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時尚產業發展的“破”與“立”
近年來,我國時尚產業的發展可謂風生水起,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我國時尚產業的發展仍過多地被貼上了“自我標榜與陶醉”的標簽,并沒有在世界的時尚舞臺上產生有足夠影響力的設計作品或設計大師。不管是服裝設計領域,還是產品設計領域,抑或是工業設計領域等,都存在著對傳統符號的簡單移植和對西方設計的硬性模仿等現象,原創設計很少。那什么是原創?原創就是設計師深思熟慮后的主觀創作,是體現自我審美追求與生命價值的一次挖掘與創新。因此,模仿與抄襲不是原創,只是在簡單地重復別人而已。
一、努力做好三個“破”
中國的時尚產業界要想真正在世界時尚舞臺上擁有話語權,必須做好破“抄襲”、破“粗糙”、破“設計過度”等不良現象,要大張旗鼓地提倡負設計、詩意化與地方性、人性化與日常性等原創精神。有道是“不破不立”,惟有破了之后,才能立得高、看得遠、想得妙。
1.破“設計抄襲”現象。抄襲是設計界最為忌恨的現象。真正的設計師作品,都有鮮明的自我風格。抄襲的東西往往缺少內涵,徒留形而失其魂。因為設計師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簡單地去模仿別人的設計,或者在局部上做些加減法的變換。而這樣的變換,只是為了減少和原創的相似度,所以是沒有思想的轉變,是缺少靈魂的設計。
如何破?一是要立法保護原創設計,一旦發現有抄襲行為,堅決予以處罰與取締;二是要積極提倡原創設計,對真正的原創設計產品給予獎勵和扶持,以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原創的隊伍中來;三是要建立原創人才資源庫,每年給予這些設計人才一些優惠的政策和獎勵,鼓勵他們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去進行有益的交流,講好中國的原創故事。只有這樣,我們的設計才能在世界范圍內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2.破“設計粗糙”現象。我國時尚產業界的“設計粗糙”現象可謂比比皆是。為了能快速地出成果、出效率,有些設計產品沒有經過嚴格論證與比對,就迫不及待地出爐了。小到一雙筷子、一個杯子,大到一幢房子,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要想破“設計粗糙”現象,必須對設計對象的行為方式做深入的研究,包括設計對象的喜好、習慣、審美情趣等等。設計師只有站在設計對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讓自己真正地融入其中,才不會縱容“設計粗糙”的產生。
3.破“設計過度”現象。大眾的審美都有一個從眾的心理,不管是自上而下的效仿,還是自下而上的流行,都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所謂“設計過度”,就是過度追求體驗的完美和需求的滿足,導致最終的實際使用體驗下降,或者偏離設計初衷的不良結果。所以,在設計時,一定要杜絕“設計過度”的現象,盡量就對象的本來面目加以挖掘和提升,要有分寸感,并不是裝飾華麗的物件就要高于樸實無華的價值,實際上效果往往是相反的。中國哲學上所追求的“虛靜”之美,事實上就是“樸素”“空寂”的代名詞。
二、大力提倡三個“立”
在時尚產業界經歷了三“破”之后,我們還要提倡另外三項原則,即“負設計”理念、詩意化與地方性原則、人性化與日常性原則等。只有把設計真正地融入生活之中,融入每一個細節之中,我們的設計才會有生命力。
1.提倡“負設計”理念。什么是負設計?就是指一位優秀的設計師,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前提下將能耗降到最低。基于此,設計并不是隨心所欲、天馬行空式的創造,而是要進行許多精細的測算,尤其是照明領域的設計。在服裝設計領域亦是如此。服裝穿在身上的舒適度應該是設計師的首要目標,而不是追求過于繁瑣與花哨的設計。外在的裝飾物總比不上內在的舒適感,所以在服裝設計上,適當的“減負”已迫在眉睫。如果能用一種面料設計出不同尋常的款式,而又能將簡素的美學主張在現代生活中作極好的發揮,那豈不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2.提倡詩意化與地方性。我國時尚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詩意化與地方性的結合。用詩意化的方式去創造深入人心的美感,應該成為現代設計師的終極目標。對地方性特色的挖掘是最為便當的一種做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就地取材。有些地方盛產竹子,有些地方石材豐富,作為設計師,就要學會巧用當地的物產,而不是舍近求遠、勞民傷財。筆者曾考察了日本的金閣寺、銀閣寺等建筑,也探訪了上百座日本大大小小的美術館、博物館等建筑。從直觀上看,日本的建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非常的整潔、干凈,且地方特色鮮明。這都和日本設計師遵循地方美學有關。在他們眼里,并不認為新的、奪人眼球的設計就是好的,反而是和周圍的環境相融合、隱在其中的設計才是最高明的。而我們的設計往往是以壓倒他人、壓倒周圍為目的,還停留在最表面的功夫上。
3.提倡人性化與日常性。直至今日,時尚產業已明顯地呈現出三個發展趨勢:一是快速時尚產業發展趨勢;二是綠色時尚產業發展趨勢;三是服務時尚產業發展趨勢。這三個發展趨勢都要求我們牢牢地植根于我國的傳統文化,運用兼容并蓄的國際視野,融入東方美學設計元素,創造出讓國際時尚界為之震撼的優秀作品。但不管是多么優秀的作品,都要和日常性聯系在一起,要非常的人性化。
事實上,設計是和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是為了解決日常生活問題,要不然,設計就會和日常生活脫節。我國的許多設計師非常有藝術家情結,常常在設計風格上追求另類與搞怪,卻離普通生活漸行漸遠,而這恰恰是我國時尚產業界的軟肋所在。如果設計師的作品無法幫助消費者解決日常問題、改善生活,而消費者自始至終買不到適合自己日常生活的產品,那么,這樣的設計就是極大的資源浪費。提倡設計的人性化與日常性,并不是要去追求所謂的“奢侈”設計,而是希望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創造出最為平和、樸素的生活美學,讓設計融合在消費者的生活之中,從而產生價值。
總之,只有真正把時尚產業當作自己的文化命脈在繼承,才會有所發展,而不是把時尚產業當作賺錢的工具在利用。品牌、服務、綠色、環保等理念,要緊隨著時尚產業的發展而更加注重。國外耳熟能詳的一些百年品牌,如LV、伊夫圣洛朗、迪奧、香奈爾等,靠的都是幾代人的堅守與努力。而中國的設計要想真正具有引領世界的魄力,一要牢固樹立品牌意識,二要有清晰的品牌定位,三要有核心的品牌理念,四要有多樣化的品牌營銷手段,五要有規范化的品牌管理制度,六要有深入人心的品牌文化。只要正確處理好“破”與“立”這一對矛盾,站在歷史和人類文化發展的高度去審視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那么,我國時尚產業的春天必將來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