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A股募資超百億,宜華系難逃流動性困局
2月5日,對于宜華生活而言,是一個天壤之別的分水嶺。
這一天,*ST宜生(此前簡稱宜華生活,600978.SH)再度一字跌停,報收0.7元/股。
根據上交所有關規定,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將觸及終止上市情形。自1月19日起,*ST宜生已連續14個交易日收盤價格均低于1元。
這意味著,即使*ST宜生在接下的6個交易日連續漲停,股價也難以回到1元上方,成為退市新規下首只面值退市股基本是“板上釘釘”。
按照相關規則,交易類強制退市公司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ST宜生的A股之旅僅余下6個交易日。
其背后是更為龐大的宜華系故事。
五年“變形記”
宜華生活的巨大轉折是在2020年4月,證監會對宜華生活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
10個月后,2021年1月29日,調查結論發布。
“現初步查實,宜華生活2016至2019年定期報告存在嚴重虛假記載。一是通過虛構銷售業務、虛增銷售額等方式虛增利潤20余億元;二是通過偽造銀行單據等方式虛增銀行存款80余億元;三是未按規定披露與關聯方資金往來300余億元。”證監會表示。
“宜華生活涉嫌財務造假,情節嚴重、金額巨大,造假涉及金額累計約400億元。當前,國家對證券違法活動,尤其是對財務造假、欺詐等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方針。后續,不排除宜華生活及相關違規責任人會被采取頂格行政處罰+刑事追責+巨額民事賠償的可能性。”北京時擇律師事務所臧小麗律師表示。
對*ST宜生投資者而言,待監管機關立案調查程序結束,出具生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投資者即可起訴索賠。
宜華生活于2004年上市,主要從事家具和木地板等家居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產品定位中高端,目前已經形成“造林—伐植—加工—研發—生產—銷售”全產業鏈一體化。
而從市場矚目的大牛股到麻煩纏身,不過區區五年光景。
時間回撥至6年前,*ST宜生(當時為宜華木業)股價自2015年1月的6元/股左右開始快速上漲,5個月后收盤價最高漲到了23.4元/股,區間漲幅接近3倍。
然而,自2016年開始,其股價連續下跌。
2020年5月,因2019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也由“宜華生活”變成“*ST宜生”。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風險在宜華生活此前財報“存貸雙高”之際就有所顯露。
2019年4月30日,宜華生活收到來自交易所的問詢函,要求公司就貨幣資金、日常經營、資產等19個問題進行補充披露。
同年5月16日,宜華生活在回復函中表示,與其他家居企業相比,公司經營區域較廣且產品覆蓋品種較多,造成材料采購需求品種較多,同時所需的主要材料實木和皮革等市場定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除為了應對正常營運資金需求外,還結合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項目投資資金支付需求、應急采購資金需求以及償還到期有息債務資金需求等需要,作出持有資金規劃。
隨著證監會公布調查結果,這些解釋也變得蒼白無力。
同時讓市場關注的,還有其背后曾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如今卻面臨困局的宜華系。
百億“吸金利器”沉寂
這曾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勵志故事。
宜華系的實際控制人劉紹喜,在24歲時創辦家具廠起家,又被稱為“木業大王”。
2020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劉紹喜身家達75億元。
按照公司官網介紹,宜華集團目前主營業務包括住居生活、醫療養老、地產酒店、資本金融。
宜華系旗下的上市公司包括2004年上市,主營木業家具生產銷售的宜華生活,和2007年借殼上市,醫療健康板塊的宜華健康,宜華健康的前身為宜華地產。
宜華生活上市,拉開了劉紹喜家族資本運作序幕,宜華健康的上市則顯示出“宜華系”在資本市場上的長袖善舞。
這兩家上市公司此后也成為劉紹喜家族的“吸金利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上市以來,宜華生活累計募資160.72億元,其中直接融資100.12億元,包括首發募資4.48億元,股權再融資33.84億元,配股 13.31億元,定向增發20.54億元,發債券融資61.80億元。
上市第三年,宜華生活便發行2006年度短期融資券,融資3億元,拉開了百億直接融資的序幕。
2007年,宜華生活定向增發12.1億元。同年宜華生活再發一期短融券(廣東省宜華木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第一期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3.8億元。
此后,宜華生活的融資手段更加多樣化。2009年,宜華生活發行公司債(簡稱“09宜華債”),共計融資10億元。2010年,宜華生活再次定向增發,共計募資約8.44億元。
兩年后,宜華生活融資再度提速,幾乎每年都有一到兩筆較大金額的直接融資落地,包括短融券、配股、公司債等。
宜華系十字路口
近年來,宜華集團資產迅速縮水,截至2020年中報,集團凈資產為147.37億元,僅為2017年底凈資產的67.65%;截至2020年半年報,宜華集團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僅1.41億元。
如今,宜華系直接掌控的兩家上市公司更是在失控的邊緣。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ST宜生努力自救仍鎖定“面值退市”,宜華系另一家上市公司宜華健康也面臨著嚴重的債務危機。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宜華健康及子公司逾期債務合計12.59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38.04%。截至2021年1月18日,公司新增債務到期約3.3億元。
2021年開年,宜華健康拋出了定增預案,出讓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來解決債務危機,定增預案顯示,公司擬募資不超過6.64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定增對象為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新里程健康”)。
本次發行前新里程健康直接持有宜華健康總股本的4.00%,加上宜華集團10%的股權的表決權委托,若按照本次非公開發行股份上限進行匡算,本次發行完成后新里程健康將合計控制宜華健康33.85%的表決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宜華健康最新公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20年報告期內,宜華健康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5億-7.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虧損為4.83億-6.83億元。2019年巨虧15.72億元之后,2020年再現虧損,宜華健康也走到退市邊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