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承受之重:光伏產業鏈漲價卡住了誰的“脖子”?
當通威太陽能8月10日宣布再度提升單晶電池價格時,一句“活久見”成為業內人士對近期光伏產業鏈價格上漲的普遍評論。
這場從今年7月份開始上演的光伏產業鏈漲價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并引發終端市場的強烈反應。有光伏經銷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突如其來的漲價已經“亂了”組件現貨市場,不少光伏項目已經考慮延后甚至停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在本輪漲價中,下游終端企業成為“最受傷”的一方:一方面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越靠近用戶環節的利潤空間越低,來自上游的漲價壓力會進一步壓縮終端市場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將影響下游電站投資開發商的積極性,終端市場的整體熱情降溫,最終“反噬”整個光伏產業鏈。
“這次漲價會造成下游企業不能承受之重。”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應對由短期供需失衡造成的短期漲價,需要供應鏈上下游包括政策制定方的共同努力,將影響降至最低。
組件廠商“兩頭難”
“現在拿不拿得到組件都是一個問題,項目也干不起來。”一家光伏電站投資企業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產業鏈漲價來勢洶洶之下,“開工賠死、不開工等死”的悲觀情緒顯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幾家光伏企業處了解到,本輪漲價潮讓處于制造環節末端的組件廠商以及靠近用戶市場的終端企業苦不堪言。
一位不愿具名的國內某一線光伏企業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因上游漲價導致組件報價目前存在一定的“亂象”,尤其是某些組件代工企業已經停掉了訂單,導致合同無法正常履行。
國內光伏產業上一輪的持續漲價出現在2016年三季度末。
彼時,國產多晶硅料(一級料)創下階段性新低后迎來反彈,隨后帶動單、多晶硅片價格短暫性上漲。但2018年,由于光伏產能集中釋放,產業鏈迎來大幅降價。以多晶硅料為例,截至本次產業鏈漲價前夕,國產多晶硅料(一級料)近兩年的價格降幅為66%。
在平價上網的大背景下,光伏產業鏈本輪的漲價的確有些“瘋狂”。
截至8月7日,國產多晶硅料(一級料)的最新不含稅報價約88.23元/公斤,較6月底的報價上漲51.67%。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價格與2018年第四季度和2019年一季度的價格水平相近。
因多晶硅料市場供需關系的轉變所導致的漲價很快傳導至硅片、電池片端。上市公司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紛紛因多次上調產品價格,而站上了“風口浪尖”。
7月下旬,隆基股份兩次上調硅片價格,其最新報價為:單晶硅片P型M6175μm厚度(166/223mm)3.03元/片,單晶硅片P型G1175μm厚度(158.75/223mm)2.9元/片,較6月底的報價分別上升15.65%、14.62%。
通威太陽能則紛紛上調了單多晶電池價格,其最新報價為:多晶電池(金剛線157mm)0.60元/瓦,單晶PERC電池(單雙面156.75mm)0.95元/瓦、單晶PERC電池(單雙面158.75mm)0.97元/瓦,單晶PERC電池(單雙面166mm)0.97元/瓦,較6月底的價格分別上漲20%、21.79%、21.25%、21.25%。
與此同時,來自光伏玻璃、銀漿、封裝膠膜、焊帶、鋁邊框等輔材料價格集體“水漲船高”,進一步助推了產業鏈的漲價潮。漲價壓力堆積到了組件廠商身上。
“這次漲價對組件廠商的影響很大,不得不通過漲價來分散壓力。”前述光伏企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組件廠商在漲價潮中扮演著兩頭難的角色,一來需要直面上游硅料、硅片、電池片以及輔材等漲價所帶來的壓力;再者,組件廠商直接與終端市場打交道,提價勢必會受到來自終端的施壓。
不過,此輪光伏產業鏈漲價也讓光伏企業“垂直一體化”的話題升溫。
“組件企業需酌情考慮未來戰略從追求市占率到適度提高自己的垂直一體化程度。”錢晶表示,本輪漲價卡住了組件廠商、下游企業的“脖子”。
終端市場怎么辦?
光伏產業鏈近期的漲價節奏有些出乎意料,這使得來自產業鏈的呼聲漸起。
上調硅片價格時,隆基股份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強調,其被動調價并非謀求短期利益。隆基股份品牌總經理王英歌表示,“面對短期內多晶硅和輔材價格的全面上漲,隆基股份愿意與產業鏈一起共同面對,充分溝通,協同克服挑戰,做好價格和市場發展的平衡,經營好產業生態。”
“供需壓力平衡后,價格會回落,恢復甚至低于之前水平。”錢晶也呼吁光伏產業供應鏈上下游包括政策制定方應共同努力來應對此次出現的短期漲價現象,并預測今年10月至11月,產業鏈的價格會回歸到一個正常的位置。
一位新能源行業資深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上半年絕大部分光伏企業因疫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業績出現下滑。位于制造端上游的光伏企業通過此輪漲價實現產品量價齊升,修復盈利,也是維護企業自身利益的正常行為。
其進一步指出,在本次漲價潮中,龍頭企業目前并沒有被發現有惡意干擾市場的行為,價格的上漲是市場行為。因此,在這場全產業鏈的漲價潮中,寄托于產業鏈上下游通力合作、協商價格調整來分散成本壓力似乎并不現實。
以通威股份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7.39億元,同比增長16.2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10億元,同比下降30.35%。
疫情導致上半年光伏行業需求下滑,硅料、電池片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降,通威股份光伏業務的盈利相對承壓,毛利率下滑。
然而,如果要解決短期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多方的通力合作卻又不可避免。
錢晶從四個方面提出建議:對于下游電站企業而言,在可能情況下,將項目推延至明年;對于政府而言,能否適度放寬并網期限,給行業一緩沖期,讓下游開發企業在承壓能力范圍內,將項目能繼續執行避免打擊以后的投資熱情;對于組件企業,特別是頭部一線組件制造商,酌情考慮未來戰略從追求市占率到適度提高自己的垂直一體化程度,讓未來發展更可持續、自主;對于專業設計院,在項目規劃時,可適度開放規格設定,太僵硬的采購標準只能讓壟斷造成的漲價損失讓下游企業承擔。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