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巨頭加速布局制造業,優質服裝工廠遭“瘋搶”!
電商工廠,是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的一種形式。在整體零售低迷,電商流量見頂的情況下,電商平臺向外擴張,將目光關注到產業鏈上游。在電商平臺的教育下,直連工廠,盡可能消除中間環節,為消費者帶來實惠的商業模式正被廣泛接受,甚至成為“性價比”的另種表述。
不過,互聯網平臺與制造工廠之間的斷層,也不可避免地顯現了出來。
改造工廠第一階段陷入困境
談電商工廠,繞不開網易嚴選。2016年,網易嚴選誕生,號稱“國內首家ODM模式電商”,與大牌制造商直連,剔除品牌溢價和中間環節。由于跟無印良品相似的產品風格,網易嚴選一上線便爭議不斷。
很大程度上,網易嚴選的成功要歸功價值觀營銷和代工廠的“主角光環”,它把ODM貼牌和大牌代工廠這些行業信息首次帶到普通消費者眼前,借勢大牌代工廠概念來降低消費者的信任成本,也突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隨之而來的是阿里、京東,分別推出了淘寶心選(2017年5月)和京造(2018年1月),并且像亞馬遜一樣讓自有品牌寄生在平臺上。
國內產能供過于求,而代工廠通過模塊化設計和生產,完全可以滿足不同品牌產品的差異化。總之,在外貿遇阻、產能過剩以及電商平臺的倒逼下,電商工廠依托國內“強制造、弱品牌”的供應鏈,盡可能作為消除中間環節,為消費者帶來實惠的一種商業模式被廣泛接受。
不過同類電商越來越多,網易嚴選的問題也逐漸顯現。網易嚴選產品設計簡潔,也因此讓消費者難有重復購買的欲望,復購率下降再加上新用戶增長較慢,不可避免產生大量庫存,雖然產品生命周期長,同時會阻礙新品開發。去年,網易嚴選開始入駐天貓、京東甚至拼多多,且由于大力促銷,但網易電商毛利率持續走低。
而原因,則是網易嚴選做得太重了,甚至比傳統企業的模式還要重。
從虎嗅·高街高參了解的信息來看,網易嚴選的部門設置,產品開發流程,再到與供應商的合同、賬期的制定,都沒有超出市面上同模式品牌的框架。單從商業模式而言,網易嚴選的突破性有限。為了與大牌代工廠合作并保證質量,網易嚴選與供應商都是直接是簽訂三至七年的戰略合作協議,然而應對市場需求進行快速而靈活組貨,恰恰是買手+ODM模式最核心的價值。
從“去品牌”到“造品牌”
于是網易電商來到第二階段:網易考拉工廠店。
網易考拉工廠店于2017年9月啟動,定位是優質制造的品牌孵化器,以數據指導工廠設計與生產,為制造商提供保姆式服務以及品牌打造,其全球合作工廠已超過200家,主要涵蓋服裝、家居、個護、食品等9大品類。
網易嚴選和網易考拉工廠店與網易嚴選定位非常類似,也是在每個類目選擇1—2家優秀工廠合作,不過相比網易嚴選,網易考拉工廠店解決了三個問題:
1.庫存問題。貨權屬于工廠而非平臺。
2.利益一致性問題。品牌和工廠之間是一定會有試探與博弈的,外行的互聯網公司也未必能發現生產存在的問題。而工廠作為商品銷售主體后,雙方的利益一致,并且那個工廠即是生產方也是品牌方,縮減了中間流通環節。
3.發展空間。網易考拉為工廠提供倉儲配送、運營、客服、IP設計及內容等平臺資源,避免了網易嚴選重資產運營及規模不經濟的問題。
同樣選擇的還有淘寶心選。去年12月,淘寶心選總經理張棣表示淘寶心選要孵化制造型零售品牌,也是在試水自營之后,進行經營能力和平臺資源的開放變現。
一個“雙品牌”是在工廠里。虎嗅·高街高參去網易考拉合作的工廠參觀時跟工廠人員交流了解到,這家給奢侈品做羊絨服飾代工的工廠與網易簽下了長期合作協議,在網易考拉上推出的自有品牌會專供考拉渠道,但這家工廠的自有品牌不止,在別的渠道還經營著其他品牌。
另一個“雙品牌”則體現在零售端。工廠品牌知名度較低,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很大程度是來自平臺品牌的背書,工廠品牌商品的設計、價格等都受平臺影響,就和渠道定制商品一樣,這些工廠品牌對電商平臺的依賴性比“淘品牌”更甚。
顯然,工廠不會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它們的核心訴求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差價以及更大的市場,驅動其合作的根本原因是電商平臺帶來的訂單。
電商巨頭加速布局工廠
C2M,即消費者到工廠,將客戶和制造端直接對接,盡可能砍掉中間環節,快速、低成本響應客戶的定制化需求。電商平臺手握消費者大數據,如果與制造端數據打通,能否實現C2M,解決一直以來困擾零售行業的庫存?
“拼工廠”VS天天特賣
庫存的產生是因為需求的不確定性。通過拼團預售延時發貨,拼多多以類似“集單”的方式鎖定一個相對確定性的商品需求,工廠再進行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以最短的路徑和時間送到消費者手中,形成新的商品流通模式,力圖趨于零庫存。
去年12月,拼多多發布“新品牌計劃”,拼多多表示會給代工廠在一定范圍內傾斜流量、推薦位資源,以增加商品曝光度,支持其品牌化建設。拼多多方面還表示,對于加入“新品牌計劃”的工廠還將引入可視化平臺,即通過直播打通生產端與需求端之間的信息流,計劃在2019年重點扶持100家“拼工廠”。
從ToC端逆向整合工廠,并完成銷售,阿里的C2M項目與拼多多類似,目前來看更像是防御體系搭建的一部分。去年11月,淘寶旗下的天天特價宣布升級為天天特賣,并對中小工廠進行IoT數字化改造,稱將工廠產能數據與網店打通,前端賣多少,后端產多少,可以基本做到零庫存,倉儲成本降到幾乎為零。
拼多多與阿里都強調工廠產能在線可視,并與平臺銷售數據實時打通。不過道理都明白,如何改造工廠就是另一回事了。
相比拼多多,阿里的改造方案更成熟一些:通過視覺識別來實現工廠生產透明化和產能數字化。阿里給工廠提供攝像頭、交換機、邊緣服務器和網關等配套硬件,搭載多種算法的攝像頭會持續掃描生產線,視頻數據在本地和云上協同計算,然后把結構化的核心數據上傳到云端,進一步跟消費平臺進行實時打通。
淘工廠ToB,小步慢跑
因為平臺賣家對OEM、ODM代工的需求,阿里較早地接觸了代工廠。“淘工廠”誕生于2013年,是阿里1688事業部在賣家與工廠之間搭建的撮合型B2B平臺,快速匹配賣家訂單和工廠產能,進而幫助賣家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目前“淘工廠”上的工廠數量在3萬家左右,阿里希望借助平臺上商家生態的天然優勢,打造全中國最大的服裝類供應鏈服務平臺。而阿里的新制造探索,也正是從“淘工廠”上的優質合作工廠開始。
改造項目由阿里云、天天特賣合作,阿里云IoT方案的負責人鄭旭此前曾在“全球最大代工企業”工作十余年。鄭旭對虎嗅·高街高參表示,其團隊依主要聚焦紡織服裝、機械加工等制造行業的改造。目標是提供低成本,快部署和易運維的輕量工廠數字化解決方案,從0到1建立平臺,跟合作伙伴一起服務中國80%的中小企業,實現更多的工廠的接入。
鄭旭表示,“國內有大量中小工廠,只有數量上來了,平臺的價值才能體現,當然,相對而言中小工廠更有意愿接入平臺,并接受非定制化的應用。”他說,“傳統做法來做流程追溯,一般都是用條碼或RFID,攝像頭改造是一個輕量級非侵入的解決方案,可以讓工廠達到一定程度的產能數字化,進行實時信息可視及互動。”
“改造一家100人左右的工廠的硬件成本在5萬左右。”鄭旭認為這個價格能被大部分工廠都能接受,并且還可以搭載多種算法進行拓展。在接受改造之后,工廠排產效率提升6%,由于鏈路透明并且按需生產發貨及時,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可以降低10%。
目前鄭旭團隊已完成100家“淘工廠”的部署,他認為改造的最大價值,是工廠生產的透明化帶來管理效率、協作價值的提升。
電商工廠背后的“斷層”
相比制造業,互聯網公司更懂如何與消費者交易/交互,電商工廠是從消費端拉動制造端的嘗試。換而言之,電商工廠應該是電商服務工廠,互聯網服務制造業,但在每個案例中,我們都看到了互聯網與制造業之間還存在天然“斷層”。
1.供應鏈斷層
電商平臺與代工廠的合作并沒有想象中的緊密。工廠的核心訴求是訂單和生產利潤(更低的生產成本,更高的出貨價格),但在生存壓力下,代工廠不可能放棄品牌方的大訂單,這是他們的主要訂單來源,會優先考慮這部分訂單的穩定性。
除非電商平臺能給代工廠足夠的訂單,不然雙方的合作是缺少保障的。這也是目前跟電商平臺合作密切的多是中小工廠,大一些的代工廠仍選擇訂單形式的合作,即使改造也是單獨分出一條生產線做嘗試。
2.人才斷層
即懂互聯網又懂傳統制造業的人才太少。就比如說阿里,據了解阿里雖從自身組織管理中沉淀出中臺系統,但能懂行業、懂業務,去給企業做業務拆解和中臺搭建的人才也是非常少的。而互聯網離制造業的距離更遠,以至于兩個行業“語言”都不同,大家都說“產品”,但指的卻不是同一個概念。
新生產要素的加入必然會產生新的生產關系,這將涉及到員工的薪酬分配,以及組織管理的變革。就目前來看,新生產線的設立,工廠和互聯網的磨合,已經對員工的能力和生產積極性帶來影響。適應新的生產關系需要新的組織架構,這對家族式民營企業會是巨大的挑戰。
3.行業屬性斷層
去年9月,馬云在云棲大會上闡述了“新制造”概念,一石激起千層浪。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篇評論認為,馬云所提出的“新制造”并沒有多少新的內容。
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信息化人才和資源主要集中在BAT等互聯網企業中,在推進工業互聯網的思路上,互聯網行業與制造業是截然不同的。
富士康、紅領、海爾這些在智能制造上頗有建樹的企業,都是在自身有足夠的工業基礎和制造經驗后,才能在某一領域進行突破,將能力向外開放延伸。而BAT,則想先尋找行業70%的共性問題,想拿出行業通用的解決方案來大規模推廣。
海爾COSMOPlat業務全景圖
在國際上,誰主導制造業變革也是有差異的。美國從信息端通過大數據分析等工具“自上而下”的重塑制造業,德國則是從制造業出發,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改造制造業的“自下而上”的思路,更看重實體經濟對國家的重要性。
電商工廠,是互聯網服務制造業“自上而下”的試水,而在當下,互聯網公司沒有必要去糾結行業能力,我國的制造業的特征是“大而不強”,大量中小企業,需要的是用得起、能真正帶來效益的的技術。
不過,往往行業共性之外的30%,才是決定企業能否脫穎而出的部分。因此,互聯網公司未來必然會在行業知識上遇到阻礙,如果連理解問題都做不到,更何談解決問題,以及教AI解決問題。到那時候,互聯網公司就需要真正去做一做制造業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