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能否扛過4300萬頭“天量”預期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員董鵬
“跌幅,20%起步,30%的一大把。”用來形容近期的抱團股,毫不為過。也正是因為此前連續上漲,使得股價基數較高,集中殺跌之下,投資者備顯受傷。
相比之下,行業景氣度一般、股價低迷許久的板塊,反而表現得十分抗跌,甚至是上漲。
僅以千億市值個股為例,2月1日至3月9日下跌過程中,只有不足三成個股逆市上漲,并主要集中于鋼鐵、保險、養殖等前期被冷落的行業。
其中,牧原股份又以19.06%的漲幅排名第三位,期間距高點最大回撤也要小于千億市值個股的20.52%的均值,抗跌特點明顯。
只是,追蹤到行業基本面,在生豬存欄明顯恢復、年內豬價“價值回歸”、2020年超高利潤基數的背景下,牧原股份緣何又能在二級市場調整中創下歷史新高?未來披露的經營計劃,真的能達到賣方機構預估的4300萬頭出欄“天量”?
而當務之急,則是豬價下跌,所對應的公司盈利預期正在重新調整。
異軍突起的牧原
2019年,牧原股份實控人秦英林、錢瑛夫婦的財富是1000億元,到2020年,二人財富“膨脹”到2000億元。
這一級別的富豪,全國只有10人(家族),秦英林夫婦就排名第10位,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畜牧業第一人。
財富的迅速膨脹,來自于其高度持股的牧原股份。
即便是在2020年豬價未有更好表現的背景下,其股價表現仍然可圈可點,并于當年7月創出年內高點,隨后伴隨著豬價三季度的回落,牧原股份連續調整。
彼時,市場各方對2021年的豬價也表現出了十分一致的下跌預期。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至2020年11月末,全國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均已恢復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已有23個省份提前完成產能恢復任務目標,并表示“最遲至明年上半年就會恢復到常年水平”。
只是從2021年開始,牧原股份卻出現兩輪拉漲。
第一次是1月上旬,從77元漲到98元;第二次是1月下旬到2月下旬,從82元漲到131元。
反觀生豬走勢,卻是從1月下旬的每公斤37元左右,回落到了2月下旬的不足28元。
基本面向下,股價向上,緣何會出現背離?
關鍵,顯然在二級市場。
牧原股份拉漲期間,正是“老熱點”新能源汽車上下游板塊的筑頂階段。
寧德時代、比亞迪、贛鋒鋰業三大細分行業龍頭,分別于1月8日、2月3日、1月25日見頂,彼時這部分個股2020年均已累計動輒200%以上的可觀漲幅。
“比價”關系下,包括機構在內自然會選擇賣出漲幅高的,轉為買入滯漲板塊。
在當時看來,牧原股份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月4日,牧原股份去年12月銷售數據出爐,全年業績鎖定,雖然后續的業績預告全年凈利潤為270億元至290億元,略低于市場預期,但是卻足夠支撐情緒。
因為,經過去年三、四季度的調整后,牧原股份仍然是全市場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之一。
按照7.61元的預告EPS中值,以及2020年末77.1元的收盤價計算,牧原股份動態估值不過10.13倍。
反觀當時的熱點,新能源各產業鏈龍頭公司估值普遍超過50倍,資金往哪里流,自然容易做出選擇。
此外,雖然生豬現貨今年1-2月持續走低,但是反映價格預期的生豬期貨1月下旬開始出現一波明顯拉漲。
折算后的價格,相當于從24.5元/公斤的低點升至29.8元/公斤。
資本市場看重預期,股票、期貨的價格本身就已將預期計算在內,疊加上述二級市場板塊“比價”和輪動的作用,牧原股份于2月22日創出了131元的歷史新高,并在隨后的抱團股調整中,屹立未倒。
“以量補價”的主流:牧原銷量一家頂仨
今年前2個月,牧原股份的股價雖然受到市場波動、預期的干擾,但是就長期來看,勢必會回歸公司經營層面。
這個邏輯,是成熟市場股票定價的“錨”。
由于生豬行業市場價格、成本相對透明,牧原股份業務又高度集中,完全可以通過量、價關系的演變得出大致方向。
而從以往經驗來看,周期性行業成本端變化幅度較小,尤其是位于產業鏈上游的企業成本波動最為有限,所以這類企業盈利彈性最強的狀態,多以產品漲價帶動的利潤率提升為主。
相比之下,新增產能需要大量資金、建設周期,以及部分行業存在的設備調試、產能爬坡等因素,產量、銷量對周期股業績的爆發性拉動效果要差上一些,牧原股份同樣適用這一思路。
從2006年算起,國內生豬行業先后經歷3輪完整周期,分為2006年7月到2009年5月、2009年5月到2014年4月,2014年4月到2018年5月。
最近一輪“豬周期”則是起始于2018年下半年,沈陽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疫情,同年8月3日確診。
但是,生豬價格反應相對滯后,2019年上半年各家頭部豬企仍然處于虧損當中。
轉機,自2019年6月開始,養殖企業開始越過盈虧平衡線,加上非瘟疫情當時對存欄生豬的巨大打擊,供需關系發生逆轉后,豬價飛漲。
2019年11月初,22省市平均生豬價格創下40.98元/公斤高點后回落。
后由于全行業處于補欄狀態,生豬供應仍然偏緊,支撐2020年豬價高位運行。
傳導至企業經營層面,牧原股份利潤率暴增。
2019年上半年豬價起漲前,該公司H1生豬毛利率為4.34%,到2020年豬價升至30元/公斤以上時,其毛利率暴增至2020年H1的63.27%。
換言之,拉升牧原股份盈利能力的核心是豬價,以及少部分的銷量增長帶動。
而就2021年的豬價來看,雖然偶有局部地區疫情反復的情況發生,但是生豬存欄恢復的大趨勢不變,行業供需必然走向平衡,支撐價格上漲的主邏輯將逐步消失。相應的,豬價轉為下跌時,牧原股份的毛利率將隨之下調。
這是客觀規律,無法避免,驅動公司業績增長的主動力也會消失。
目前,各家養殖企業的解決辦法是“以量補價”,通過提高出欄量來對沖價格的下滑,只是效果存疑。
21世紀資本研究院了解到,頭部豬企完全養殖成本為15元/公斤左右。若按110公斤標準出欄體重、30元/公斤售價計算,頭均毛利潤為1650元。
當售價跌至20元/公斤,對應的毛利潤為550元。即想要達到1650元的利潤,便需要額外多養兩頭豬。于上市公司而言,也需要出欄量保持200%以上的增長。
各家養殖企業也是這么計劃的。新希望2020年生豬銷售合計829.25萬頭,公司此前接受調研時給出的2021年目標為“內部考核目標2500萬頭”,即計劃出欄同比增長201%。
相比之下,牧原股份則是“不說話、悶頭干活”的企業性格。
至3月9日,A股4家頭部豬企前2個月的銷售數據全部出爐,放量力度超越2019年下半年,為本輪豬周期之最。
其中,牧原股份1-2月生豬累計銷量488.7萬頭,相當于溫氏股份、正邦科技和新希望三家之和。
就增速而言,牧原股份上年同期銷量為139.5萬頭,增速達250.3%,高于新希望158.5%的增幅,以及正邦科技139.8%的增幅。
相比之下,僅有此前產能基礎不錯,但是近兩年產能擴張力度明顯較弱的溫氏股份,銷量增幅不夠明顯,這可能與公司自身經營策略有關。
而就2020年的銷售節奏來看,1-2月份為生豬養殖企業的銷售低點,銷量的增長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在相對“淡季”的背景下,作為微觀樣本的上市豬企集體放量需要引起關注,若這一趨勢延續,豬價將進一步回落。
一季度有望同比增長,4300萬頭“天量”待驗證
生豬價格年內回落預期下,市場的關注點也已轉移到了“量”的層面。
與其他幾家養殖企業不同,牧原股份每年1月、2月的銷售數據都是合并發布,所以直到本周才正式出爐。
對此亦有賣方機構在點評牧原股份銷售數據時表示,預估該公司2021年生豬出欄量有望達到4300萬頭。而牧原股份2020年出欄量尚合計不過1812萬頭,相當于賣方給出的出欄預期值增幅達137%。
有意思的是,在3月9日媒體報道過后,這份研報次日神秘消失,僅有部分網站上留有痕跡。
實際上,超過4000萬頭的出欄預期也未必無因。
至少,從牧原股份的角度來說,是具備這一產能基礎的。
2020年7月,該公司在接受機構調研時曾表示,“截至6月30日公司建成的產能應該在3500萬頭左右,年底產能可能達到4000萬至5000萬頭。”
稍顯矛盾的是,上述賣方在給出銷量137%增長的同時,對牧原股份2021年利潤預估值為346.22億元,預估同比增幅不過20%,并給出了“繼續推薦”的評級。
該研究員在出具報告時,顯然已經“計提”了年內豬價回落的預期。
不過,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從1-2月的銷售數據來看,牧原股份一季度仍然有望實現增長,即便是在2020一季度41.31億元高利潤基數的背景下。
判斷依據仍然是量價關系,即銷量的增速完全可以覆蓋豬價下跌的影響。
綜合牧原股份此前給出的數據來看,公司2020年成本始終在15元/公斤上下波動。照此標準估算,牧原股份今年1-2月毛利率約為44.4%,期間生豬銷售收入122.81億元,估算毛利為54.5億元,這其中還未將3月份的銷量計算在內。
若3月價格、銷量變化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毛利潤預計在81.75億元左右,年化利潤為327億元,略低于上述賣方機構的預期值。
綜合上述賣方及21世紀資本研究院的年化利潤均值估算,牧原股份2021年每股收益預計為8.9元。
以3月11日105.65元收盤價計算,公司PE約為11.87倍。
對比公司歷史估值走勢可以看出,2019年Q1公司處于虧損狀態,但是股價在非瘟刺激下連續上漲,使得當年Q2估值轉為負數,后隨著豬價上漲,利潤的快速釋放,估值連續回落。
如今,12倍左右的水平低于2020年Q4,處于歷史次低位附近。
單純從該角度看,仍然有一定提升空間。
不過,上述結論全部是基于牧原股份1-2月的銷售數據估算得出,未來業績兌現、股價變化仍存諸多不確定因素。
輿情與股價正相關,前2月機構活躍度增加
與2015年之前的市場相比,A股市場各方面均出現極大變化。
從媒體角度而言,財經類社區、自媒體崛起。僅就上市公司新聞而言,從深度個案類報道向純資訊類轉變特征明顯,加之內容供給方的增多,市場中充斥過多重復、無用的信息。
機構層面,則因上市公司數量的急速膨脹,機構無法對全部上市公司實現覆蓋,市場兩極分化嚴重,龍頭公司被追捧、小市值企業無人關注。
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拋開上述行業趨勢的演變利弊不談,但是至少為我們觀察樣本公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即股價波動與市場關注度存在一定相關性。
為此本期“21硬核投研”以牧原股份為樣本,嘗試著通過一些可以衡量關注度的量化指標,來尋求其與股價波動之間的關系。
觀察視角,以媒體、機構兩個維度為主。前者評價因子包括輿情信息統計、熱門股排行等指標,后者包括賣方研報發布頻率、機構交易活躍度等指標。
2018年12月之前,該公司輿情關注度空白,可能與該機構采集數據缺失及牧原股份自身關注度不足有關。
此后連續數據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18年底至2020年2月、2020年2月至11月、2020年11月至今。
輿情指數峰值,分別出現在2019年11月、2020年7月、2021年1月。
這三個節點,又分別對應了生豬現貨價格本輪周期以來的三個高點,分別為每公斤40元、37元、35元左右。
反觀牧原股份,公司97%以上收入來自生豬,二者關聯性極強。
在上述三個運行周期中,2018年底至2020年2月,牧原股份輿情指數連續與股價同步上升,正相關特征明顯;2020年2月至7月,輿情指數上升、股價上漲,后半段的7月至11月,輿情關注度、股價一同回落。
2020年11月,媒體關注度再次上升,牧原股份創出歷史新高。
但是整體關注度稍弱于前兩輪,公司股價稍有回落。
對比牧原股份的市場關注度排名與股價變化,也可以看出二者保持了一定的相關性。
觀察期間,較為典型的兩次為1月3日、1月25日,分別對應牧原股份發布去年12月銷售數據、2020年業績預告,當天公司關注度指數均出現大幅上升,隨后股價出現階段性上漲。
若后續公司股價與上述媒體關注度等指標相關性繼續保持,預計在接下來發布一季度業績預告、2020年年報前后,股價或有較好表現。
機構維度,我們此次選取兩項指標,分別為賣方機構研報發布頻率、大宗交易機構席位交易數據。
賣方機構研報發布頻率,受上市公司定期報告發布時間點、Wind收納數據等因素干擾。
但是,僅從可查數據表現來看,近1月對牧原股份進行業績預測的賣方機構為20家,此前4個月均為18家,上次達到20家需要追溯至6個月前,彼時牧原股份正處于調整階段,隨后不久股價階段性見底。
相比之下,機構席位大宗交易活躍度的指標更容易量化。
據統計,1月至今,機構席位合計出現11筆買入交易。如此密集的交易行為,上一次出現在2020年8月24日至9月17日,期間合計交易次數為8筆。
不同點在于,1月至今賣出席位多為各家證券營業部,2020年9月前后的賣出方幾乎全部是機構席位。
如此看來,年初至今的機構交易“含金量”要高于2020年9月那次,而這可能是機構在博取公司年報、一季報相對確定的增長。
難以把握的變量
股價漲跌的影響因素過多,行業、公司研究無非是幫助我們解決諸多變量中的少部分,如企業盈利變化的趨勢問題,但是也只能對短期盈利作出預判,時間越長,干擾因素越多,準確性也就越低。
這是“21硬核投研”所無法解決的問題,研究機構、投資機構也是如此,每當行業供需或者新技術出現,抑或企業自身經營、資金出現問題時,對企業的價值便需要相應進行重估。
僅就本期的樣本牧原股份而言,短期可見的變量就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推動公司股價上漲核心邏輯的弱化風險。豬價在2月底的下跌過程中,已經跌至2020年至今的兩次低點附近,伴隨著生豬出欄的逐步提升,進一步回落是必然。
牧原股份,今年1-2月26.95元/公斤的售價,也已經十分接近2020年5月26.2元/公斤的低點。若進一步下跌,公司生豬頭均盈利能力,將相應回落至2019年豬價9月水平,這將直接導致公司利潤率的下降。
而按照上述估算出的1-2月44.4%的毛利率計算,顯然仍然有不小的下降空間。
其二,對比歷史銷量走勢,牧原股份除了2019年因非瘟疫情出欄量有所回落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增長。
但是,有一個問題,基數越大、增速越慢。
在2020年實現1800萬頭銷量的基礎上,公司今年能否繼續保持100%以上的銷量增速?
接下來計劃發布的2020年報中,其經營計劃是否會如賣方預期般給出4300萬頭的出欄計劃?
即便給出4300萬頭的出欄目標,今年是否能夠如期完成?
局部存在的非瘟復發情況,會否對上市公司放量帶來影響?
最后,還有來自二級市場的變量。
A股市場經過本輪殺跌后,機構抱團的趨勢會否繼續延續?
在豬價下跌周期中,還能否對牧原股份給予更高的估值標準?
無論哪項干擾要素出現變化,市場對牧原股份的當下預期都會相應作出調整。而這些變量,都需要時間去逐步驗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