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此多嬌!趕上“五四”百年紀念的大日子,紡織行業的年輕人有多自豪!
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4月30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這些話讓人熱血沸騰。
1.歷史深刻表明,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
2.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斗爭實踐中懂得,中國社會發展,中華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斗來實現,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
3.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
4.離開了祖國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賞都會陷入越走越窄的狹小天地。
5.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斗來實現,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斗來揚起。
6.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
7.面對外部誘惑,要保持定力、嚴守規矩,用勤勞的雙手和誠實的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拒絕投機取巧、遠離自作聰明。
8.壓力是青年成長的動力,而在青年成長的關鍵處、要緊時拉一把、幫一下,則可能是青年頂過壓力、發展成才的重要支點。
9.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人類社會青年英雄輩出,中華民族青年英雄輩出。
10.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有決心為青年跑出一個好成績,也期待現在的青年一代將來跑出更好的成績。
01
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盛紡織分公司擋車工劉冬作為獲得今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優秀青年代表,在大會現場聆聽了習主席的講話,深受激勵和鼓舞。
談到如何傳承五四精神,劉冬表示,作為一名紡織女工和青年黨員,傳承五四精神,就是要傳承發揚愛國愛黨愛企業愛崗位的精神:“青年人要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精彩,就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不管在哪個行業,無論什么樣的夢想都離不開奮斗、努力、堅守和拼搏。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只有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希望廣大青年朋友們做一名心中有夢、敢于追夢、勤于圓夢的人,也祝大家夢想成真!”
4月28日上午,在于北京舉行的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儀式上,劉冬作為今年紡織領域唯一獲此殊榮的優秀青年代表,從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賀軍科手中接過象征中國優秀青年最高榮譽的獎章和獲獎證書,綻放出喜悅的笑臉。
有人問劉冬:“把青春獻給了紡織事業,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劉冬的回答是:“練就過硬本領,充滿成就感就是我最大的收獲。我是一名一線工人,我的青春底色永遠是奮斗。”
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劉冬創造了自己的工作法。比如在工作當中,別人看9臺織機,她看18臺織機,別人不愿意干的活,她不但主動去干,還要多干、干好。紡織廠用工比較緊張,她主動提出成立聯產承包小組,4個人承包60多臺織機,完成了7個人的工作量,大大緩解了用人壓力,工人們也提高了收入水平。對此,劉冬覺得“很有意義,也挺有成就感”。
劉冬說:“我始終認為,崗位無貴賤,行行出狀元。”她在布機擋車工崗位上干了17年,不斷創新,努力做一名創新型、技能型人才,讓枯燥的工作變得激情滿滿、充滿挑戰。
有一次,劉冬所在的車間上了一批高難度的絲產品,交貨時間非常緊,按照常規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劉冬就主動請纓承擔這個任務,利用多年的經驗,與其他工友協作,把效率從20%提高到60%,按期交出客戶滿意的產品。
有人說:“劉冬在班上就像打了雞血。”對此,劉冬有著積極的心態:“我覺得懶懶散散一個班,風風火火也是一個班。行行都有辛苦,但是行行也皆有榮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她坦言:“說實話,我也很累,一個班手腳不停,8小時下來巡回路線相當于步行20公里以上,一年相當于步行7000多公里。但我覺得作為青年人,就要有股拼勁、闖勁、鉆勁、韌勁,無論做什么都要有不服輸爭一流的勁。我是一名一線工人,我的青春底色永遠是奮斗。奮斗就要付出,奮斗中的疲憊,是幸福快樂的,是甜蜜的回味。”
02
在紡織行業,用“勞動”和“奮斗”作為自己青春底色的青年何止千千萬萬,他們是一個宏大的群體。比如在日前舉行的慶祝“五一”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大會上,紡織行業有3個單位、14位個人和11個集體獲得表彰,其中就有很多優秀青年奮斗的身影。
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的青島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絡筒機廠單錠班就是其中一個縮影。
青島宏大公司自動絡筒機研發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經歷了技術合作到自主研發的發展之路,當前最新一代的VCRO系列自動絡筒機,擁有眾多國際發明專利,成為了國內唯一的自動絡筒機系列化生產企業和世界四大絡筒機供應商之一。伴隨著企業產品研發的歷程,青島宏大公司絡筒機廠單錠班也已成立了幾十年。它經歷了自動絡筒機生產的各個時期,從最初以引進的先進工藝技術和精益管理為基礎,不斷提升,在企業內為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和精益生產管理樹立了標桿,陸續獲得了眾多榮譽,包括“郝建秀小組式”全國紡織先進班組、“中央企業紅旗班組標桿”、“全國青年文明號”、中央企業“青年文明號”、“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全國紡織行業質量信得過班組”……
目前,這個集體的優秀傳統被一群熱愛學習、質量創新、和諧向上的青年傳承著。絡筒機廠單錠班目前有成員16人,平均年齡32歲,主要承擔自動絡筒機單錠總裝及單錠調試工作,還承擔了部分產品的安裝服務工作。多年來,該班組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團隊風格,團隊建設一直備受各級領導重視,在堅持傳統班前會制度的基礎上,還不斷適應新形勢,積極創新班組協作方式,先后開展了創建金牌班組、師帶徒等班組活動,在班組內營造出了團結協作、“比學趕幫超”的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老班組,新氣象。近幾年來,在公司“打造書香宏大”學習理念的引領下,這個班組更加重視提高全體成員的文化素養,在班組內積極開展文化學習活動,一方面始終強化班組成員技術素質的提高,建立了規范的學習培訓計劃,班組成員培訓、技藝交流,通過互相學習,有效提升專業技能;另一方面,跟上時代步伐和企業要求,在班組內積極開展班組建設、職業素養以及中華文明等文化學習活動,提升人員的整體素質,通過員工人文素質的提升,促進了職業素養的再提高。這個學習型班組以實際行動帶動了分廠的學習氛圍。
同樣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的河南平棉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織布公司整理車間乙班,也是一支年輕、富有朝氣的隊伍。這個集體現有職工53人,其中女職工44人,黨員7人,技師2人,員工平均年齡35歲。多年來,這個集體立足崗位、務實創新、甘于奉獻,團結互助,打造新型團隊;勤學苦練,提高操作技能;嚴抓質量,滿足客戶要求不斷提高技能……全心全意服務紡織制造,充分展現了新時代巾幗風采,以及紡織青年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這個班組的帶頭人王蓓同志是企業招聘的一位紡織專業大學生。她敢抓敢管,思路清晰有魄力,工作超前有擔當,本著對紡織的熱愛和對企業的深情,以開拓進取的精神、忘我的工作熱情,刻苦鉆研,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創新管理方法、努力鉆研新技術,連年被評為集團公司先進工作者、優秀青年崗位能手、優秀共產黨員和勞動模范,曾獲平頂山市衛東區優秀共產黨員、平頂山市“三八紅旗手”和平頂山市“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03
紡織行業的眾多企業,都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在今年五四青年節即將來臨之際,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文化等活動。
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經緯智能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團委開展系列活動:“五四精神”大討論、“傳承五四精神做新時代青年”硬筆書法作品展、參觀學習高君宇紀念館,聆聽五四運動的由來、內涵和“五四精神”的意義。圖為團員青年積極開展“五四精神”大討論,并觀看五四運動紀錄片。(攝|王磊)
際華3509
際華三五零九紡織有限公司團委開展“新青年耀青春”主題團日“八個一”活動,參觀革命遺址,紀念五四青年節,引導廣大團員青年不忘初心跟黨走.
際華3542
五四青年節前期,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團委開展“我與團旗最美的合影”活動,團員青年積極參與,留下一個個值得紀念的美好瞬間
新疆富麗達
五四青年節前夕,新疆中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所屬中泰大學管理學院在新疆富麗達纖維有限公司組織主題為“春韻中泰.繼續精彩”的讀書分享活動。
北京中麗
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北京中麗制機有限公司組織團員及青年代表參觀北大紅樓。
濱州華紡
山東濱州華紡股份有限公司擁有一支320人的青年志愿者隊伍。他們通過日常開展服務社區、服務社會的各項志愿行動,在豐富企業文化內涵的同時,獲得了奉獻的快樂與幸福。
新鄉白鷺
4月24日,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白鷺文化中心廣場舉辦慶“五四”趣味運動會,幾百名青年在這里“燃燒卡路里”。
西安工大
五四青年節前夕,西安工程大學各學院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宣傳實踐活動。
04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的歷史時刻,紡織人通過對歷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發現著近代紡織產業工人與五四運動之間的淵源。現采擷其一,與大家分享。
“五四運動”與青島紡織的淵源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青島作為與“五四運動”緊密相關的城市,自然有許多值得紀念的歷史。陽春四月,我們在青島紡織博物館發現了中國勞工和愛國學生一百年前的足跡;青島五四廣場上“五月的風”雕塑聳立在海岸線上,伴隨著陣陣波濤,仿佛正在訴說一百年前的故事。
一戰華工是“五四運動”的先驅
在青島紡織博物館歷史展廳,第一單元開篇“亂世風云見證母親工業”展區,我們找到了“五四運動”的源頭。要全面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應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談起,1914年11月,一戰爆發不久,中國保持中立;日本借口參戰,進攻青島,攫取了德國在青島的特權。當時北洋政府并不甘心;戰爭中期,由于協約國傷亡慘重,急需補充勞動力,他們向中國求援,北洋政府提出“以工代兵”參戰策略,向協約國派遣華工,其主要目的就是想終止《膠澳租借條約》,收回德國在青島的特權。
1916年秋英商和記洋行在青島德華繅絲廠舊址設立“赴歐華工招募所”,計劃在中國招募15萬勞工,到法國從事戰地后期服務工作。據青島華新紗廠周志俊回憶:“當時英人強占我父買下的青島德華繅絲廠,招募勞工赴歐,有數百名紡織工人應招去了法國”。
1917年1月赴歐華工在青島德華繅絲廠集結即將奔赴法國。
雖然招募工作在中國多地展開,但招募者認為山東人“身材魁梧,吃苦耐勞;且山東緯度與法國相近,勞工能適應冬季嚴寒的氣候”;青島德華繅絲廠靠近膠濟鐵路,是快速招工首選之地。1916年10月,英商和記洋行以民間名義在原“青島德華繅絲廠”舊址設立招工局,并在膠濟沿線的濟南、周村、青州、坊子等地設立招工處,各招工處將錄取的人員通過鐵路分批運往青島培訓,培訓合格后再從青島港發船運往法國。
據史料記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集團英法兩國實際在中國招募勞工14萬人(注1),其中僅從青島出境的就有10萬人之多,約占總數的70%以上。據《華工出國資料匯編》統計:1917年1~4月,由青島出發的華工計45689人;另據《膠澳志》記載:1917年4月到1918年2月間,從青島赴歐洲共22艘船,運載華工50350名。
1917年8月北洋政府正式對德奧宣戰,部分華工直接參戰,與英法軍隊共同戰斗,山東人不怕犧牲的精神,給歐洲留下了深刻印象。
合同三年,戰后12萬人返回祖國;1萬多人死于戰爭、勞役和疾病;3000人移居法國。據英國Gregory James編制的《一戰英招華工死亡名錄》記載,有據可查的死亡人數約1880多人,其中平度、膠州、即墨的就有數十人,還有一些人至今下落不明(注2)。
一戰華工赴歐主要有三大貢獻:第一,為中國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地位。華工“以工代兵”參戰是中國取得戰勝國地位的主要依據,一戰華工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巴黎和會”的“入場券”。第二,停止向戰敗國支付“庚子賠款”,緩解了財政壓力,減輕了人民負擔;同時使收回德國在青島的“特權”成為“巴黎和會”議題。第三,促進了東西方交流,讓西方世界切身感受到了中國人的民族精神。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肯尼迪說,一戰期間中國派出14萬勞工支援“協約國”,是打贏這場戰爭的關鍵,中國樹立了用東方文明拯救西方文明的范例;1922年12月16日,“一戰赴歐華工”回國代表梅鈞等人在青島發起成立“參戰華工團青島支部”,并發出通告,號召歸國勞工將在國外所學陸海工程建筑經驗用于港灣、碼頭、水道等市政建設,促進了青島的市政建設。
但是,巴黎和會最終卻不顧中國的“戰勝國”地位和中國人民的反對,把德國在青島的特權劃歸日本,見證了“弱國無外交”的無奈。1919年5月留法華工和愛國學生一道,走向巴黎街頭抗議,來自青島的中國勞工與北京的學生運動相呼應,掀起了“五四運動”的高潮,為中國革命播下了火種,最終通過不屈抗爭于1922年收回青島主權。
產業工人在“五四運動”中的作用
在“五四運動”中,留法一戰華工用實際行動推動了“五四運動”的開展,在青島德華繅絲廠培訓出國的畢粹德、顏世彬等人就是中國勞工的典型代表,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青島紡織工人他們在法國巴黎,站在“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壓迫的第一線。主要發揮了三個作用。
首先是阻止中國和談代表在“巴黎和會”文件上簽字。為向中國“和談”代表施壓,工號為97237的山東籍華工畢粹德將在清掃戰場時撿來的一把手槍并附一張紙條,送給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征祥,上書“茍若簽名承諾日本之要求,即以此槍自裁,否則吾輩必置爾于死地”。
表達了中國勞工的心聲。迫于國內外呼聲,中國代表拒絕簽字,不接受巴黎和會決議。
其次是接受華工教育,認識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法國期間,許多華工參加了“法華教育會”,在“勞工學校”學習法語,補習文化;其中部分留法華工,結識了到法國勤工儉學的周恩來、鄧小平等人。在他們的引導和影響下,一些華工精英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特別是1917年蘇聯十月革命勝利后,促使他們更堅定信心。其中從青島出境的華工顏世彬、王清泰加入共產國際組織,后來轉為中共黨員,并被推薦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大學學習,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
第三是加入華工總會,產生維權覺醒意識。在“華工總會”的幫助和協調下,較好地解決了工作期間華工與雇主、華工與華工之間的矛盾,維護了華工的合法權益;許多華工主動入會,維權意識明顯提高。
一戰結束后,1919年11月28日北洋政府在故宮太和殿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式,慶祝一戰勝利,鳴禮炮108響,大總統徐世昌致辭并向一戰華工代表頒發獎章;北大校長、教育家蔡元培一百年前在天安門廣場的演講中褒獎了一戰華工對世界的貢獻,提出了重新認識勞工價值和“勞工神圣”的口號。以青島紡織工人為代表的一戰華工是為中國贏得戰勝國地位的功臣,是五四運動的先驅,是中國工人階級最早接受共產主義思想的典范;他們親身經歷了歐洲的戰火,目睹了“十月革命”的勝利,一戰華工中的精英分子最終投身共產主義運動,成為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對領導青島紡織工人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四之火”點燃
青島“反帝、反封建”火炬
“五四運動”后,一戰華工陸續返回祖國,據史料統計1919年2月至1921年6月間,山東籍的93357名華工全部在青島港登陸,分批在華新紗廠(原德華繅絲廠)舉行大會,頒發紀念獎章并結算工資后返鄉(注3);一些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愛國學生和華工精英也陸續回到國內,深入到青島七大紗廠,領導青島工人的“反帝、反封建”斗爭。
青島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的重點城市,受“五四運動”影響,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就已先后在四方機廠和青島日商紗廠建立了黨的基層組織。據史料記載,1923年8月青島第一個黨組織––中共青島組成立,鄧恩銘任書記,以四方機廠和青島七大紗廠為重點開展工作,在工人當中傳播革命思想,幫助工人維護自身權益,建立赤色工會,并在進步工人中發展黨員。其中1925年青島日商紗廠同盟大罷工,就是青島黨組織策劃領導的,它是中國“五卅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青島黨組織成立到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參與中共青島市地下黨活動的骨干分子,主要有兩個來源:
第一,赴法國勤工儉學的愛國青年。主要有李慰農、郭隆真、關錫斌等,這三個人都是1919~1920年間到巴黎求學的愛國學生,曾參加過“五四運動”。他們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率先在西方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他們與周恩來、鄧小平等革命先驅是學友;其中李慰農和郭隆真被推薦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進一步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郭隆真和關錫斌早在“五四運動”期間就相識,他們曾是天津學生運動領導人,并一同加入了周恩來發起的“覺悟社”是20個核心成員之一;在“覺悟社”中鄧穎超編號為1號、周恩來5號、郭隆真13號、關錫斌18號;為掩護身份他們都以“逸豪、伍豪、石珊、石霸”等代號相稱,便于開展活動;1922年關錫斌轉赴美國耶魯大學學習,1926年返回祖國。
學成回國后李慰農首先被派到青島工作,他在領導青島1925年日商紗廠罷工運動中,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引起當局嫉恨,同年7月29日被秘密殺害于團島,成為青島第一個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共產黨人。1930年11月郭隆真被派來青島,不久在青島內外棉紗廠工人宿舍開展地下活動時被捕,次年4月5日在濟南慘遭殺害。關錫斌上世紀三十年代初來青島,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在華新紗廠開辦“勞工學校”,幫助黨組織開展工作,傳播革命思想,抗戰爆發后帶領部分工人參加了“新四軍”。
第二,一戰華工精英。1930年顏世彬、王清泰等“以工代兵”的一戰華工精英分子,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完成學業后返回祖國。據蘇聯《真理報》報道,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的中國學生共有400多名,這些學生來自法國和中國內地,完成學業后,成為推動中國早期革命的骨干力量。
1931年2月顏世彬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泰任滄口區委書記,負責領導鐘淵紗廠、華新紗廠的黨組織工作和罷工斗爭。他們通過七大紗廠工人聯合會發布《告青島工友書》,介紹蘇維埃政權和蘇區工農的幸福生活,多次到鐘淵、富士、寶來、華新紗廠傳播革命道理,并在這些紗廠秘密發展黨員,1931年4月,因叛徒出賣兩人被捕入獄,同年8月被槍殺于濟南。三十年代初青島處于白色恐怖時期,中共青島黨組織活動陷入低潮。但“五四運動”以來,青島工人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從未停止過,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迎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曙光。
城市記憶中永恒的豐碑
新中國成立后,開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1951年全國總工會在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在中評選出紡織青年“勞動模范”郝建秀,并總結出“郝建秀工作法”在全國推廣;1952年5月又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成立了“郝建秀小組”,成為中國產業工人的一面旗幟,享譽華夏至今已傳承67年。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深入研究“五四運動”的發展歷程,挖掘歷史故事,增強文化自信。一百年前青島曾作為中國輸出一戰勞工的主要起錨地,已與世界結下不解之緣;一百年來,青島紡織工業走過了曲折的發展道路,她誕生于世紀之交,成長于亂世烽火,積淀于建設時期,成熟于改革開放;紡織工人經過三十年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和七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為發展青島經濟做出了卓越貢獻,紡織工業被稱為青島的“母親工業”,贏得了“上青天”的美譽;今天轉型升級后她仍然是一個千億級的產業鏈,把島城裝扮的五彩繽紛。
“五四運動”因青島而起;“五四運動”為青島而動;伴隨著青島國際化都市建設步伐,“五四運動”的影響也必將在青島傳承得更久更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