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情頁都可以自動生成的時代 品牌服飾企業該如何崛起
“徐正太覺得世界是不會變的。在90年代,BP機非常流行,錄像廳非常流行,所以徐正太的理想就是開很多錄像廳,他理解的財富就是擁有很多BP機,以至于他在進監獄之前留給快要生孩子的妻子的財富是一大箱各式各樣的BP機。他覺得有了這些,財富就有了保障”。
——這是電影《乘風波浪》里面的橋段
當時間推移到今年,我們都知道,錄像廳早已被各式電影院所替代,而BP機更是連白送都沒有人要。其實,每一年都不一樣,只是我們很少有人會察覺。人們總以為今年跟去年是差不多的一年,其實不然。對于高速發展的電商行業而言,更是如此。
2003年,淘寶網成立。2003年到2013年的這十年,是電商高速發展的十年,大小電商都是在這十年里快速發展起來的。這就像文章開頭里90年代的小賣部,曾經遍地都是。有一部分小賣部老板比較有頭腦,開成了連鎖小賣部,現在叫連鎖便利店;也有一部分小賣部老板比較有資源,開成了大型超市;還有少數又有頭腦又有資源的小賣部老板做了房地產。但是,更多的小賣部已經被淘汰。這很像電商!
電商在剛開始的幾年,都被叫“做淘寶的”;發展到后來,一部分電商做了天貓店,才開始叫“電商”;還有一部分電商發展成為了一定規模的品牌企業,線上線下都有業務,比如三只松鼠和茵曼等。電商除去少數的批發業務,大多數是零售業務。So~ 當電商這個新興行業發展了十年,已不再“新興”的時候,它又有了新的代名詞——新零售。
當然,無論是舊電商還是新零售,它的原型已不再新興,新的是形式。
所以長久看,未來規模化才是核心競爭力。
隨著新零售市場的冪次生長,小市場、小商家雖大量涌入市場,但不易存活下去,大工廠、一級市場、品牌商家(規模、新生代品牌)要想守住江山,必然要快速轉型升級。規模化將成為這個快速發展時代留存下來的必備條件。
本著對所有讀者認真負責的態度,我們對電商市場大概1000人次進行了調研。
通過調研發現,在電商行業里,服裝品類的比例是占比最高的,將近占了所有品類的30%。
其實這并不意外,衣食住行是民生的四大領域,衣排在了首尾,不論是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到它產業鏈的龐大,還是從人們生活所需的量來講,“衣”都是一個大規模的產業。
我們從新零售的角度來看“衣”這個品類。
首先,用戶需求量大,但是現在服裝商家們同質化嚴重,所以服裝品類要想在這個圈子里站住腳跟,其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從樣式、款式入手,而且還需要在第一時間亮相在大家眼前,做到“先入為主”。
但這對于服裝這個類目來講,真的很難,大量的服裝款式,和緊湊的線上活動,還有一年四季的交替循環,讓服裝電商們忙得應接不暇。
而今年的疫情也讓大家看到了趨勢,
僅僅半年的時間,品牌線下店批量關店!
H&M:關閉美國和德國所有門店。
Gap:全球范圍內關閉約170家品牌門店。
Supreme:全球門店相繼停業。
NIKE:相繼關閉美國、加拿大、西歐、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所有門店。
Adidas:關閉北美和歐洲門店。
Hermes(愛馬仕):暫時關閉其全部42家工廠。
Chanel(香奈兒):關閉其位于法國、瑞士和意大利的工廠
Gucci(古馳):關閉美國和加拿大所有品牌門店,關閉意大利托斯卡納和馬爾凱地區的工廠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線下店體驗已不再是人們所必需。線上消費已然成為了今年GDP的中流砥柱。新興的社交新零售也讓很多小企業抓住了風口,然而那些品牌大企業要該如何在這強烈的競爭下穩中求勝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品牌服裝店的逆勢生長
藍地是一家經營了30多年的職業女裝品牌連鎖店,在今年他們遇到了瓶頸,通過朋友的推薦找到了我們幫忙協助他們解決線上流程化的一些問題,在現有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提高效率。
在這30年以來,藍地集團可以說是業內名列前茅的知名品牌,也一直在跟隨社會發展的腳步前進著,但是,對于以實體起家的藍地集團來說,盡管早已步入電商大隊,也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還未解決,有時候影響一家企業存亡的也許不是大方向問題,而是讓那些內部運營不起眼的小事拖垮了整個公司。
1、藍地集團背景
北京藍地一族服飾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于1989年。1991年,藍地第一家北京東四專賣店開業;1995年,藍地銷售額達到千萬元,藍地品牌走出北京,走向全國,1999年建立屬于自己品牌的服裝加工廠;2006年,藍地做中國自己的大品牌,使之遍布全國走向全世界的企業文化;2007年藍地公司開始朝著國際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在CBD商圈修建了面積6000平米的藍地大廈,同年旗下店鋪發展至100家;2012年,進軍國際市場成立在新加披海外店鋪,進軍澳門市場,在澳門金沙和威尼斯人開設品牌旗艦店;2016年,藍地集團從線下實體正式邁向線上開了屬于第一家線上店——淘寶旗艦店。
藍地集團歷經30余年的穩步發展,確立了以高檔品牌女裝、餐飲、服裝學院、高檔休閑園區等多元化、專業化發展的經營方向,逐步發展為擁有員工數千人的大型綜合性集團公司。集團旗下的女裝堅持品牌發展路線,以“中國打造女裝品牌,為優雅女人創造多彩與自信生活為品牌使命。并在初創時期的五年內,將藍地品牌地位、市場占有率提升至全國女裝品牌排行前十位。
以上種種戰績都離不開企業所有人的努力。
今年藍地集團也沒有因為疫情而影響到公司的穩步向前。
沒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對于一家有著30余年位居頭部的品牌企業來講,能影響到它發展前進的往往不是營銷模式這種大方向的轉型問題,而是那些看似無傷大雅的小問題,比如員工效能。
往小了說是工作效率,往大了說其實就是企業的規模化發展。在如今這樣風口爆發的時代,只有將企業管理規模化,才不會被淹沒到這片紅海里。
據調查,面對如今這個電商新零售冪次生長的速度,已經有一多半的電商團隊開始借用智能工具來提升效能了。
盡管是人員配置齊全的大企業藍地集團,也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傻傻拼人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借力才是最高效的解決辦法。
你知道藍地集團或者說大多數服裝企業為什么會選擇我們易尚貨這個電商工具嗎?
1.解放員工重復性工作,放棄無價值勞動力輸出
下圖是我司采訪的153個服裝電商數據統計:
不難看出,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服裝商家,有多個平臺一起上貨的需求,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像藍地集團這樣的服裝品牌店。
沒錯,規模越大的服裝商家,覆蓋的渠道平臺就會越全面,同時工作量也自然會越大。
然而在這龐大的工作量中,幾乎80%都是重復性的工作。
藍地集團的電商平臺就有5個,天貓、京東、拼多多、唯品會、還有自有的微商城,據回訪他們說:“如果按照以往傳統的操作流程,我們需要把同一款商品從商品信息的錄入到寶貝詳情頁的上傳,每一款商品都需操作至少5遍,才能保障所有平臺的上新量是一樣的。但是現在我們可以通過易尚貨這個電商工具節約很多時間和人力,每一款商品只需要錄入一次信息就可以同步到其他的電商平臺了。”
可以說易尚貨解放了藍地集團電商團隊很多機械性的工作,而且藍地集團還表示:“因為每個平臺遇到活動日的時候,都有專屬的主圖搭配標識,所以以往我們需要把每一個商品的頭圖,至少做5遍,分別對應好每一個平臺規則。現在改頭圖的事情也方便多了,為我們的活動商品上新爭取到了很多時間。”
不自夸的說,易尚貨在助力企業跨平臺上貨這一點,真的做的很精湛完美。
既可以多平臺一起上貨,又幫助企業準備好了各大電商平臺的頭圖模板,自動智能適配對應平臺的頭圖規格,更人性化的考慮到了電商人的實際情況,為“上貨”這一步提速提效。
2.團隊管理規模化,協作、溝通、好分工
我們收集了1000份電商團隊架構的分工,
可以看出,運營、客服還有美工是占比最多的三大要素。
而對于服裝類目而言,設計、美工的占比會更多一些。
比如藍地服飾集團,在服裝行業中,藍地集團的電商團隊組織架構算是比較成熟的了,每個電商渠道平臺都會有一個電商負責人,然后會配置一個運營專員,還有一個大概3-4人的設計團隊。
可以從比重上看出,對于服裝行業來講,設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藍地集團的電商負責人表示:“線下的人工交流和通過系統來管理是不一樣的,線上統一管理數據,各角色分工更容易配合。”
比如像現在藍地的情況就是,上貨分工非常明確,運營文案負責字段信息錄入,設計美工制作主圖和詳情頁,各平臺負責人負責信息匹配和上貨商品。
有了一個完善的線上管理系統,分別給每個人開通固定的權限,就可以避免很多無效的溝通,也會減少很多錯誤率。比如運營編輯的文案發給了設計,但是設計把文案放錯了位置,導致圖文不匹配邏輯順暢等。
而有了易尚貨這個線上管理系統,就可以各司其職的做好本職工作,高效高質的完成任務。
3、加速企業進度,提高工作效能,降低企業成本
從表面上看,藍地集團內部的人員工作效率低是因為疫情的緣故。那么,我們再認真思考一下,是不是沒有疫情,或者疫情過去了,就一切都恢復正常工作狀態了呢?其實不然!疫情只是一劑催化劑,它把這種過時的內部管理模式漏洞暴露無遺。
可以從下圖的調查中看出:
服裝行業對于設計的需求非常大,經常有請外包團隊幫忙的情況,當然也已經開始有部分企業選擇了使用模板。
藍地集團設計主管表示:“我們搭建一個線上店鋪,無論是什么都需要圖片,尤其是面對大量的服裝寶貝詳情頁,眾所周知,服裝品類,貨量大、換新頻率高,所以我們經常加班,但又不敢招兼職外包,我們是品牌企業,不像中小型店家,我們非常注重畫面產出的質量,如果是外包和我們一起制作很可能出現多次的返工,反而耽誤進程。
但是現在比之前好多了,我們只需要精心設計我們的模板,然后把那種套模板的工作交給易尚貨這個工具就可以了。進度比之前提高了不少,關鍵是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去研究我們的圖片調性創意風格了。
荀子在《勸學篇》中曾講到,”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在如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工具將會是我們提高效率的常用方式,善用工具將會是我們新的生存模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