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擬增持瑞銀證券股份至67% 全資控股券商“已聞樓梯響”
在華合資券商又曝股權變動。
據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信息,近日國家能源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國家能源集團”)及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東交通集團”)正計劃將手中所持的瑞銀證券股份掛牌轉讓。
其中,國家能源集團擬轉讓1.99%的股權,轉讓底價為6733.008萬元,廣東交通集團擬轉讓14.01%的股權,轉讓底價4.74億元。這也是上述兩家公司所持有的全部瑞銀證券股權。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如一切順利,這筆合計16%的瑞銀證券股權最終將由瑞銀集團受讓。
實際上,除瑞銀證券外,其他已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機構近月來也是動作頻頻。前有高盛集團啟動收購高盛高華100%股權程序,后有華鑫證券擬公開轉讓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39%股權,摩根大通、瑞信集團在華高管也陸續(xù)發(fā)聲,透露全資控股在華券商的意愿。
作為對原北京證券進行重組后設立的證券公司,瑞銀證券至今已有近15年的發(fā)展歷史。視覺中國
控股后又將加碼
作為對原北京證券進行重組后設立的證券公司,瑞銀證券至今已有近15年的發(fā)展歷史。
除瑞銀集團持股51%居于控股地位外,現有股東中,北京市國資委持有瑞銀證券33%的股份,廣東交通集團持股14.01%,國家能源集團持股1.99%。其中,國家能源集團所持的1.99%股份是2020年底從中國國電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處取得,廣東交通集團則是自2014年就從中央匯金手上獲得了瑞銀證券股權。
2018年4月,中國證監(jiān)會正式發(fā)布了允許外資持股合資券商可達51%的相關政策,瑞銀集團旋即對此進行了申請。至當年年底,證監(jiān)會正式批準瑞銀(UBS AG)增持合資券商瑞銀證券,持股比例由24.99%增加至51%。瑞銀則以收購中國國電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的12.01%及14%瑞銀證券股權的方式,成為國內首家通過增持股權實現控股合資證券公司的外資金融機構。
而據此次北京產權交易所公告顯示,國家能源集團與廣東交通集團出讓所持有的瑞銀證券股權合計轉讓底價為5.41億元。如最終征集到兩個及以上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方,就選擇網絡競價方式決出最終受讓方,而作為現有股東的瑞銀集團則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
“之前摩根士丹利收摩根士丹利華鑫的股份就是唯一受讓方,瑞銀此前控股瑞銀證券的時候也是設置了現股東優(yōu)先認購,而且必須全部股權都拿下,最后也就瑞銀一家有意向。”北京地區(qū)某資深投行人士認為,此次瑞銀證券股權變更,瑞銀集團或又是唯一合格受讓方。
瑞銀集團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認,公司確定為此次股權轉讓受讓方。瑞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金融業(yè)的進一步開放為瑞銀在中國的所有業(yè)務帶來重大機遇,包括財富管理、資產管理以及投資銀行業(yè)務。瑞銀一直致力于發(fā)展中國市場,并將繼續(xù)實行戰(zhàn)略性投資。“我們進一步增持瑞銀證券印證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
據瑞銀證券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當年公司實現營收為8.32億元,凈利潤1085.27萬元。而截至2021年2月28日,瑞銀證券總資產為72.32億元,較2019年底增加了22.7億元。公司當月營收也達到了11.97億元,但凈利潤卻虧損1817.15萬元。
全資控股券商正醞釀
雖然瑞銀集團正計劃拿下瑞銀證券六成股份,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公司暫無全資控股瑞銀證券的計劃。
“目前沒有具體計劃。”在被問及瑞銀集團是否將進一步增持瑞銀證券股權至100%時,瑞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與瑞銀證券另一主要股東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緊密合作,該公司目前持有瑞銀證券33%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與瑞銀抱有相似想法的還有摩根士丹利。
今年2月5日,華鑫股份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華鑫證券擬公開掛牌轉讓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39%股權、擬公開掛牌轉讓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36%股權事項。如轉讓順利,華鑫證券將不再持有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的股權,但仍持有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最后10%的股權。
目前,摩根士丹利正作為控股股東持有摩根華鑫51%的股權,同時也持有摩根華鑫基金49%的股權。據接近該筆交易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摩根士丹利有意在此次公開掛牌轉讓中拿下上述兩家企業(yè)股份。
如此次轉讓順利,摩根士丹利將持有摩根華鑫90%的股權,剩余10%依然由華鑫證券持有。上述接近交易人士透露,未來摩根士丹利或將不再對華鑫證券保有的10%股權進行收購,僅掌握摩根華鑫證券的經營控制權,雙方將共同推動摩根華鑫證券發(fā)展。
而在摩根華鑫基金方面,此次收購后,摩根士丹利也只會持股85%,剩余15%股權由深圳市基石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持有。
既有共謀發(fā)展者,也有尋求全資控股的外資機構。
2018年4月,證監(jiān)會發(fā)布實施《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對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做出重大調整,首次允許合資證券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兩年后,2020年4月證監(jiān)會正式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2020年12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從高盛處獲悉,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這也是外資機構首次為謀求在華獨資機構而采取的實質性行動。
瑞信中國首席執(zhí)行官唐臻怡也在公開場合表示,將“謀求最終提升合資券商公司的持股比例至100%”,“目前正積極籌備申請更多牌照,并計劃為控股券商更名”。摩根大通在將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持股比例提升至71%后,也有意對摩根大通證券實現全資控股。另外,在公募、期貨領域,摩根大通也出手頻頻,在華建立全資公募基金和期貨公司的意圖明顯。
外資步步推進
隨著外資機構對合資券商不斷加碼,國內證券行業(yè)也將越來越多地感受到“外來者”帶來的沖擊。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tǒng)計,國內現下共有8家合資券商存在。其中4家為新設合資券商,包括摩根大通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大和證券、星展證券。另外4家為外資機構提高持股比例實現控股,包括瑞銀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信方正證券、摩根華鑫證券。
多數外資機構選擇了財富管理、投行保薦加上自營投資的業(yè)務。如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就手握資產管理、財富管理、證券經紀、投資咨詢四張牌照;摩根大通則持有證券經紀、投資咨詢、證券自營、證券承銷與保薦牌照。
2020年底新近開張的大和證券則瞄準了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三大賽道。有接近大和證券人士表示,公司開業(yè)所需核心業(yè)務人才已經到崗,目前正針對業(yè)務需要補充一些出納、審計等基礎崗位。
興業(yè)證券非銀團隊就曾預計,外資券商未來在華發(fā)展的重點戰(zhàn)略布局在跨境投行、財富管理及銷售交易業(yè)務領域。
其中,外資券商在跨境股債承銷、跨境并購重組方面經驗豐富,具有先天競爭優(yōu)勢。另一方面,雖然外資券商在傳統(tǒng)零售經紀方面存在較大短板,但在財富管理領域部分外資券商已經構建了成熟的商業(yè)模式,具有專業(yè)的全球資產配置能力和優(yōu)質的客戶服務能力。預計外資券商入場將面對來自國內私人銀行、第三方理財、信托、基金及綜合型券商的多方競爭,給財富管理市場帶來新的發(fā)展契機。
而在銷售交易業(yè)務領域,興業(yè)證券認為,外資券商擁有更豐富的投資交易經驗和多樣化的設計能力,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剛性對沖需求增加,預計外資券商會在銷售交易業(yè)務,尤其是跨境業(yè)務和衍生品業(yè)務領域持續(xù)發(fā)力。
“外資投行所處市場的制度建設、監(jiān)管環(huán)境比我們國內要成熟得多,而且更有利于投資銀行的發(fā)展。”高華證券總裁章星表示,外資券商的技術管理、業(yè)務結構上均占有一定優(yōu)勢。如國內券商投行業(yè)務以承銷為主,而海外券商更傾向于兼并收購。外資券商也基本不參與融資融券等信用業(yè)務,對其中的風險更警惕。在經紀業(yè)務與自營業(yè)務上,外資券商更多以交易為主,并不會以資本金與市場對賭,而是在運用資本金為客戶提供流動性的同時獲利。
“總的來說,外資券商雖還未在國內形成氣候,但已令國內券商開始警惕。”北京地區(qū)某中小券商非銀分析師認為,由于業(yè)務牌照的限制和營業(yè)網點的缺失,外資券商過去起步艱難。但在資本市場開放的背景下,合資券商將會在保薦中國企業(yè)海外上市的投行業(yè)務,以及全球大類資產及衍生品配置為主的財富管理業(yè)務上帶來沖擊。“這些其實都是國內券商相對比較‘瘸腿’的業(yè)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