顯著提高,且大多具有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優質資源或業務協同性的企業。
如凱萊英引入的高瓴資本、掌閱科技引入的百度集團旗下百瑞翔創投等屬于資源雄厚的投資平臺;寧波港擬引入的上港集團、柯利達擬引入的江蘇住建等,都與上市公司屬于同業。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發現,目前已披露的有限案例中,還是出現了包括投資公司、私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境內自然人等較為多元的戰略投資者。
如德生科技擬引入戰略投資者是北京和君咨詢旗下的有限合伙企業,但后者也展現出了一定的誠意,表示將委派 1名董事參與上市公司經營管理、指派不少于3名專業人員作為本協議項下合作項目的固定聯絡人、同意將牽頭協助德生科技以上市公司的產業環境和政策體系為基礎,建立“德生-和君智囊團”等。
新國都擬引進的兩名戰略股東都為自然人,但兩名自然人表示有地產或股權投資方面的從業經驗,并能帶來相關資源,約定戰略合作有效期為三年,且擬推薦董事人選,不過,目前這些解釋是否能獲得市場及監管層的認可還不得而知。
“打補丁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出現‘監管套利’行為,主要是為了讓定增市場投資更趨于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的發展。項目數量減少是必然會發生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能促進更高質量的項目和更好的收益表現。”前述分析師指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