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連續發文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智慧醫療受關注 薪酬改革是關鍵
“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醫療服務體系建設、20年來醫院能力建設、10年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我國公立醫院已經到了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的關鍵期,必須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提升質量和效率上。”在不久前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指出。
“下一步要按照《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從制度建設、科技進步、理念創新等方面,不斷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在公立醫院醫療質量安全提升項目2021年啟動大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
在繼上述《意見》發布不到半個月,國務院又發布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下稱《任務》),明確提出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和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
這兩大政策文件提到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也成為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對于基層公立醫院的發展質量提高也尤為關鍵。
江蘇省興化市人民醫院影像科CT室主任劉興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近幾年隨著科技進步及互聯網的發展,人工智能等成為助力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助推器,但仍不可以忽視的是要提高醫務人員的待遇問題,同時也能讓整個醫療行業、基層留住人才。
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促進人工智能與醫療產學沿用深度融合。視覺中國
公立醫院與基層衛生機構聯動有限
公立醫院是醫療衛生領域的主力軍和主陣地,是衛生健康事業快速、有序發展的重要保證。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保障。
“隨著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健康中國戰略的部署實施,我國在全民醫保、現代管理、藥品供應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改革,但依舊有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公立醫院日益突出。”一位醫療集團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任務》中還提到,加大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力度,優化支持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發展。“為更好地解決上述矛盾,國家應該也會將國企醫院納入到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同樣政策,促進中國整個公立醫療機構的發展。”上述負責人指出。
2021年2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在全國衛生健康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要深刻認識“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要全力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在起草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個文件過程當中曾表示,我們始終把提高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獲得感作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提出了一系列的工作安排,包括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的供給,創新醫療服務的模式,建設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醫院文化等,通過這些工作來有針對性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需求。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傅衛也指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不僅要從單個機構的層面考慮,更要從體系構架的層面系統考慮。“要做到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群眾需求相匹配。”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群眾醫療健康需求呈現多層次、多元化發展態勢,這也暴露出醫療服務中在不同層面存在的不足。傅衛指出,在區域層面,城鄉、區域、人群間醫療資源布局和配置存在結構性矛盾,各機構之間缺少聯動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在機構層面,公立醫院之間、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協同聯動有限,距離實現城鄉分開、區域分開、上下分開、急慢分開的分級診療目標還有差距;在個體層面,群眾對醫療服務新技術、高品質要求更為迫切。
當前我國農村衛生體系存在衛生資源總體供給不足、醫療服務效率低下、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有待提升、患者就醫負擔不斷加重等突出問題,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基層醫療人才資源極度匱乏。
AI輔助診斷有效降低人力負擔
實際上,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投入、項目支持和地方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多向發力下,我國基層醫院的醫療設備得到大幅更新,包括現代化的X光機、B超、生化分析儀、心電圖機甚至CT機等儀器,逐漸“走進”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極大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水平和能力。
國家也提出了“大病不出縣”,通過分級診療模式下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但上述“硬件”跟上了,一些“軟件”仍存在短板。
目前仍存在短板,這主要是“人”的短板,如基層專業的醫療技師人才嚴重缺乏,現有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設備管護能力不足,診療水平不高,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差距較大。因此,造成了盡管有先進的醫療設備,但“不會用、用不了”的尷尬境地。
劉興明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患者對醫療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稍微有一些嚴重的疾病,他們不相信本地醫院,都想到省級及其以上的醫院去看病。“醫療質量重點在于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與其他行業的提高服務即提高了發展質量有著本質的區別。”
據了解,目前部分短板問題正在試圖用技術的手段去解決。焦雅輝也指出,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建設智慧醫療、智慧服務和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
東方證券認為,該《意見》將推動智慧醫院體系建設邁上新的臺階,互聯網醫療政策與機制逐步理順。同時,增加三甲醫院新建院區以及建設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也將帶來信息化需求增量,將推動醫療信息化需求加速釋放。
劉興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智慧醫療實際是一個手段,可以提高解決部分就醫方便性,減輕醫生的工作量。“目前遠程醫療及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應用對醫生看病也提供了便利性。例如一些鄉鎮醫院醫生沒有發報告的權限,技師也只有拍片的權限,所以相關報告直接發到我們醫院醫療影像中心進行報告解讀,幫助會診,直接在當地就能解決就醫問題。”
基層醫技人才嚴重短缺的現狀由多方原因共同導致:鄉鎮衛生院通常是選派現有人員短期學習后操控醫療設備,不專業且不具備通才的能力;社區服務中心因編制有限,服務人口相對不多,技師缺乏且操作水平不高;中小民營醫院從控制成本出發,一專多能的專業技師尤為緊俏。此外,基層醫療技師人才供需矛盾明顯。
據了解,每個月都有大量縣級醫院上傳給江蘇省興化市人民醫院影像科的影片,如5月份有2000多張(包括普放科的一半),江蘇省興化市人民醫院本院每天也有300多張片子,兩者加起來,每個月接近8000張的片子要看。
但值得注意的是,江蘇省興化市人民醫院影像科CT室僅有19位工作人員,面對大量的影片,工作量巨大。“所以我們每天都在加班。人工智能能夠幫助我們做一部分篩選做輔助診斷,主要是在冠脈、頭頸CTA的處理,例如現在使用的人工智能能將冠脈的圖像自動處理出來,自動拍片、寫診斷報告等。”劉興明介紹說,現在包括數坤科技等一些人工智能產品已經在醫院應用。
劉興明介紹說,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大大縮短CTA后處理時間。“已經可以做到三分鐘之內完成CTA后處理。”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影像科副主任王希明介紹稱,熟練醫生處理一個CTA需要十幾分鐘;CTP時間也差不多,人工智能能夠加快處理速度,并且更為精準。“人工智能在CT平掃的應用主要包括兩方面:一個是發現腦出血,對血腫進行定位,關鍵是可以量化血腫體積;二是對缺血性腦卒中進行aspects評分。年輕醫生存在評分慢、一致性差等問題。AI可以提高評分速度,而且更加精準。一站式CTA的人工智能后處理軟件還可以檢出腦動脈瘤,并進行精準測量。”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杰也提出,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促進人工智能與醫療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通過智能手術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醫工結合項目研發,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和成果轉化。利用人工智能新技術積極探索智能輔助診療,開展多場景智能語音識別、輔助診治、醫療質量評價等應用。
不過,劉興明也強調,要提高公立醫院發展質量,最根本的仍是醫生的培養,同時要解決大病不出縣的就醫矛盾,核心也是提高醫生的待遇,將人才留在基層。
在《任務》中也提到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加強對地方的督促指導,推動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和公立醫院投入政策。拓寬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經費渠道。允許醫院自主設立薪酬項目,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改革完善醫務人員職稱評價機制,突出實踐能力業績導向,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扎根防病治病一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