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逼近歷史高點!國產體育品牌已經重振雄風?
近日,李寧公司股價一路飄紅,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李寧股價累計上漲約127%,而在7月2日公司股價一度達19.08港幣,為公司自2011年以來的股價新高。
2018財年業績報告顯示,李寧集團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45%至人民幣105.11億元,凈利潤增長39%至7.15億元。而此前,李寧最高營收為2010財年的97.78億元,2018年首次破100億元。與此同時,安踏、特步等國產體育品牌去年營收、凈利潤都實現大幅增長,行業能否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
上半年利潤預計大增
近期李寧股價大漲的背后,是不久前公布的一份2019財年中期業績預喜。6月24日盤后,李寧發布業績盈利預喜,預計在截至2019年6月底的半年里,公司凈利潤較去年同期的2.69億元將增加逾4.4億元,增速達到164%。
公告指出,預期凈利潤的增加,主要受益于持續經營業務利潤預期增幅高達90%,經營利潤率持續改善,營業收入則有望提升30%。除此之外,上半年,李寧公司一次性非經營性利潤不少于2億元,主要來自于投資收益,這是分占聯營公司非經營性利潤大幅增加及非經營性特殊項目所致。若去掉該筆投資收益,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預計增長102%。
隨著李寧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業績的盈利預喜,國泰君安證券近日發布的研報,預計2019年上半年業績超預期,2019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超30%,預計凈利潤將錄得不低于人民幣4.40億元,相當于約64%的同比增長。凈利率預計將同比改善1.5個百分點至7.2%。
國泰君安證券還指出,公司對其品牌形象和產品設計的轉型已證實得到消費者的良好認可,并使得零售流水強勁增長。該機構預期“中國李寧”品牌在接下來幾年中增長更加強勁,分別上調2019-2021年收入預測5.2%、8.5%和11.4%。
二十八年興衰之路
資料顯示,李寧先生作為國內知名奧運冠軍,于1990年創立“李寧”運動品牌,這一時期,公司率先在全國建立特許專賣營銷體系、自營分銷網絡;同時,李寧借助個人影響力以及亞運會、奧運會的賽事贊助,李寧品牌被迅速打響,并迅速成長為國內領先的運動品牌龍頭。
隨后從2001年開始,李寧集團采取渠道擴張的政策,并進一步與國際賽事合作簽約,大大提升了李寧的國際地位。2004 年李寧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第一家上市的國內運動品牌。2001-2010年,公司營業收入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33%,凈利潤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 41%,有分析認為這段時期是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也是李寧的黃金十年,不過在2011-2014 年,由于外部行業需求動力不足,持續低迷,再加上內部公司調整轉型失敗,連年虧損,失去國內運動品牌霸主地位。
市場分析指出,公司內部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方面是由于前期經銷渠道的快速擴張,而銷售滯后,終端門店管理能力較弱,加重了庫存積壓帶來的影響。其次,公司在品牌轉型和戰略定位上出現失誤,盲目迎合年輕一代消費者。此外,在定價和組織架構方面調整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運動服飾行業企穩
不過行業低迷也很快在此后迎來轉機,數據顯示,2015年開始,中國運動服飾行業相對企穩,到2017年已經基本調整到位。
天風證券認為,此前在行業低迷期,運動品牌重新審視企業發展的問題,調整渠道結構,清理庫存,隨后主要龍頭公司店鋪數量開始回升。2016年李寧主品牌店鋪由2015年的6133家增加到6440家,結束了前幾年的店鋪負增長。安踏店鋪由2015年的7031家提升至8860家,結束前期店鋪數量調整;361度和特步主品牌店鋪數量仍有下降,但下降空間已經不大,行業主要公司渠道調整已經到位。同時,運動品牌在經歷了一系列關店、清庫存、提高店效和管理等措施后,行業存貨周轉情況明顯改善,大部分公司存貨絕對規模也較2014年的高點有所下降,店鋪調整也基本到位,毛利率提升明顯。
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運動品牌行業規模達到2647.6億元,同比增長19.52%,規模增速逐年提升。而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預測,未來5年我國運動品牌行業的復合增速將達到 7.6%,2023 年我國運動品牌的行業規模有望達到4347.5億元。
同時該機構的研究還顯示,目前中國運動鞋服行業的集中度較高,并有望持續提升,龍頭品牌將繼續受益。數據顯示,2010年-2018年,我國運動鞋服行業的前五名市占率由44.7%提升至57.3%,前十名的市占率由65.2%提升至71.6%,未來行業集中度有望繼續提升,龍頭企業將獲得更多機會。
來源: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 作者:正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