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阿迪開始搬離 越來越多企業因更高成本離開中國
昨天美國“市場推廣網”5月22日文章,原題:耐克和阿迪達斯開始搬離中國,這頗能說明問題 耐克和阿迪達斯正把更多亞洲制造業務從中國遷往越南,從而延續著近來出現的一種新趨勢:越來越多企業因更高成本離開中國。阿迪報告稱,去年該公司44%的鞋類產品是在越南生產的,同比上升13%。同期,耐克鞋的“中國制造”比例已從32%驟降至19%。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制造業基石,但如今在制鞋產業似乎已獲得一種新身份:具有豐富經驗并因此比競爭對手擁有更多技能打造更高端產品的國度。例如,近來巴黎世家、普拉達、博柏利等奢侈品牌,都已在華開展生產業務,并宣布中國“具備生產更優雅別致鞋類產品的非凡技能。”在這些高端品牌眼中,中國不再是只能從事大規模生產的低成本制造大國。
這種名聲改善也正令中國付出一些代價:吸引一些品牌紛至沓來的驅動力,正在促使一些企業遷往中國的鄰國。有報道稱,如今全球運動鞋的版圖已不同于以往,且這種狀況或許不太可能很快改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6年稱當時企業考慮生產率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僅比美國低4%。此外,中國的工資正以比生產率提高更快的速度增長,人民幣也在逐漸升值,“一言以蔽之:(轉向)中國制造業已不再是必定節省成本的萬能途徑。”
兩年后,CNN的推測基本成為現實。耐克和阿迪是全球鞋業和服裝市場的巨頭,往往是同行追隨的領軍者。加上阿瑪尼和博柏利等高大上的奢侈品牌正以使用中國制造業為豪并將其當成優質象征之一,如今把中國視為以低價生產可靠產品并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日子,或將很快一去不返。
彪馬也怕貿易大棒:時刻準備當“逃兵”
經營運動產品半個世紀有余的德國老牌Puma,在美國瘋狂揮舞貿易大棒的2018年里還是被迫卷入局中。盡管Puma沿襲了德國對待制造業的那股子認真、刻板、不輕易動搖的韌勁,但在尚未平息的中美貿易風波里,它一改過往,卯足力氣思忖著如何“繞道”布局生產鏈,好為自己尋條活路。
美國肆意揮舞貿易大棒的模樣粗魯難看,以致于任何一家與世界有點關聯的企業都戰戰兢兢,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中了招。除了鬧得沸沸揚揚的飛機、大豆等產品深受其害外,從事服裝、鞋業的國際品牌更是坐立難安——難保自己不會在下一波制裁中被“點名”。
比如Puma,這家致力于打造高質量運動產品的德國老牌,縱然擁有70年資歷,面對特朗普的激進之舉,也不得不考慮如何快速地“卷鋪蓋走人”。據悉,Puma正加緊研究應急方案,如若美國正式宣布對鞋類產品加征關稅,它將把中國的生產活動悉數轉移到亞洲其他國家。
自從特朗普在日前宣布將對1千億美元規模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后,Puma的危機感撲面而來:一旦美國將鞋類等時尚快消品納入到這批加稅名單中,“中國制造”的Puma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價格也會迅速抬升,競爭力大幅削弱。因此,Puma要跑到一個既不那么招美國恨、又能高效生產的地方,越南、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孟加拉等都會是它的候選地。
有三分之一的產品都是“Made in China”的Puma,將工廠搬離中國也能理解:首先,美國確實太嚇人了;其次,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給它帶來不小壓力,Puma在過去幾年里就為此進行過部分的轉移。
而相較于體量更大的競爭對手如耐克、阿迪達斯等,Puma的“搬家”更為靈活、輕便,趁美國還未對下一輪制裁政策“放行”時,Puma想在亞洲其他地區搶先一步駐點。
不過話說回來,Puma打心底舍不得中國,畢竟中國對時尚產品需求正旺——在新一季財報中,Puma正是憑借中國市場的助推才獲得了傲人的成績。
令人欣慰的是,強烈的求生欲暫時還沒磨滅掉Puma的理性,它稱除了“逃跑”,其實繼續呆在中國也未必不可,代價是提高在美國的產品價格,拿Puma在中美市場的前途賭一把。但說了這么多,Puma豁不豁得出去還得看特朗普下一步的動作,畢竟中美之間只能擇其一,對于哪家企業來說都是很要命的事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