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風靡:背后的柔性供應鏈浮出水面
2019年“國潮”這一概念成為消費升級和服裝行業轉型的新風口,137家上市企業、40%的網購滲透率、2.3萬億的市場規模,擁有許多機會的國潮風逐漸盛行,服裝行業從業者該如何抓住機會來推動自身發展呢?
服裝行業的機會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及出口的國家,服裝更被稱之為“永遠朝陽的行業”,成為互聯網零售的第一大品類,網購滲透率高達40%,遠遠超過零售行業的平均值,從數據中我們得知,服裝市場仍然有巨大的創新力及市場潛力。
早期的服裝品牌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面臨著四大問題:庫存壓力、渠道壓力、成本壓力、產品壓力。初創型服裝企業可以聚焦于一兩件產品,讓它迅速走紅,在短時間內可獲得一定規模的營收,但服裝市場更新迭代快、用戶變化快,初創型服裝企業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已有一定規模的服裝企業,它們的產品矩陣更加成熟,梯隊較為完善,再加上各類分銷渠道的優勢,更能得到資本加持。從服裝企業的發展來看,新的機會主要聚焦在細分市場,如何打造出超級產品,降低庫存,控制成本,就是初創型服裝企業的機會所在。
2017年服裝市場整體復蘇,國潮風逐漸興起,風靡于近年來的服裝市場中,在這國潮風的背后,代表著當代用戶的消費觀念,從設計到生產再到供應等產業鏈維度,與服裝市場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于國潮的這一概念詮釋眾多,并沒有指定的規則,但可概況為兩個維度:中國品牌+中國文化。
國潮對服裝企業跟用戶產生了什么影響?
對于服裝企業而言,國產品牌逐漸成為主流趨勢。而對于用戶而言,他們對國產品牌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可從3個方面來看:1)國產品牌的知名度迅速提升;2)人們對于國產品牌的印象有所提高;3)用戶購買國產品牌的服裝數量增加了。
國產品牌之所以逐漸受歡迎,主要有兩個原因:1)現代用戶的消費觀發生著變化,他們不再追求品牌,更強調自我,希望能夠擁有獨一無二的風格,他們對中國品牌更加包容,只要款式好看,質量過關就能接受;2)用戶對于中國制造的認同感,以及國產品牌對產品的品質提升。
國產品牌的崛起
在國潮的影響下,它們的設計風格越來越中國風,從品類維度來看,運動服裝引領國潮的時尚,小眾服裝企業興起。首當其沖助推國潮的服裝品牌有李寧、波司登、安踏、它們紛紛用中國風的設計,吸引年輕一代的用戶。由運動服裝引領的國潮在年輕用戶群體中銷售額迅速升溫,2018年中國運動服裝市場在線下渠道銷售額為485億元,增長14%,線上渠道銷售額148億元,增長9%。
而小眾服裝企業,例如,古風品類的服裝企業持續著高速增長,古風服裝呈現逐漸成為常服的趨勢。在運動服裝品牌與小眾服裝企業崛起的背后,還與品類特點有關,與女裝相比,運動品類寬度小,更注重舒適與功能性,設計迭代的壓力相對來說較小,還能延長款式壽命,而小眾服裝采用的是預售模式,根本不存在庫存問題。
這兩大品類與打造超級產品的邏輯一致,分別突破服裝市場的3大痛點:產品迭代速度、庫存壓力、成本壓力。因國潮帶來的紅利,與服裝企業細分化的發展趨勢,相輔相成。
服裝新品類,無性別服裝
近幾年來,關于服裝企業的消費,中性風成為新趨勢,服裝市場去性別化開始出現。從服裝產業的角度來看,無性別服裝,可謂是一種新品類的突破,它開創中性風,男女同款,減少庫存風險和成本。
喜歡中性風的消費群體,可分為這三大類:1)新男性,傳統男裝服式老化,無法滿足年輕人對時尚風格的追求;2)新女性,在男女平等的影響下,女性的社會地位更加獨立,女漢子,酷女生形象大受歡迎;3)垂直人群對中性服裝存在著剛需,例如,大學生、情侶......
無性別服裝的優質就在于它即能覆蓋到男裝又能覆蓋到女裝。
小眾服裝企業的崛起
在服裝市場中,許多年輕人更傾向于用小眾服裝去展示自己的個性,其中小眾服裝包括:漢服、洛麗塔、JK制服......
國潮推動著古裝的流行,漢服成為了最熱門的選擇之一,小眾服裝用戶有著強烈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它們的粘性比其它品類服裝更大,復購率高達80%。
漢服的備受青睞,讓它的市場數量持續增加,漢服的主要銷售方式也很特別,它們采用預售模式來進行銷售。并以兩種預售方式呈現給用戶:1)實施定金尾款的形式,如果定金數量未達目標數量,就會自動取消訂單;2)每次發售前先用樣板做預售,到達一定數量后開始生產服裝。
這兩種方式的優勢在于,它解決了服裝行業的大難題:庫存壓力和成本壓力。加速推進國內柔性供應鏈的發展,要知道柔性供應鏈可做到多款少量、快速生產,降低成本的作用。
目前的漢服市場仍然屬于起步階段,跟早已成熟的服裝企業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但漢服市場的增速很快,每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速著。從小眾服裝企業的發展來看,它們在前端有著足夠的需求,后端低成本的供貨,以獨特的預售方式生存著,再加上柔性供應鏈的支持,它的未來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在服裝行業中,擁有著許多的機會和前景。圍繞著打造原創潮流品牌、減少庫存及成本壓力和渠道壓力,這四大方向所產生的業態將成為市場中的下一個藍海。而對我們服裝行業從業者來說應該察覺到這種變化并作出及時調整,要敢于探索創新,時刻關注服裝所流行是時尚元素,時刻牢記服裝市場的需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