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有了“楓橋經驗”企業版 富潤集團創造性地把“楓橋經驗”引入企業治理
歷經32年奮斗,富潤集團從一家資產300多萬元的國營小廠,發展成為市值60多億元的上市公司,期間十年急風暴雨式地兼并22家困難國有企業和二輕大集體企業,累計安置職工9400多人,仍持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富潤集團兩個效益完美結合的高質量發展,秘訣何在?富潤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的回答是:“‘楓橋經驗’是個寶,企業管理少不了,富潤的傳家寶就是‘楓橋經驗’。”
20世紀90年代,富潤集團將“楓橋經驗”引入企業管理
為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石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富潤集團前身浙江針織廠就自覺將“楓橋經驗”引入企業治理,1993年11月24日的《諸暨報》還對此作了重點報道。報道中提到這樣一件事,職工酈某冒領同組3名職工的工資不辭而別,棄工經商,結果發財無門。四年后他寫信給廠長檢討前錯,懇求回廠工作。廠長將酈某的信公布于廠讓職工討論,獲得同意收留的共識。最后,酈某成長為車間的技術骨干。其時,“楓橋經驗”正在改革開放的洪流中休眠,并非一個政治熱詞。但趙林中獨具慧眼,敏銳地發現了“楓橋經驗”對于企業管理和社會穩定的價值,遂自覺引入并發揚光大。
1996年,富潤集團把圍繞思想政治工作所確定的規章制度進行系統的總結、分析、歸納和整理,并廣泛征求干部職工的意見,形成規范的《富潤控股集團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條例》,總共六十一條,簡稱《六十條》。
《六十條》涉及職工結婚、醫療、福利、退休、入伍、立功,以及家庭糾紛、生老病死等,涵蓋職工生產勞動、工作學習、家庭生活、人際關系的方方面面。全方位確定了一套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運作機制,基本做到了職工冷暖有人問、生老病死有人管、建議呼聲有人聽、成績進步有人贊,與企業的經營系統同步運作。
2014年上半年,集團一職工家突發火災,燒毀房屋兩間。集團按照《六十條》,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和工作程序:工會組織隨即上門看望慰問,送上慰問金;工程房產部派員幫助維修,落實安置;集團發出愛心捐助倡議,短短3天共募集愛心款37005元……讓這個普通的家庭渡過了難關,感受到了企業的溫暖。
富潤集團很早就喊響了“職工的事,最小也是大事”的口號,正是這一充滿人情味的理念,讓富潤集團因企業兼并引發的大量矛盾、信訪一一化解于無形。
為幫扶弱勢群體,富潤集團1996年成立了困難職工基金會,迄今累計捐款13萬余人次,救助困難職工18000多人次,救助金額2000多萬元,成為職工抵御困難的堅強后盾。與此同時,連續25年堅持每年春節都派出60多個慰問組,慰問3000多名離退休職工、軍人軍屬,不留“被遺忘的角落”。企業每年正常亡故的職工多達幾十人,集團堅持派代表為每位離世職工送別。
《六十條》是“楓橋經驗”在富潤集團的具體實踐,它將“楓橋經驗”的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體現得淋漓盡致:直面矛盾糾紛,就地解決問題,減少消極因素,實現和諧發展。
《六十條》是“楓橋經驗”企業版
構建了以人為本的企業精神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富潤集團《六十條》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辦好企業讓職工有依靠。趙林中說,“企”字拆字分解,“人”字下面一個止步的“止”,沒有了人,企業也就完蛋了。作為企業掌門,趙林中帶頭示范,連續多年把個人獲得的政府獎金全部分發給員工,自己一分不留。
人心齊,泰山移。以人為本,構建了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有力推動了富潤集團兩個效益協調發展、強勁發展。
職工更有歸屬感,專注于崗位建功,干事業成為企業主流價值。王鴿是浙江富潤紡織有限公司紡紗廠細紗工段長。30年間她勤學苦練,刻苦鉆研,自創細紗巡回、接頭、換粗紗先進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基本包攬了廠里每次技能比賽的第一名。她所在班組僅2016年就為公司創造效益近200萬元。王鴿先后被評為“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浙江工匠”。
企業活力不斷釋放,創新精神不斷迸發,創新與發展良性互促。職工自覺參與企業管理,每年數千條建議、意見,成為富潤集團推動發展的“金點子”。富潤看家絕活之一“絹絲針織織造法”,就是從一條建議而組織開發出來的新工藝。應用這種新工藝生產的絹絲服裝,一度成為集團的拳頭產品,“絹絲針織織造法”新工藝還獲得了國家專利,建議者鐘永平也脫穎而出,走上了針織織造廠廠長崗位。
黨建引領,讓企業站位更高,志存高遠。“楓橋經驗”是毛澤東同志批示的一面政法旗幟,富潤集團的管理因此更高一籌,富潤集團的發展因此別開生面。1997年,浙江富潤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諸暨第一家上市公司;2016年,富潤集團成功收購杭州泰一指尚科技公司100%股權,進入大數據互聯網領域,形成“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并駕齊驅的格局;富潤集團上市20年,股本擴張8.32倍,累計現金分紅3.68億元,累計上繳稅收7億多元,兌現了上市時“今日借你一粒籽,來年還你一擔糧”的承諾,被《中國證券報》評為“金牛最佳分紅回報公司”……
《六十條》8次修訂與時俱進
全國首個通過ISO9001認證
是踐行和創新“楓橋經驗”的成功范例
從1998年到2013年,趙林中連續三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全國兩會,15年中先后9次向大會提交了關于“楓橋經驗”的建議,并在審議發言中要求把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在富潤集團旗下的汽車修理公司,有一項“感恩福利基金”:凡是進入公司一年以上、表現突出的職工,其父母每月可享受100元至500元的“感恩福利基金”,全額打入該職工父母的銀行賬號。最新修訂的富潤集團《六十條》更新增了“敬老、愛老”內容,倡導新“24孝”行為準則。根據《六十條》的理念,企業不僅要樹立自己的經營特色,更要教育職工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努力把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轉化為企業乃至社會的發展優勢。
2000年,富潤集團《六十條》獲得“半月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入選中國政研會思想政治工作年度實踐榜。
2014年,富潤集團《六十條》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全國首個通過ISO9001認證的思想政治工作規范。
制訂22年來,《六十條》每隔兩三年都要查漏補缺、提升完善。截至目前已先后歷經8次修訂,修改達150多處,確保《六十條》與時俱進,與黨和政府的治國理政、與國家前進方向、與民族復興進程同步共振。
富潤集團《六十條》讓企業多年保持又好又快發展。雖然兼并了創紀錄的20多家企業,富潤集團一直政通人和,生機勃發,正能量滿滿,先后獲評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紡織工業“雙文明”建設優秀企業等榮譽,成為始終走在諸暨企業前列的一面旗幟。
富潤集團引入“楓橋經驗”治理企業的創新做法和成功實踐,正引起越來越多媒體、專家、企業的關注。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屠永生認為:“新時代‘楓橋經驗’觸角不斷延伸,已由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向促進城鎮、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拓展,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深度推進,企業已經成為重要的人群集聚地,如何把‘楓橋經驗’精髓融入企業治理中去,富潤集團先行先試,成功走出了一條新路,很有推廣價值,很有現實意義。”
《六十條》源于“楓橋經驗”,它尊重職工的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卓越精神,從最初作為穩定企業發展的一項制度,逐漸提升為涵蓋黨建、文化、思想、公益等的跨界綜合治理模式,它的目光聚焦于身邊的普通職工,它的視野卻超越企業一般的價值創造和社會責任,真正引領企業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