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江湖”格局已定 龍頭企業將進入“黃金時代”!
在歷經2012-2016年慘烈的行業洗牌期后,眾多中小滌絲企業慘遭淘汰,龍頭企業主導的滌絲產業格局初具雛形。而在近幾年的發展中,聚酯產業的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中小滌絲企業與龍頭企業的差距被拉大,并且隨著煉化窗口打開,多家滌絲龍頭企業都向上游延伸發展,完善自身產業鏈供需結構,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競爭力。在強者恒強的鐵律之下,中小滌絲企業想實現對龍頭企業的彎道超車已經幾無可能。
目前,盛虹、新鳳鳴、榮盛、恒力、恒逸、桐昆六大滌絲巨頭已經形成了兩類發展軌道。盛虹等著力于向上游煉化布局發展,大力發展煉化一體化項目,完善自身的產業結構;新鳳鳴等則聚焦于滌綸產業發力,堅守主業做精做強。滌綸產業的未來周期波動性有望減弱,龍頭也有望享受到長期穩定的盈利回報。
龍頭企業的優勢將進一步被鞏固
雖然處于產業鏈上下游,但滌綸行業和PTA行業恰恰相反,屬于有積累、先發優勢很強的行業,而且隨著能耗、環保、安全等指標要求的全方位提升,進入壁壘也越來越高。這也意味著只要龍頭不犯戰略性錯誤,后發者想要逆襲幾乎不存可能,未來龍頭與其他企業的差距將越來越大,其競爭優勢也將不斷鞏固。
資金壁壘讓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滌綸產業的成本端優勢主要依賴于生產規模以及設備,規模方面單套規模過低成本有劣勢,過高則工藝不穩定,另外滌綸并非標準品,投建任何一套裝置都必須考慮市場容量和下游的接受程度,規模過高容易導致產品調整缺乏靈活性,也是弊大于利。綜合來看按照行業實際經驗,單套規模30-40萬噸最為經濟。
參考桐昆、新鳳鳴等企業的園區規劃建設,一個園區內一般配套3-4套裝置,合計規模約百萬噸上下,對應的投資額超過了50億人民幣。這對于非龍頭企業而言,資金上的壓力幾乎難以負擔,另外也極難通過審批。
龍頭企業對先進設備形成壟斷
盡管目前滌綸聚合設備和紡絲卷繞頭等設備都有國內廠家生產,但是國產設備和進口設備差距依舊巨大,由此帶來的生產效率差距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而海外兩家卷繞頭供應商德國巴馬格和日本TMT的訂單已經全部被桐昆、新鳳鳴和恒逸等龍頭壟斷,這也意味著后發企業即使跨過了審批和資金關,設備上也必須接受更高的生產成本和更低的競爭力,長期看也會埋下隱患。
經營管理優勢難以被超越
除了在資金實力以及設備技術上的優勢,行業龍頭企業在經營管理層面也對中小企業擁有領先優勢。滌絲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龍頭企業往往擁有過萬的員工,而中小企業的員工也動輒上千人,這對人員管理的能力要有很高的要求。
其次滌綸和上游石化最大不同在于滌綸屬于差異化的產品,規格超過上千種,而下游市場需求又在時時變動,經營層面對下游需求的把握、產品品類的選擇、客戶的開拓維護和產品規格的調整都非常關鍵,生產端和銷售端的協調也是龍頭超額利潤的重要來源。
所以說,在倉儲、產品結構管理、庫存管理、員工管理等各方面都彰顯著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而龍頭企業往往能夠聚攏更多的專業人才,擁有更為專業的管理團隊,構建完善專業的管理模式,從而在經營管理與生產效率等層面拉大與中小企業的差距。
行業龍頭瓜分區位優勢
滌絲下游的織造、加彈企業的行業壁壘較低,所以存在許多小微企業,甚至個體戶。所以滌綸運輸有小批量多次數的特征,而長途運輸的費用則讓小企業難以接受。因此,滌綸有一定的運輸半徑限制,企業一般均緊貼下游建設。
而我國化纖下游織造主要集中于江蘇浙江,占比超過40%(棉紡集中于山東、河南等地),且江浙市場已經基本被龍頭企業瓜分完畢,后進入者再獲取土地、審批和市場的難度會非常高,如果沒有契機,想要通過快速放量實現趕超幾乎不可能實現,市場卡位優勢也鞏固了龍頭的競爭地位。
綜上所述,從當前產業格局上來看這是滌絲龍頭企業的黃金發展時代,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新增產能幾乎被巨頭們瓜分消化,龍頭企業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既鞏固了自身的競爭地位,也加強了龍頭企業對價格的掌控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