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在昆明舉行
11月3日,第三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在云南昆明學院召開。業界認為,這是校企協共同發展非遺事業、傳承傳統文化的一次標桿會議。
本屆大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昆明學院等單位承辦,大會的主題是“開啟紡織非遺傳承發展新時代”。
大會向內蒙古科右中旗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產業推組組長白晶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撒尼)刺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畢躍英;“生活在左服飾”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單鈺芳 ;廣東省潮州市香聚粵繡研究院院長佘燕璇;成都華珍藏羌文化博物館館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楊華珍等12位有突出貢獻的傳承人頒發了2019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證書。
12位2019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
昆明學院供圖
大會發布了《 2018/2019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
《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已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372項中,紡織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9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068名中,紡織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82名;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全國383個傳統公益項目入選,其中紡織服飾類傳統工藝多達104項,其中紡染織繡81項,服飾制作23項。此外,在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名冊項目40個中,中國傳統蠶桑絲織技藝、南京云錦織造技藝、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3項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其中。
《報告》稱,2018年至2019年度,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果豐碩。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傳統工藝工作站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深入開展;“藏醫藥浴法”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舉辦了中國非遺博覽會、成都國際非遺節、“錦繡中華”非遺服飾秀等高質量展覽、展演活動。作為技藝與文化融合的典型工藝門類,紡織類非遺品種豐富,工藝精湛;非遺傳承實踐效果顯著,實現了從文化引領到文化自覺。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繡展示
昆明學院供稿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表示,紡織非遺產品滿足了高品質文化消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我國已公布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中,僅繡藝一項就達30多種,量大面廣,包括蘇繡、蜀繡、粵繡、湘繡“四大名秀”,以及各地方繡種和少數民族刺繡,廣泛分布于偏遠貧困的老少邊窮地區。紡織非遺加工生產形式分散靈活多樣,對于擴大就業精準扶貧,增加收入,促進鄉村旅游加快,城鎮化發展,建設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發揮著重要作用。
大會開幕式《繡起云裳》表演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