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企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了些什么?
編者按: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攻堅克難的關鍵一年,紡織行業為此奉獻了自己的努力。在新疆、河北、寧夏、江蘇、武漢等地,一些紡織企業為打響扶貧攻堅戰作出了表率,他們通過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等舉措,踐行了產業幫扶的社會責任。
在過去的一年中,脫貧攻堅傳來了很多好消息。全國又有125個貧困縣通過驗收脫貧,1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盡管如此,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任務仍然十分艱巨。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極為關鍵的一年,解決貧困問題,還是要從產業幫扶入手。農村人口文化水平受限,動手能力較好,基于此,勞動力密集型的紡織產業一直在承擔就業和扶貧工作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產業幫扶實現地方脫貧
坐落著17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早已成為了國家重點扶貧對象。對于盛產棉花的新疆地區而言,發展紡織產業無疑是扶貧攻堅的突破點。基于此,各大紡織企業紛紛履行社會責任,在新疆地區設立子公司,傳授當地人民紡織工藝,為貧困人口提供崗位,拉動貧困縣的人均收入水平。
北京時尚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履行了首都國企的社會責任,在新疆和田地區投資興建了新疆京和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該項目是北京時尚控股落實中央產業援疆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提升邊疆地區產業發展水平,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措施。
作為北京市產業援疆的重點項目,京和紡織是第一個在新疆落戶的高端技術產業用紡織品的企業。該項目總投資額1.5億元,2016年動工建設并在當年達產見效,達產后年均產值50000萬元,可提供就業崗位1500~2000人,改寫了和田地區單個工業企業年銷售收入不超過5000萬的歷史。
北京時尚控股將企業現有的部分高科技技術成果運用于援疆項目中,并在當地扎根。京和紡織將國內最先進的產業用紡織生產基地引進和田地區,以研發和生產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柔性節能保溫篷房為主,在和田市建設了新疆首個全產業鏈的產業用紡織品和出口生產基地,對于促進和田地區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京和紡織為600多名維族員工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中近200名職工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月人均為工資3000余元,基本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此外,北京時尚控股所屬光華集團攜京和紡織還與拉斯奎鎮墩闊恰村達成幫扶共建單位,通過捐助物資和捐款等形式,幫助建設村會議中心開展村民遠程漢語學習、便民照相復印中心商店、服裝設計部、家庭婚紗店,對幫助墩闊恰村脫離貧困和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京和紡織還成立了愛心基金會,每年舉辦一次愛心捐款活動,所捐款項用于給維族職工重病的孩子治病,給貧困大學生繳納學費,給特別貧困的職工生活費補貼。從北京派到和田的職工都跟維族貧困職工結成了幫扶親戚。
在新疆,為扶貧攻堅付出努力的不僅北京時尚控股一家企業。位于阿克蘇地區沙雅縣的鴻力紡織有限公司也為脫貧做出了貢獻。鴻力紡織于2009年建成投產,以棉花收購、加工、銷售為主營業務,優先解決貧困戶進廠就業。目前,該公司解決當地農牧民就業900余人,其中貧困戶260人,人均月收入達3000多元。
此外,寧夏回族自治區也存在著大量的國家級貧困縣。為幫助當地村民盡快脫貧,在寧夏吳忠市政府的指導下,恒豐集團在利通區扁擔溝鎮同利村投資建廠,成立寧夏恒豐同利巾被有限公司以安置村民就業。項目總占地面積為67000平方米,共分2期建設。項目建成后可達年產1000萬條巾被、1000萬雙棉襪的生產規模,能夠初步解決當地400余人的就業難題,極大促進了當地的新農村建設。
崗位就近直接改善農民生活
在新疆阿克蘇聯發紡織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22歲的熱孜亞·吐尼亞孜正在熟練地操作各類機器。在此之前,她在家務農,一家5口人靠5畝棉花地生活,通過朋友的介紹,她才來到紡織企業上班,由于學習勤奮,表現突出,她的工資越來越高。
不少紡織企業在新疆地區開展產業扶貧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像熱孜亞一樣走出農村,變身為現代產業工人,在獲得了更高薪資待遇的同時,也融入到了現代化城市的生活中。
熱西代·艾海提以前是阿克蘇地區烏什縣阿克托海鄉農民,她生活在有8口人的大家庭里,然而全家只有一塊不足5畝的土地,年收入不足1萬元。在2017年年底,熱西代通過招工成為了華孚紡織的一名紡織女工。“我在這個廠子,家里人都特別高興。我每個月的工資有3000元左右,不僅夠自己花,還能補貼家用,家里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熱西代說。
位于阿克蘇紡織工業城內的科寧針紡科技有限公司自2017年正式投產以來,已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1100人,少數民族員工占95%以上。同樣靠幾畝地艱苦維持生活的阿斯葉木·麥提尼亞孜一家,正因為阿斯葉木走進了紡織企業而提高了生活質量。工作中,由于阿斯葉木表現突出,她被公司提拔為定形車間班長,她說:“做產業工人后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了,現在我們夫妻兩每月收入可達五六千元,今后我們會希望繼續努力工作,在城買一套房子,讓生活更好一些?!?/span>
除了新疆地區,坐落在各個省市的紡織企業都用廣招農村人口默默履行著扶貧攻堅的社會責任。江蘇蘇絲絲綢股份有限公司吸納了大量的農村人口作為紡織工人,被服部職工趙海英和朱正娟都來自于貧困的鄉村,現在,她們用自己的雙手織就著豐衣足食的新生活。朱正娟說:“成為紡織工人后,我們不僅生活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精神追求也隨之提高了”。她們都認為,只有在未來的工作中加倍努力,才能對得起公司給她們的寶貴機會。
位于湖北省漢川市馬口鎮的際華三五零九紡織有限公司,周邊聚集著不少農村,從而企業也招收了大量的農村人口。公司布機車間白班總教練張琴就是農家姑娘出身。“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產業工人,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睆埱俑嬖V記者,自己的工作崗位雖然平凡,但在收獲豐厚薪資的同時,她也在工作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張琴的家就住在馬口鎮,她認為現代化企業開在農村附近,對于農民來說是一種福利。“不用背井離鄉就能在公司上班,工作之余我好可以照顧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這提升了我們的幸福指數?!?/span>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