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不起新一輪加稅!520家企業和141個貿易協會聯名致信……
“25%的關稅給了我們當頭一棒!”
“如果能移出中國,我們可以這樣做,但我們真的做不到。”
“在中國以外,沒有其他國家生產了。”
“除了讓產品質量下降、價格上漲,我們轉移到其它國家真的別無他獲。”
紐約州的羊絨服裝廠商來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嬰兒用品制造商來了,馬薩諸塞州的運動鞋制造公司也來了……位于美國首都華盛頓城南的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大樓,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當天是美國政府召開的擬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7天系列聽證會的第一天。數十位行業協會和公司代表從全美各地趕來“陳情”,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發言中都呼吁美國政府不要對中國商品加征新一輪關稅,表示“我們離不開中國供應鏈,承受不起新一輪加稅”,加征關稅最終傷害的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
直接沖擊美國消費者
與前幾輪美國對華加征關稅主要集中于中間產品和工業品不同,美國擬對華新一輪加征關稅清單上大部分是普通民眾最熟悉的終端消費品,包括手機、筆記本電腦、服裝、鞋類、玩具、游戲設備等。這些加征關稅一旦落實,美國消費者將直接受到沖擊。
美國時尚珠寶與配飾貿易協會執行主任布倫特·克利夫蘭在聽證會上第一個發言。克利夫蘭說,進口這些日常消費品不會危害美國安全,但加征關稅卻損害美國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利益。
美國鞋帽箱包企業凱尼斯柯爾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施奈德也說,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將迫使該公司與零售商、消費者共同承受損失。
美國青少年產品制造商協會執行主任莉薩·特羅夫表示,如果對從中國進口的嬰幼兒商品加征關稅,許多美國家庭將買不起安全的嬰幼兒用品,這會危及嬰幼兒安全。
美國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新百倫運動鞋制造公司、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玩具協會等企業和行業協會代表當天也在聽證會上警告,對華加征關稅會增加美國消費者成本、擾亂企業生產、損害美國就業。
聽證會召開之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已收到各行各業代表提交的1600多份書面意見,絕大多數都反對美國政府對華商品加征關稅。《華盛頓郵報》認為,大量反對之聲反映出美國商界對關稅政策的擔憂日益增加、對總統貿易政策的耐心正在耗盡。
美國游說組織“關稅傷害美國腹地”日前援引一項研究結果說,如果對額外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加上已經生效的加征關稅舉措,將導致美國損失200萬個就業崗位,國內生產總值減少1%。
供應鏈離不開中國
聽證會上,美國政府官員問得最多的仍然是企業能否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企業家和行業代表們則反復耐心解釋:中國供應鏈體系成熟完備,將供應鏈從中國移走絕非易事;對部分行業來說甚至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中國是許多產品的唯一進口來源。
紐約奎因服飾首席執行官瓊·科洛夫介紹說,公司進口的羊絨服裝必須使用產自中國內蒙古阿拉善羊的高質量羊絨,同時中國紡織工藝水平高、品質有保證,因此無法將產品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
從事鞋帽箱包生意的施奈德也說:“多年來我們已在中國建立高效穩定的供應鏈。如果將供應鏈轉移到其他國家,產品質量、產能和性價比都不能維持原有水平,搬回美國生產更是不可行,因為這里沒有支持相關產業發展的配套設施。”
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會長里克·黑爾芬拜因坦言,他們曾試圖將供應鏈從中國轉走,但中國服裝鞋襪行業總是比其他地方做得更好。他表示,盡管過去幾年中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但中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成功保持了競爭力。
世界銀行5月發布的《中國經濟簡報》指出,投資者決定是否外遷時,不僅會考慮各國工資差異,也會綜合考慮其他有關因素,中國完備的供應商生態系統、良好的勞動者技能和商業文化都是投資者看重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告訴新華社記者,目前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仍保持在較高水平且仍在上升。
中美經貿合作惠及雙方
此次聽證會上代表們的發言,再次表明了中美經貿關系互利共贏的本質。
同中國做生意已有35年的施奈德說,他與中國生意伙伴的合作一直很愉快,中國是很好的供應基地,同中國的貿易關系讓美國消費者獲益。他強調,對鞋帽箱包之類產品加征關稅不能解決美國政府的關切。
近期,美國已有520家企業和141個貿易協會聯名致信美國總統特朗普,敦促美國政府不要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而是要回到談判桌前與中國達成解決方案。
在上周結束的“選擇美國”2019年投資峰會上,美國地方政府經貿官員也表達了盡早結束貿易爭端、加強對華經貿合作的愿望。愛達荷州農業廳負責市場營銷的勞拉·約翰遜告訴記者,雖然聯邦政府層面有負面聲音,但地方政府、企業層面對華友好交流立場一直未變。
聽證會上,“中國制造”廣受美國業界好評,“產品質量好”“制造工藝成熟”是代表們發言中的常用詞。
美國消費者和業界對“中國制造”產品和供應鏈地位的認可,從側面反映出中美經濟的互補性與依存度。
“你們需要的產品能在其他國家生產嗎?”
“不能,只有中國有完整生產鏈。”
“你們能降低對‘中國制造’的依賴嗎?”
“不能,中國有我們的關鍵供應商。”
“你們進口的這款中國商品有沒有其他替代品?”
“沒有,消費者就喜歡這款中國貨。”
3000億美元關稅聽證會首日,美國服企紛紛喊話:我們離不開中國供應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